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5家“三甲”醫院周邊零售藥店的分布、藥品供給和執業藥師配備情況調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對“三甲”醫院周邊零售藥店的分布、藥品供給和執業藥師配備情況進行調研,為相關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方法:通過實地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2017年北京市5家“三甲”醫院周邊1 km范圍內零售藥店的分布情況、類型、營業面積、年營業額、藥品品種、銷售額貢獻排名、日均處方量、藥師配備情況和100名受訪藥師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5家醫院周邊1 km范圍內共有零售藥店43家,平均每家醫院周邊8.60家,距離以200~400 m和800~1 000 m數量最多(均為11家),其中21家(48.84%)為連鎖藥店;38家藥店(88.37%)的營業面積在100~175 m2,其中以100~125 m2為主(16家,37.21%);40家藥店統計了年營業額,在50萬~10 000萬元之間,其中距離醫院0~200 m的藥店年營業額最高;藥品(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平均品種數為2 511種,其中34家(79.07%)藥店非處方藥品種數多于處方藥品種數,26家(60.47%)藥店非處方藥銷售金額高于處方藥銷售金額;銷售額貢獻排名前三的是抗腫瘤藥、心腦血管類藥與抗感染藥;28家(65.11%)藥店的日均處方量不超過10張,僅有7家(16.28%)藥店日均處方量在20張以上;平均每家藥店工作人員為7.4人、執業藥師1.37名,58名藥師(58%)的第一學歷為大專、38名(38%)為高中或中專,僅3名(3%)為本科或以上。結論:隨著“醫藥分開”政策的逐步推進和更多醫院處方的外流,醫院周邊需通過增加零售藥店的數量、擴大藥店的營業面積和加快執業藥師隊伍建設、提高藥師教育水平等手段來提升藥店的藥學服務能力。
關鍵詞 北京市;零售藥店;藥品供給;執業藥師;藥學服務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Drug Supply and Quantity of Licensed Pharmacists in Retail Pharmacies around 5 Third Grade Class A Hospitals from Beijing
ZHANG Yang1,WEN Aiping1,PAN Chen2,REN Yue2,YIN Nuoya3,4,SHEN Su1(1.Dept. of Pharmacy,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2.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3.State Key Lab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4.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drug supply and quantity of licensed pharmacists in retail pharmacies around Third Grade Class A Hospital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of relate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METHOD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type, operating area, annual turnover, drug type, ranking of consumption sum, daily prescription amount and pharmacist allocation of 5 Third Grade Class A Hospitals in Beijing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of 100 surveyed pharmacists in 2017. RESULTS: There were 43 retail pharmacies in total within 1 km of 5 Third Grade Class A Hospitals, with an average of 8.60 retail pharmacies for each hospital. The number of retail pharmacies with distance between 200-400 m and 800-1 000 m was the largest (11), of which 21 (48.84%) were chain drugstores. The operating area of 38 pharmacies (88.37%) was in the range of 100-175 m2, mainly ranging 100-125 m2 (16 pharmacies, 37.21%). The annual turnover of 40 pharmacies were counted and ranged 50-10 000 ten thousand yuan, among which the pharmacies 0-200 m away from the hospital had the highest annual turnover. The average variety of drugs (prescription drugs and over-the-counter drugs) was 2 511 kinds. 