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電纜傳輸射孔深度定位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射孔施工設計、深度計算、裝炮、槍身下井都準確無誤的情況下,電纜傳輸射孔深度定位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質量隱患;例如電纜打結、深度傳輸故障、找錯井位、點火記號滑動等;如不能在定位時發現,深度巧合點火后會發生質量事故。本文主要從現場施工實際出發,理論結合實際,就深度定位過程中點火記號誤差的產生、如何區別普通電纜打結、電纜打死結一組接箍和深度傳輸故障等在定位曲線上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在射孔深度定位時及時發現質量隱患、消除隱患,做好射孔質量控制工作,防止發生重大工程質量事故。
【關鍵詞】電纜射孔;深度定位;質量控制
電纜傳輸射孔工藝由多道工序完成,而《測量、定位、點火》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由于人的主觀和客觀等諸多因素的存在,下電纜時會發生電纜打結,深度傳輸故障,人為操作失誤,不執行相關標準等現象存在。在定位結束后,井下射孔器并沒有對準待射目的層,因操作、判斷失誤而輕易點火,造成重大工程質量事故—誤射孔。因此,在射孔施工深度定位過程中,要重視每一個環節,嚴格執行電纜傳輸射孔工序作業指導書,遵守地面儀器操作規程,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做到點火前將所有深度核實準確,做到“四吻合”無誤方可點火射孔。
1 井位錯
1.1井位錯的原因
井口帽或采油樹上井號寫錯,施工炮隊找錯井位。
1.2井位錯的危害
不論是何種情況下造成的井位錯,如果沒有特接,測七組接箍時與放磁曲線圖上對應的七組接箍吻合,就不能發現井位錯誤,定位結束后首次固標差或電纜變化在標準規定的范圍之內,可以達到四吻合,點火后造成誤射孔。
所以,找井位時要依據施工設計認真核對,測量定位時認真觀察分析訊號,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從中發現隱患,避免因井位錯而發生工程質量事故—誤射孔。
2 電纜打結
2.1電纜打結的原因
2.1.1井筒因素
井筒內套管變形、套管壁結蠟、井筒內不清潔、井筒內有懸浮物體等造成電纜下放困難,容易發生電纜打結。
2.1.2電纜因素
電纜本身尤其是新電纜的捻力矩等原因,電纜下井過程中由于下速太快來不及破勁而造成電纜打結。
2.1.3操作因素
一是到井后未落實井筒內情況,盲目下電纜;二是明知是新上的電纜或者是已經知道井筒內有問題,掌握不好下速或者是下速太快造成電纜打結。
2.2電纜打結的危害
實際上測出的下標箍訊號并不是真正的下標箍訊號,而是標準接箍訊號,訊號間的距離并不是下標差而是上標差,即恰好淺了一組接箍,對于這樣的可能性,在施工時必須充分考慮到。
2.3電纜打結定位曲線特征
2.3.1測量曲線亂
由于結的存在,井下儀器的旋轉、搖擺、抖動,整條曲線呈較有規律的左右搖擺。打的扭在上提過程中被逐漸拉開,使電纜下部分旋轉,儀器跟著旋轉、搖擺、抖動。而儀器的旋轉、搖擺是造成曲線左右搖擺的主要原因,電纜絕緣破壞是造成曲線亂的主要原因。
2.3.2訊號提前來
測量信號提前來,是因為井下儀器在淺于正常的起測深度位置記錄曲線的緣故。電纜沒有打死結時,(例如打結長度3m)測量的下接箍、標準接箍訊號都提前出現(電纜打結4m以上情況除外)即將下標箍測深了,打結幾米就測深幾米。
2.3.3測量標差的變化
測量定位時標差反應長,主要原因是結沒打死,扭被逐漸拉開一部分造成的。但是,重復測量幾次標差逐漸趨于正常,說明扭已經打死成結。
2.3.4數碼管、實時深度的變化
在定位前就打死結時,測量標差正常,數碼管、實時深度較正常時也反應深。
2.3.5固標差及電纜變化
電纜打扭使點標差或電纜變化偏短,一般是幾米(電纜打扭小于3m)。如果電纜打扭在4~5m以上,則點標差或電纜變化可能偏長幾米,這是找錯標準接箍造成的。
2.3.6定位后情況
