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寫作能力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語文寫作過程是個人主觀的情感觀點、知識經驗創造性輸出的過程。因此,進行寫作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不可推卸的責任。故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我們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融入到對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優化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學段;作文教學;策略研究
信息技術不斷推廣使得人與人的溝通與交流趨向書面化,寫作能力已經成為制約現代人生存與發展的一項基本能力。而能力的培養都是從娃娃抓起的,小學高學段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要求,也是推動小學高年級學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那么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優化作文教學提升作文教學質量呢?下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從以下三個層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1、貼近生活,激活學生情感
古語云:“文以載道。”文章是人們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的載體,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所以要想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須在文章寫作過程中充分調度自身的情感,將自身的情感通過語言文字準確表達出來,以情動人,讓人能在情感的激蕩中寫出優秀的文章。而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學作品的源頭,是學生情感的累積地,一切優秀作品都是從生活中總結抽象而來,一切出色的文學形象也都是從生活中拼湊整理出來的。故要想激活學生的情感,我們不妨貼近學生生活設置作文題目,讓學生有情可抒。
例如:例如: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我曾為學生們組織了一次以“風景”為主題的作文寫作活動。
在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們直接以風景為主題進行作文寫作,而是先和學生們一起對本文的主題進行了解讀,我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覺得什么是風景呢?”“美麗的景色。”學生答?!澳敲丛谏钪心銈円娺^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我繼續問?!扒锾斓柠溙铩!薄按禾斓奶一??!薄靶@環境。”……學生們七嘴八舌的回答道?!澳窍旅婺銈兙桶涯銈冃闹械娘L景寫下來吧!”我說。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通過帶領學生們進行作文主題解讀,幫助學生將寫作范圍縮小到了自己熟悉的范圍,促進了學生寫作過程中對生活素材的運用。
2、仿寫訓練,錘煉亮點詞句
詞句是作文的細胞,是構成作文的基本元素,在一篇經典的文章中一定是有一兩句精致的詞句的。但是,受到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現階段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往往忽視對詞句的錘煉,故其寫出的文章大都缺少亮點、質量不高。而仿寫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詞句錘煉意識,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山中訪友》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在這篇文章中你們最喜歡的句子是哪句呀?”“我喜歡第一句,和微風撞了個滿懷,好愜意呀!”一個學生說。“那你覺得為什么作者為什么可以寫出這種愜意的感覺呢?”我又問。“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風比作了人?!睂W生答。“還有嗎?”我又問?!熬渥娱L短不一?!薄坝悬c口語的意思?!薄瓕W生們紛紛說道?!澳悄銈兛梢詫懗鲞@樣的句子嗎?”我又問。接著,學生們開始進行仿寫嘗試,最終在對句子的仿寫中培養了語句錘煉意識,提升了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從詞句分析入手帶領學生們走入句子的世界,讓學生們在對語句藝術性的鑒賞中,掌握了語句錘煉方法,提升了語句組織能力。
3、細節刻畫,教授寫作技巧
“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是文章的眼睛,它決定著文章的成敗,一篇能夠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一定是以細節描寫為支撐的。故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通過教授學生們一定的細節寫作技巧,幫助學生告別“流水賬”式的作文寫作方法,從細節入手開啟作文寫作新局面。
例如:在“我的老師”為主題的作文寫作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們開始作文寫作,而是先讓學生們任選一位自己的喜歡的老師,觀察老師的行為動作特點,并將該特點記錄下來。在進行作文寫作之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觀察素材撰寫作文,但作文中不得出現老師的名字,所教的科目等具有明顯提示意義的信息。最后,我將學生們的作文統一投放到多媒體上,讓學生們推測描寫的是哪一位老師,說一說誰寫的更傳神一點。
在這一作文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組織作為寫作活動間接的教授了學生收集細節素材和選擇細節的方法,幫助學生們感知了細節的典型性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
總之,要想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就要充分分析作文寫作的特點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基礎寫作熱情,教授學生一定的寫作技巧。
參考文獻
[1] 劉曉曉.小學高年級仿寫教學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2] 彭莉華.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略談[J].重慶與世界,2018(10):58-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