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性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合理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未來有著積極的意義。經過對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反思,我們得知,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需要深入解讀教材,找出其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建設合理情境,數學經驗知識化;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數學推理和運算能力,以及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 核心素養 教學研究
目前,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是以核心素養的起源、內涵、具體學科的角度研究。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主要較缺乏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設計研究。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是不可缺少的存在,若把數學核心素養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設計中,就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與時俱進,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課堂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可為教師提供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指導。
一、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的框架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起點過程。預期學生學習的結果,是課堂教學活動中課時構成的教學課題的目標,這是教育學對教學目標的界定。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學目標引導進行,也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展開。在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設計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在本課時所需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
2.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教學設計中,設計教學內容是所必須的。教學內容的設計對教師的基本功有著非常大的考驗,它要求教師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在數學核心素養教學內容設計的基礎上,要有重點和有針對性的選取內容,這是把握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唯有專注核心內容,才能使教師和學生不必花費太多精力,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的雙贏。
3.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是教學目標的反映,也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應用各種理論和程序,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教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設計一定要展現出數學核心素養的理念,在此基礎上,使教學過程既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又能符合教育心理學分析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數學教學活動是由一個個相互聯系、前后銜接的環節構成,其中包含導入、創設教學情境、課堂提問、例題的講解和練習、以及小結等,這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
4.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設計的最后步驟就是教學評價,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總結與反思。教學評價可以制定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這是以設計的教學目標為根據,進行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判。教學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過程及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而一般也包括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教學管理等因素的評價。其具有一定的判斷、教學、導向、調控、激勵、發展功能。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檢驗本節課學生是否達成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不僅要看結果評價,也要看過程評價,并保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以及多元化[1]。
二、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內容的設計
1.小數加法和減法基本運算
一般在課文中都會有相對應的例題練習,以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以及基本運算的理解。對此例題的教學設計,教師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整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自主推導,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而后給學生布置練習題。推算的過程對于學生是一種數學運算關鍵能力的鍛煉,而且在學生的交流互動中,發展了他們小組間的合作能力以及數學交流能力。
例如,例題的情境中有四種文具,分別有不同的價格,鋼筆7.5元,筆記本3.6元,講義夾4.25元,水彩筆2.85元,小麗需要買一本筆記本,小明買一個講義夾,小芳則買一支水彩筆,問題是小明和小麗一共要用多少元?小麗比小明少用多少元?這時教師就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根據題目把問題的答案計算出來,然后展示每組的答案。學生們在討論和計算之后得出了答案,爭先恐后的回答出,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7.85元,而小麗比小明少用了0.65元。教師再問學生是如何計算得出的,有些學生的回答是:把小明和小麗所買的價錢相加就可以算出一共用了多少元,然后再用小明買講義夾的價錢減去小麗買筆記本的價錢,就得出小麗比小明少用了多少元,如:3.6+4.25=7.85元;4.25-3.6=0.65元。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并表揚學生積極發言的行為,期間,對答案有爭議的,教師不會直接給出判斷,而是組織學生再進行小組討論,給出他們的觀點,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闡述對支持觀點的看法。最后,就得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自然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加強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并提升學生對數學運算的嚴謹性與數學推理品質[2]。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
相繼上面的例題1,例題2也沿用了其的情境教學設計。在此之前,學生已對這類題的情境有所熟悉,教師就不必再花費時間去導入情境。
本節課的學習是以上一個單元所理解的知識點為關鍵點,若學生能記得上單元學習過的小數的性質,那么,這節課的計算方法就會容易探究和理解。上節課的小數減法是被減小數部分位數比減數多或同樣多,而這節課學習被減數小數部分位數比減數少之后再引導學生探究計算方法。例如:繼例題1同樣的情境,在例題2中問的問題是:一支水彩筆比一支鋼筆便宜多少元?在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思考后,再派小組代表上臺進行展示小組的問題解題思路,學生得出的答案是便宜了4.65元,解題思路就是用鋼筆的價錢減去水彩筆的價錢,就可以得出水彩筆比鋼筆便宜了多少元,如7.5-2.85=4.65元。對此,小組之間有觀點不同的,可以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們探討的過程中,得出準確的計算方法。之后再給學生展示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并且加強學生數學運算、只管想象關鍵能力,以及數學抽象思維品質,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奇妙之處。 三、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評價設計就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制定科學的標準,進行對教和學的活動過程與結果測量的過程中,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并給予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應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為基本準則,因為該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核心素養教學評價的基礎上,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學習習慣及態度的掌握,也要重點關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比如: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教師研究課堂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對于表現出困惑的學生,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和指導,還要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節奏。課堂觀察最主要的就是關注學生的課堂狀態,另外還要關注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認真思考,這與數學核心素養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相對應。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是希望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并提高數學學習自信心。
教學評價有利于教師通過評價而能夠反思教學過程,從中發現問題,并改進方法。教學評價若遵循以下原則,就可以改進教師的教學,還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其一,評價的基本要素是看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而定的,而后評價情景設計是否體現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問題是否自然,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能通性通法。其二,評價不但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最主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發展的以及所變化的。其三,學生形成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條件就是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因此,應注重學生在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精力集中、交流、嚴謹、求實方面的態度表現[3]。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更是由每節課引起的核心素養量變最終引起的質變。增加學生在每個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隨著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并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到實際生活當中,解決具體的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邊巨星,湯驥.“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再出發——小數視角下的課程研究現狀、思考和展望[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7(z1):6-11.
[2]方小溪.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器運用策略研究[J].教育視界,2016(4):17-19.
[3]彭中文.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2017(44):41-41.
作者簡介
王春勝(1961.09—),男,漢族,籍貫:陜西,最高學歷:大專,職稱: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教育之數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