井下電纜打的扭確實打成死結,而打結長度在3m以內,本次標準接箍準確,能夠完成定位的話,則井下射孔器可以對準目的層。定位時根據定位曲線已經判斷出或懷疑是電纜打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點火,要起出電纜檢查。
3 深度傳輸故障
由于深度傳輸系統是通過機械齒輪和電子電路連接。所以,發生深度傳輸故障時,一般是由電路和機械故障引起的。
3.1電路故障
當井口發送機(光電馬達)供電線路斷一根時,不會發生像HD-511自整角發送機那種情況。跟蹤電纜下井或定位時接收機將不隨著發送機同步轉動,處于停滯不動狀態。此時井下儀器沿著套管壁滑行,屏幕深度不走,記錄不出曲線。如果供電線路互通互斷,表現為定位曲線接箍深度測深、標差是趨于測短。
3.2機械故障
電纜下井時,地面接收機也隨著井口發送機轉動,但是達不到同步轉動的目的。齒輪與齒輪之間咬合不好,運轉時處于打滑狀態,發送機帶動接收機處于時轉時停的狀態。
定位前往往是井下儀器下的較深,超過起測深度位置,測出的就不是下標,而是下下標或者是下下下標。
4 電纜打結與深度故障定位曲線特征
4.1電纜打結定位曲線特征
4.1.1定位時打死結
定位前電纜打死結一組套管長度后,沒有特接,電纜絕緣破壞后,測量信號亂,曲線左右搖擺;測量標差、數碼管讀數、實時深度、點標差或電纜變化均正常。
4.1.2定位時沒打死結
如果沒有特接,測量標差反應長,但重復測量幾次標差逐漸趨于正常,說明結已經打死。如果電纜絕緣破壞后,測量信號亂,數碼管深度、實時深度反應淺,固標差反應短。 電纜打死結一組接箍后,造成點火記號深度縮短一組接箍的長度,打結后由于向淺方向找錯一組接箍,剛好與點火記號深度縮短一組接箍相抵消。在電纜絕緣沒有破壞以及沒有特接的情況下,在定位曲線上無法發現打結一組接箍,如果深度巧合點火后會誤射孔。
4.2深度傳輸錯誤差定位曲線特征
深度傳輸故障一般不會對定位曲線的形態造成影響,如接箍形態、幅度等。每次定位測量的標差、接箍深度都不一樣。
深度誤差的積累,下到起測深度時深度已經差了10m,測出標接是下標或上標,實時深度、數碼管深度正常。
由于點火記號深度沒有改變,不論是測深或測淺一組,定位結束后,點火記號都會遠離定標點,這是區別電纜打死結一組接箍與深度傳輸故障找錯一組接箍的本質區別。
5 測量信號
測量信號質量優劣,影響到測量接箍深度及套管長度。信號好測量儀器識別信號就準確;畸變的信號測量儀器不易識別,造成測量標差忽長忽短,接箍忽深忽淺。
例如理論計算下標差為9.80m,實際測量的為9.90m,雖然測量誤差在標準規定范圍之內,但是并不是電纜伸長或縮短造成的,也有認錯信號的情況造成的。
6 點火記號及其誤差原因分析
6.1點火記號的作用
定位結束后,點火記號距離施工井口平面(定標點)規定的允許范圍之內,如果首次固標差或電纜變化超過標準規定的允許范圍,就間接地說明測量、定位等存在問題或隱患。所以,點火記號是用來卡出施工中存在的質量隱患,間接地起到防止發生工程質量事故的作用。
6.2點火記號誤差
定位結束后,井下射孔器對準油層,點火記號對準施工井口平面。但是,實際施工時點火記號總是偏上或偏下井口平面。
點火記號深度是從射孔電纜上的固定深度大記號上量得的,而標準接箍深度來源于測井放磁曲線圖上,雖然兩根電纜上都有深度記號,它們之間同樣存在著深度誤差,都會影響首次固標差。
7 結束語
施工時影響電纜傳輸射孔深度定位的因素很多。定位時要按操作規程操作,嚴格執行《CCL測量、定位、點火工序作業指導書》。定位時認真觀察和分析信號,充分認識和發揮點火記號在射孔施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間接利用點火記號把好質量大關,控制好固標差及電纜變化,就能防止發生重大工程質量事故—誤射孔。
作者簡介:
于重金,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試油試采分公司射孔大隊,射孔取心高級技師,從事油氣井射孔、探井取心方面的工作。
?。ㄗ髡邌挝唬捍髴c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試油試采分公司射孔大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