34 pharmacies (79.07%) had more varieties of over-the-counter drugs than prescription drugs, and the consumption sum of over-the-counter dru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escription drugs in 26 pharmacies (60.47%). Top 3 drugs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were antineoplastic drugs, 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anti-infective drugs. Average daily prescriptions of 28 drugstores (65.11%) were less than 10 pieces; average daily prescription were more than 20 pieces in only 7 pharmacies (16.28%). On average, each pharmacy had 7.4 staff members and 1.37 licensed pharmacists. 58 staff members’ first degree was junior college (58%), 38 staff members’ first degree was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or high school (38%), and only 3 (3%) staff members’ first degree was undergraduates or above. CONCLUSIONS: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health care policy” and the outflow of more hospital prescriptions, the retail pharmacies around hospitals should increase their numbers, expand the operating area,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licensed pharmacists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pharmacists so as to improve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ability. KEYWORDS Beijing; Retail pharmacies; Drug supply; Licensed pharmacists; Pharmaceutical care
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具備條件的可探索將門診藥房從醫療機構剝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可開展藥師網上處方審核、合理用藥指導服務”。以上兩點將極大地促進醫院處方外流,也為處方外流的藥房剝離提供了政策支持[1]。2017年,我國城市公立醫院全面取消了藥品加成,而醫院門診藥房也從利潤部門成為了成本部門,已有多地的醫院做出了門診藥房剝離的嘗試[2]。在西方某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等,醫院均沒有門診藥房[3];而我國的近鄰日本和韓國在醫院中也未設置門診藥房;零售藥店是上述國家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社區藥師在藥學服務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4]。反觀國內,由于醫療衛生體制的特殊性,零售藥店的市場份額與醫療機構的門診藥房相比非常有限[5]。隨著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可以預見,零售藥店在我國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三甲”醫院周邊的零售藥店,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日后必然會承擔更多的藥品供給和藥學服務工作,然而,零售藥店的分布、藥品供給和藥學服務能否滿足醫院藥房剝離后的患者需求,值得進一步研究。基于此,本課題組選擇北京地區5家“三甲”綜合醫院周邊1 km范圍內的零售藥店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位置分布、藥品供給和藥師配備情況進行調研,為日后醫改進一步深化后,零售藥店的設置、藥品供給和藥學服務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北京市5家“三甲”綜合醫院(分別位于城市的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周邊1 km范圍內的零售藥店,共計43家。
1.2 調查方法
采用實地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實地調查通過面對面走訪的形式進行,主要涉及藥店的分布、經營面積和類型。問卷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問卷43份),調查對象為藥店負責人,調查內容包括藥店的藥品供給能力(藥品品種數、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品種數、2017年營業額、金額排名前20位藥品等)、日均處方量、藥師及工作人員的配備情況等;第二部分,選取每家醫院周邊1 km范圍內年營業額最高的4家藥店,從每家藥店中隨機調查5名藥師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和第一學歷等),共計100份。為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問卷內容不涉及被調查者個人姓名。醫院的相關數據均來自醫院藥劑科。
