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問題生轉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階段是青少年心理和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小學生是否可以健康成長不僅是家庭的希望,也關系到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希望。當前大都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溺使得“問題學生”的數量也逐年上升,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對家庭、學校和社會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本文結合實際教學談一談如何對問題生進行有效轉化
  關鍵詞:問題學生;素質;情感
  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沒有情感,就如池塘沒有水一樣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苯o予學生多一點關愛,利用積極的情感去點燃問題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勇敢正式自身的不足,積極改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做好問題生轉化工作,我做了以下嘗試,與各位教育同仁分享交流。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問題學生”比一般學生的自尊心更強,更好面子,大多表面上對老師的評價表現的滿不在乎,但實際上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護。作為教師一定摒棄戴有色眼鏡來區別對待“問題學生”,教師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學生觀,在跟問題學生交流時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則,在全班同學面前要留給問題學生足夠的面子。對問題學生的關注不僅僅體現在輔導學習上,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動態、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教師在處理矛盾問題時要公正、客觀,以事實為依據,不應有任何偏袒。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對問題學生轉化的重要前提。以平等的方式進行溝通,營造溫馨的氛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傳統的談話方式教師坐著,學生站著,讓學生會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不利于學生放下心理負擔,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分享內心所思所想。如果換做一張椅子、一杯水,這樣會讓問題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有利于老師深入了解問題學生,容易使得師生間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尋找“問題學生”閃光點
  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獲取,還需要情感上的滿足、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堅強意志的培養。如果家長和教師只是重視學習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很容易讓學生出現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問題學生”。素質教育倡導的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成績和學業,更始終包含與部世界的多維、多層次的關系。在客觀看待學生時,不能把眼光僅僅停留在“問題”上,更要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來點燃他們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情。問題學生雖然表現不良,但并非他們的本意,因此教師要經常性地鼓勵他們,觀察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讓他們的學業和人生都沒有遺憾。對于他們取得的進步我們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強化,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對“問題學生”的問題,我們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教師應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要從點滴做起,循序漸進的轉化“問題學生”。
  三、科學利用多元評價策略
  現代評價看重人格和諧發展,努力完整地把握評價對象,一方面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評價手段,另一方面也不忘記理想和人文關懷。以調動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的評價。它不僅重視對學生較正式的測驗、考查、考試及其成績評定外,而且更重視對學生的智力、能力、創造性以及品德、審美等各方面的測量與評價。具體展現形式是教師在個別指導、咨詢、答疑和談話中,對學生有意識的進行的不拘一格的評價。這種評價形式豐富多彩,靈活機動,客觀公正,符合學生實際,其實施效果較好。因此在對“問題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從多方面著眼,并對其進行正面肯定和鼓勵,培養其自信心。比如有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但是熱愛勞動,樂于幫助他人,與人合作協作能力強。這樣的學生同樣受到教師的肯定,保證學生樂觀向上的心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性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的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聯合集體幫助問題學生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會更加親密,對于問題學生希望得到來自同學的關注和接納?,F實情況中,許多問題學生在班級里的座位在教室的角落,在集體活動中也很難發現他們的身影,常常被老師和同學所忽視,游離在班級的邊緣地帶。通過與問題學生的談心了解到,他們同樣渴望與同伴交流。作為教師可以作為連接學生溝通的橋梁,引導其他學生主動與問題學生互相合作、交流,在參加集體活動時帶著問題學生一起參加,引導問題學生積極調控自己的情緒,讓問題學生真正融入集體后,便很容易得到其他學生的信任,在活動中增進友誼,也會產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問題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被集體所需要,他們內心隱藏的情感便會被激活,愛和理解便會內化為他們優秀的品質。
  小結:“人之初,性本善”,成為問題生也不單單學生自身內心所愿。作為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采取有效策略進行轉化。同樣,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在面對問題學生時懷有更多的耐心、信心和愛心,對問題學生多一份包容和欣賞,讓每位學生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以愛為引,走進學生心靈[J].萬勇.基礎教育論壇. 2018(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6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