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美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品質的培養,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術探討,不斷反思、改進,在充分肯定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的情況下,發揮小組群體活動的主體功能、互助功能,同時通過同學之間、小組之間等交往,培養學生參與活動、與人合作、與人競爭、交往溝通等現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主動發展美術技能、提高欣賞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美術;課堂;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56-02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可以滿足學生的美術學習需要,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個人在美術課堂學習中的作用,強化學生與環境的交互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而小組合作學習是美術課堂教學最簡便易行但效果顯著的模式,對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發展非常切合。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1.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全體學生,尤其是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增強了主體參與性。
2.小學學生的小組學習活動不能等同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組織形式和探究過程的相似,為學生獲得美術學習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3.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獨立學習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認識成果,培養了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
4.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互查作用,能使學生從別人的經驗和方法思路中學到更多知識。
5.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后的匯報有利于開展有競爭的合作,還可以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能激發創新,拓展思維,提高了教學實效。
6.小組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過程,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梢蕴岣邔W生學習的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能力。
二、合作小組的組成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只對小組成員的知識水平、智力因素進行調配是不夠的,要考慮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同水平。我們還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否則,男生組或女生組思維方式及活動能力都會損失一些多樣性,對開拓思路、發展創新思維也有一定局限性。針對像美術課這樣教學時間短、實踐時間長的學科,采用四人小組學習法更恰當,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很適合人數少的組合,甚至采用兩人一組的互助學習也對培養合作學習能力非常有益。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1.從肢體動作的指導開始培養小組合作習慣。
有人可能認為只要小組成員在一起就可以進行討論,不用注重學習的肢體動態。其實不然,學習的效果好壞是很受肢體動態的影響的,明確地說就是小組學習氣氛往往要靠肢體的動作來營造。
一節美術課上,我指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說一說自己對美術書上的作品有何感受。我的問題是: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喜歡它的什么特點?為什么喜歡?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組的同學,由組長負責組織發言,每個人都要發言。當我布置完學習要求后到各組去巡視,發現他們各看各的書,偶爾和同桌的同學交流意見,小組內并沒有活動起來。我巡視到哪個組,哪個組就有學生舉著書,想告訴我他們的看法,并不理會同組的學生。這怎么行呢?這和我來問,學生舉手回答有什么區別呀?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都沒有什么幫助,這一教學環節也成了擺設,沒有起到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作用。我連忙指導組長安排本組同學或按座位順序,或按舉手先后順序發言,但是討論的氣氛依然冷清。我掃視全組,發現他們都低著頭看自己的書,即使有人發言,也沒有注意傾聽,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我們都知道:交流是說與聽雙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語言的說明,和生動的語言具有同樣的感染力,面對面交流是傳遞信息最好的方法。我靈機一動,讓同組的學生都放下手中的書,聚集過來圍在一本書周圍,把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發言同學所說的畫面上。討論的氣氛立刻就不同了,學生開始很自然地就其他同學的發言內容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就這樣我對每個組提出了形體上的要求,使課堂討論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由此可見,由于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又多是獨生子女,交流能力弱,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必須通過肢體活動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2.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發現,沒有進行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生根本不知要如何進行合作,尤以一年級學生為最。他們的知識經驗少,對合作交流的認識幾乎為零。我們首先要通過教師的示范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概念。例如在欣賞作品時,我先請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發表見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見,如果不同意就補充不同的意見。然后再請學生針對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師與同學的交流方法進行兩人討論,使其形成一種模式,給學生一個導向,再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討論。這樣由于教師示范在先,學生合作起來才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培養小組長,提高合作學習時效。
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奉無合作可言。況且低年級學生自制力很差,貪玩好動,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組織紀律散亂,教學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為了能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選拔并培養小組長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第二,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后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三,指導組長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應問個為什么,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冷場現象時,組長應帶頭先發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導組長善于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問題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時準確地向老師匯報。從而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以上幾點是我在課改初始階段的淺顯體會。要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深入有效,合作學習可以滿足學生的社會需要,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強化學生與環境的交互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而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最簡便易行但效果顯著的模式,對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發展非常切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