1.3 統計學方法
對回收問卷逐一核對和篩選后,采用Excel 201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2.1 藥店的分布情況
5家醫院周邊1 km范圍內共有零售藥店43家,平均每家醫院周邊1 km范圍內分布藥店8.60家(最多為11家,最少為7家)。其中,以距離醫院200~400 m和800~1 000 m范圍內的分布數量最多,達到了11家。不同距離段分布的藥店情況見圖1。
2.2 藥店的類型
所調查的43家藥店中,單體藥店有22家(51.16%),連鎖藥店有21家(48.84%),二者比例較為接近。
2.3 藥店的營業面積
在43家藥店中,大部分藥店的營業面積在100~175 m2,共有38家,占到了總數的88.37%。其中,營業面積在100~125 m2的藥店最為普遍,共有16家,占到了總數的37.21%。藥店的營業面積情況見圖2。
2.4 藥店年營業額
在所調查的43家藥店中,有3家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年營業額,剩余藥店的年營業額情況見圖3。
不同藥店之間的年營業額差異較大,其中,最小年營業額僅為50萬元,最大年營業額高達10 000萬元左右,可見各家藥店的經營銷售額極不平均,超過60%藥店的年營業額在400萬元以下。40家藥店的年營業額分布情況見圖3A。
從單店營業額數值來看,隨著藥店與醫院間距離的增加,年營業額呈降低的趨勢。其中,距離醫院0~200 m的藥店平均年營業額最高,在該距離范圍內一共有5家藥店,其中有1家未透露年營業額,其余4家的平均年營業額達4 895萬元,該數值高與其中2家藥店年營業額在8 000~10 000萬元有很大關系;距離醫院800~1 000 m的11家藥店平均年營業額最低,僅為189萬元。年營業額與藥店距醫院直線距離的關系見圖3B。
2.5 藥店的藥品品種
藥店的藥品品種情況見圖4。
在所調查的43家藥店中,藥品(包括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平均品種數為2 511種,有34家(79.07%)藥店非處方藥品種數多于處方藥品種數,詳見圖4A。
從銷售金額來看,26家(60.47%)藥店非處方藥銷售金額高于處方藥銷售金額,詳見圖4B。
2.6 藥店的銷售額貢獻排名
分別將納入研究的藥店和5家醫院2017年銷售金額排名前20位的藥品按作用類別進行歸類,結果二者存在較大的差異。藥店銷售金額靠前的品種多為未進入醫?;蛘呶茨苓M入醫院目錄并且價格昂貴的藥品,最常見的是具有靶向治療作用的抗腫瘤藥;而醫院銷售排名靠前的多為慢性疾病治療相關的藥品,如心腦血管類藥(降脂藥、降壓藥、抗凝藥)、調節免疫功能藥(免疫抑制劑)和內分泌藥(降糖藥)等。2017年藥店和醫院銷售金額排名前10位藥品的類別見表1。
2.7 藥店的日均處方量
醫院附近藥店每天自然流入的處方數量仍然較少,其中,28家(65.11%)藥店的日均處方量不超過10張,僅有7家(16.28%)藥店日均處方量在20張以上,這與醫院藥房的處方量(調查的5家醫院日均處方量均在10 000張以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詳見圖5。 2.8 藥店的人員配備情況
藥店的人員配備情況見圖6。
在所調查的43家藥店中,平均每家藥店工作人員為7.4人,大部分藥店(36家,占83.72%)的員工數量不超過10人,詳見圖6A。
每家藥店均配備了1~3名不等的執業藥師,平均每家藥店1.37名;其中,有12家(27.91%)藥店配備了2名執業藥師,僅有2家(4.65%)藥店配備了3名執業藥師。就執業藥師配備的平均數量而言,醫院周邊200 m范圍內藥店的執業藥師配備的平均數量為2.20,明顯高于距離較遠藥店,詳見圖6B、圖6C。
2.9 受訪藥師基本情況
100名受訪藥師的基本情況見圖7。
由圖7可知,100名藥師中,男性22人(22%),女性78人(78%);年齡主要集中在40歲以下(占66%)。在第一學歷方面,58%為大專,38%為中?;蚋咧校瑑H有3%為本科或以上。以上數據表明,在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的北京,藥店從業人員學歷多為大專、中專或高中。因此,全面提高藥店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
3 討論
3.1 藥店的分布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對零售藥店的開辦僅是要求“合理布局、方便群眾購藥”,全國各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合理布局”的具體執行辦法也存在差異。其中,距離設置是藥店布局最主要的表現形式[6]。李艷秋等[7]對2003-2005年上海市開辦零售藥店的距離限制規定與實際效果進行了分析,認為距離限制對上海市零售藥店的合理分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劉寶等[8]于2005年對上海市連鎖藥店數量分布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上海市連鎖藥店分布存在偏態特征。劉寶等[9]還對上海市零售藥店分布與醫療機構分布進行了關聯分析,認為上海市零售藥店分布與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并不協調。就北京而言,自2018年1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開辦藥品零售企業暫行規定》開始實施,其中第五條中明確規定“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應與已有藥品零售企業之間具備350米以上的可行進距離。對于確因轄區總體規劃布局、居住人口實際需求以及服務公眾特殊需要,需不受距離限制的大型居民社區,可由區政府予以確認”。限制藥店間距離的直接結果是簡單控制了整個轄區內藥店的數量,但該辦法有一定的不合理之處,比如人口密度大或者醫療機構集中的區域,藥品消費需求一般高于人口密度低、醫療機構少的地區,按照距離調節法,這兩個地區單位面積內可以擁有相同數量的藥店,顯而易見是不合理的。因此,隨著處方外流的增加,在未來開辦藥店的政策制訂上,取消醫療機構周邊開設藥店的距離限制,交給市場去調節,可以作為北京地區相關管理部門參考的一個辦法。而在我國的廣東、浙江和江蘇等省轄區內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執行了藥店完全放開型政策[10],即開辦藥店無距離要求,通過市場規律的作用,達到藥店實際數量、藥店規模與需求相對平衡,上述地區的經驗也可為北京地區提供參考。
