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尋找最佳切入點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孫子說: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認勢。意思是說,善于打仗的人,總是能根據客觀形勢制定出相應的作戰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語文教學要準確到位的拉近教師、學生和文本的距離,需要找準和抓住最佳切入點,這是被廣大教師普遍認同的教學策略。一個好的切入點,既可以使課堂教學綱舉目張,層次清晰,又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點呢?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一課,我讓學生在預習課文后再觀看教材上相關的彩色圖片,思考“你從圖片上看到的紫藤蘿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這種“看圖說話”是他們熟悉的活動,很容易入手;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無意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行文順序和觀察順序,反饋到“說話“時自覺的講究敘述的順序。課堂上以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切入點,是為了激活學生思維,使之輕松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溫故中知新。
  二、從教學目標出發,設置若干關鍵的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文本。
  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才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精彩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則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在《驛路梨花》教學中,首先要理清”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這個問題。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學中我想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進而明確本文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指明一位學生讀一至八自然段,請同學思考:“我們在是什么情況下發現小茅屋的”?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學生通過仔細讀書就能形成自己的概括。但就是這個簡單的問題為下面的問題鋪設了臺階。接著,我請同學默讀八至十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茅屋的”?通過閱讀,同學們七嘴八舌說得比較全面,而且積極性也很高。這時我意識到,時刻抓住文本就能使學生的讀書、思考以及回答都有的放矢,不會天馬行空,這樣就避免盲目浪費時間,可見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以朗讀為切入點,在朗讀中求解。
  在教學《老王》時我重視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大面積地朗讀,個人讀、齊讀、自由讀、選擇讀。朗讀成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基礎和條件。如配樂齊讀8、9段,讓學生模仿老王的神態、動作。角色扮演是一種比較好的體驗方式,它能讓學生在換位體驗中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讓學生通過體會老王的語言從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我覺得學習這類文章最常用最切實可行的方法也許就是多朗讀,捕捉課文最重要的情感語言信息,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
  四、從文題入手,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文題是學生接觸文本的第一步,教師圍繞文題,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尋讀課文??梢宰寣W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中。比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導學生探究:小說寫的是誰?從小說的內容看,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么?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當學生探究出于勒不是小說主人公時,為什么感覺這個任務在文中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自己的理解。這一問題是上一問題的延伸,同時又引出了故事線索的認知,很巧妙的將教學引向了故事情節的研討。
  五、從文眼入手,抓住關鍵詞,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全篇。
  散文的文眼,是散文教學的抓手,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時,要善于抓住文眼教學。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設計了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學生的質疑為切入點。
  教師可以在揭題、審題時讓學生在教材的疑問處讓學生提問,圍繞重點問題,挖掘教材的“空白處”,以及在拓展延伸時讓學生提問。例如《羚羊木雕》一文的結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我們不覺要問:“究竟怪誰?”;《紫藤蘿瀑布》一文的結尾“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我為什么加快了腳步?”等等。這些教材上問題,老師可以質疑,學生當然也可以質疑。
  七、從細節入手
  在教學《賣油翁》一課,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陳康肅與賣油翁,二人對對方態度的詞語。學生找了:睨頷忿笑。師生就抓住這四個關鍵詞,分析這些細節可見賣油翁和陳康肅當時的心理活動怎么樣?只要言之成理,盡量想出不同的答案,可以人物的口吻表達來說。學生的討論成果之豐富不僅超出他們自己的想象,也超出筆者的預料。這就是細節切入的魅力所在,這就是課堂教學的高效所在——師生都興趣盎然地動了起來。
  總之,切入點在內容上應該是“牽動全身的發”,在形式上應該能激發學生思考,能搭建文本和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之間關系的“橋”。尋找最佳的切入點,讓教學貼近學生,鼓勵學生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文本,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教材,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
  參考文獻
  [1] 張云. 積極參與教學 提高課堂效率[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9):6-6.
  [2] 牟先濤. 尋找課堂講解的最佳切入點[J]. 中國學校體育,200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5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