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通識課程的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前,我國各職業學校已經普遍開設了通識教育課,大量人文、社科類課程,如思政類、英語類、計算機類、數學類、體育類等走進了課堂。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近十年來,電工電子類產品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電工電子類產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在中職課堂中引入電工電子知識,讓電工電子常識突破理工科的界限,普及到每位學生,從而培養學生最基本的電工電子知識和實用技能。
[關 鍵 詞] 通識課程;電工電子;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34-02
一、中等職業學校通識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1.訂單式培養,突出實用性。
中等職業教育強調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通過校企合作聯合辦學、訂單式委培、現代學徒制等辦學方式,根據企業的崗位實際需求,培養合格的產業技術工人。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后,畢業生取得勞動技能證書,可持證上崗作業。
2.校企合作,靈活制定校本教材。
根據職業技能標準和企業實際需求,引入企業的生產模式,由教師與企業共同制定符合生產實際的校本教材。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實訓講義等均與企業生產掛鉤。
3.理實一體,重點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二)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弊端
中等職業教育,把學校傳授的知識與企業的需求緊密結合,使由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具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墒牵@樣的學生在職場上、生活中表現出的發展潛能不足、知識面不廣、整體綜合素質發展不夠全面等問題。這無疑是通識教育缺失的后果。新時期新要求,傳統意義上的勞動技能型人才培養已經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要求。
(三)中職課堂引入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通識教育彌補了當前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不足。通識課程的建設以培養學生寬廣的知識體系、敏銳的思維方式和健全的人格品質為根本宗旨。一般認為,通識教育是一種公民素質教育,它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為他們未來的公共生活做準備。通識課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能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以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
目前通識教育體系按學科劃分為:人文科學與文化、社會科學與道德、自然科學與技術、醫藥科學與健康、藝術科學與審美、創新精神與創業等6個門類。其中自然科學與技術類通識課程,主要針對現代公民所必須具備的自然科學知識、技能與素養加以設計,同時關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廈門信息學校啟動的通識教育課程建設工作,鼓勵各個學科間的融合,優勢項目互補,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學生在該領域的基本素養與能力,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校機電部經過問卷調查、企業調研,提出讓非電類專業的學生學習自然科學與技術類通識課程——電工電子通識課程。
電工電子通識課程,針對非電類專業的學生開設。主要讓學生了解電工電子作為中心學科與其他學科、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學習生活、工作中電工電子常識,能夠處理一些簡單的電工電子類問題,了解電工電子的前沿科技等。
二、電工電子通識課程的建設
(一)課程定位
我校非電類專業的學生,來自廣告、電子商務、物流、動漫、辦公室文員、市場營銷、會計、建筑、室內設計、幼教、早教等多個專業。該課程的建設,沒有現成的教學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的、合適的教材可供使用。
課程建設初期,機電部-電工電子通識課程備課組的老師,對課程的定位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如果為這些非專業的學生講授電工電子類的概念、原理、定律,學生會認為這個課程與他們的專業無關,是在浪費學習時間,無心學習,那么課程就形同虛設。
通識課程強調知識的實用性。電工電子類產品,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在使用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引申,讓課程的內容突出實用性。
(二)課程內容
考慮到各專業同學的不同需求,設置課程內容。比如,需要利用電腦辦公的專業,需要學習電腦,及周邊產品,如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掃描儀等的使用與維護知識等;幼教專業的同學,需要學習安全用電常識、制作電子教具、玩具等;建筑類專業的同學,需要學習家裝水電方面的知識等。另外,還涉及人們生活中使用的家用電器、移動通訊設備、交通工具等。
通識課程備課組,根據電工電子常識的重要性和知識的學習順序,對課程內容進行分類,可分為:常識類、實用類、專業類和新技術類4類,具體如下。
常識類:普及基礎電工電子常識。
實用類:與生活掛鉤,了解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電工電子知識。
專業類:與專業掛鉤,了解工作崗位上所需要的電工電子知識。
新技術類:介紹新技術、新產品、新概念,了解身邊的技術進步。
(三)授課方式
電工電子通識課程,一學期為40課時,一周2課時,每2課時1個課程項目。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備課組創新教學模式,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變換多種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每次課都能學有所得。
將多媒體視頻、教師講座、社會問卷調查、現場演示操作、學生調查、研討匯報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運用到授課中。讓學生在學習電工電子通識課程的同時,與本專業結合。
電工電子通識課程建設
(四)考核方式
一共20個項目,學生按項目得分,每個項目5分,期末總分共100分。課堂發言、問卷調查、同學間研討匯報等,表現積極,或有進步者,每次表現優秀給予適當加分。
三、電工電子通識課程的教學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電工電子通識課程的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學生的肯定,就是電工電子通識課程建設的最大動力。
1.每個項目學生都會積極地參與,作業應付了事的情況少了,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真完成項目手冊。
2.上課玩手機、睡覺的情況少了,學生很積極地查找學習資料,很踴躍地進行課程內容研討。
3.上課認真學習操作技能,課后還會主動找老師討論問題。部分學生對電類的知識很感興趣,演示實驗中積極踴躍參與。
四、總結
一學期的教學實踐,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課程的知識體系來說,內容還是很片面的。電工電子通識課程備課組,還將繼續努力,充實課程內容,逐步完善課程建設,實現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對動手實踐的課程、圖文配合視頻的課程、知識搜索與研討更感興趣,反而在小組研討匯報中難以啟齒。接下來的課程設計,將沿用現有的授課方式,推陳出新,著力鍛煉學生的信息整合與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通過電工電子通識課程的建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以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熊蘭,侯世英,周靜,等.“感知電世界”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26-129.
[2]沈鉞,秦平.通識課“生活中的電學知識”教學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18-120.
[3]佟麗娜,王聰.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學教學方法優化與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3):81-83.
◎編輯 張 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