3.2 藥店的執業藥師配備情況
執業藥師數量不足一直是困擾藥店開展藥學服務的主要問題之一[11-12]。來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執業藥師注冊人數為41.9萬,相當于我國平均每萬人口執業藥師人數為3.1人。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每800~1 500人就配備1名執業藥師。由此可見,我國執業藥師的人才儲備與歐美國家相比,缺口依然很大[13-14]。本次調研結果表明,北京市5家“三甲”醫院周邊的零售藥店雖然在執業藥師數量上符合開店的相關要求,但每店配備的執業藥師數量依然偏低,且執業藥師的學歷及專業層次總體較低,尤其是來自藥學專業的高學歷層次人員嚴重缺乏,這些因素都限制了零售藥店藥學服務的進一步開展。在美國,必須有藥學博士學位才有資格申請執業藥師;在法國等歐洲國家,必須取得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才有資格參加執業藥師考試[15-16]。而在我國,執業藥師的報考條件相對比較寬松,中專及以上學歷即有資格參加執業藥師考試,且并非只有藥學專業才能報考;然而,非藥學專業的人員即使通過了執業藥師考試,他們的知識結構也很難保證提供高質量的藥學服務。為此,我國應適當提高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報考學歷和專業門檻。
隨著“醫藥分開”政策的逐步推進和更多醫院處方的外流,零售藥店在保障公眾合理用藥中的作用將愈發重要,而“三甲”醫院周邊零售藥店的分布、藥品供給和藥學服務水平尚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醫院周邊需通過增加藥店數量、擴大藥店的營業面積等手段來滿足更多的患者需求。同時,藥店需加快執業藥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藥學服務水平,以開展多元化的藥學服務。
參考文獻
[ 1 ] 朱艷嬌,湯少梁.基于博弈論的醫院處方外流的研究[J].中國藥房,2018,29(21):2881-2886.
[ 2 ] 周亮亮,姚銀鎣,田侃.我國公立醫院藥房改革的實踐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8(7):6-8.
[ 3 ] 吳永佩,顏青.西方一些醫院為啥沒藥房[J].中國藥店,2002(3):33-33.
[ 4 ] 陳云,鄒宜諠,邵蓉,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社區藥師職責擴展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藥房,2017,28(34):4758-4762.
[ 5 ] 趙梅.新醫改和現代商業背景下零售藥店的生存現狀與策略[J].中國藥房,2015,26(4):574-576.
[ 6 ] 張天天,劉 煒,馬振凱,等.上海市零售藥店發展趨勢研究:部分區域集聚布局[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9):7-9.
[ 7 ] 李艷秋,葉樺.上海市零售藥店合理布局問題初探[J].中國藥房,2006,17(21):1678-1679.
[ 8 ] 劉寶,岳偉,張仁偉,等.上海市連鎖藥店分布與醫療機構分布的關聯分析[J].中國藥房,2005,16(4):275-277.
[ 9 ] 劉寶,岳偉,張仁偉,等.上海市零售藥店分布與醫療機構分布的關聯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5,3(24):74-76.
[10] 吳錦.我國零售藥店分布現狀及其發展建議[J].中國藥房,2013,24(17):1627-1629.
[11] 呂冰,姚鳳,王璐,等.我國與部分國家及地區零售藥店監管與藥學服務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4):569-572.
[12] 洪亮,李璠,曹人元,等.增設執業助理藥師資格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討[J].中國藥房,2016,27(22):3161-3164.
[13] 黃昕,黃花紅.我國執業藥師制度的實施進程、現存問題及改革策略[J].中國藥房,2016,27(22):3165-3168.
[14] 邊明,張然,許佳,等.北京市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需求的缺口分析[J].中國藥事,2014,28(9):967-971.
[15] 徐紅,朱珺珂,郝東亮,等.我國執業藥師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改建議[J].中國衛生產業,2018(20):161-162.
[16] 鄢靈,趙曉佩.中美執業藥師制度比較研究[J].中國藥房,2017,28(16):2281-2283.
?。ㄊ崭迦掌冢?018-11-30 修回日期:2019-01-22)
(編輯:劉明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