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精神指引下逐漸普及的一種教學與學習模式,通過發揮學生自主性構建一種合作互動的學習和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打破傳統格局教師主導課堂下的枯燥特征、豐富課程的容量,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集思廣益,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從教學實踐活動出發,結合相關教學理論,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難點和實現方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堂 教學活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ㄒ唬W生本位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那就意味著學生是課堂的主導,這要求教師一改往日教師講授、學生單純記憶和學習的授課模式,以學生為本位展開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集思廣益的思維碰撞式教學。
  (二)互動行為
  小組合作本質上是利用分組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組內交流,這是一種實現于課堂之上,由教學任務為導向的定向、定量、定性式互動行為,這意味著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交流環境,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發言,對問題展開開放性討論,實現互動中交流和學習。
  (三)探索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很好地展現了探索精神,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但是教師會處于自身經驗對某一問題形成定向的認知,學生在接觸到這類定向認知后很容易形成統一的認識論和世界觀,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形成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習慣和精神,而小組合作學習中在教師進行總結和指導之前進行互動和交流,可以集思廣益,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模式,能夠更好地展現探索精神。
  二、小學數學教學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難點
 ?。ㄒ唬W生個體差異
  小學階段,學生認知能力普遍較低,也因此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認知會存在較大差異,其會基于生活環境和其他經歷形成一種經驗式認知,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導致學生個體間差異的存在,如果在未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下組織并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能發生某些小組學生素質較高、有些小組學生素質較低的情況,當小組整體素質較低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也就差強人意。
  (二)自制力問題
  小學生普遍自制力較差,而自制力會影響到課堂紀律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當學生自制力較低時,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時,學生很容易偏離討論中心而議論與教學無關的話題。此外,學生自制力較低時,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這也會導致合作學習效率降低。
 ?。ㄈ┎缓侠淼暮献鲗W習內容
  不可否認,教師有些時候會安排一些超過學生認知能力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討論,對此類不合理的內容展開合作學習和交流討論能夠取得的效果也相對有限。
  三、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方法
 ?。ㄒ唬﹤湔n階段
  備課階段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準備階段,教師要為課程準備充分地小組互動和交流內容,可以是問題也可以是教學游戲,當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體情況,準備充分,既要準備基本教學內容,還要對合作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并做好預先準備。
 ?。ǘ┬〗M分配
  教師要根據課堂容量確定分組情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分為5-7人的學習小組。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避免小組學生素質存在較大跨度,致使小組水平差異較大引起的教學效率偏低的問題。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
  1.進度安排
  根據教學進度和小組情況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考慮到小學課時通常為40-45分鐘一堂課,任務分配占用時間應當在3-5分鐘。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內容分配給各個小組,安排小組進行討論和交流,小組討論和交流時間在20-25分鐘左右,人后由小組推選代表進行發言,發言時間在5-10分鐘左右,剩余時間教師對各小組發言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鼓勵和引導使小組合作學習完整,以達到教學目的。
  2.注意事項
  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時,應考慮到小組的整體情況,問題不能過于簡單但也不能超過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這是小組合作學習合理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可以為學生解答相應問題進行點撥,但不要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進行解答。同時教師要注意做好課堂紀律的維護工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氛圍。
  小組發言階段,教師應記錄每一個小組發言成員的姓名,盡可能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給每一個學生以表現的空間。
  總結和點評階段,教師應對每一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對表現良好的小組予以鼓勵,對表現較差的小組予以鼓勵和引導,盡量不要使用批評的口吻進行點評,以維護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在總結和點評的最后,教師要對本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進行總結,可以適當地預告下次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和相應安排,方便學生進行準備。
 ?。ㄋ模┱n后互動
  課堂永遠不是教學的終點,教師要做好課后與學生的互動,實現課堂的課外延伸。課后互動可采用多種形式,如教師和學生的單人互動,學生與學生的單人互動,還可以是教師與小組或小組與小組的群體互動。
  參考文獻
  [1]林惠靜.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7(8):171.
  [2]周傳洪.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8):252-253.
  作者簡介
  張冬林(1977.11—),男,籍貫:江蘇泗陽,本科,中小學一級,泗陽縣八集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0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