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演繹《道德與法治》課堂更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并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初中正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其教學效果在學生的成長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創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又能夠在學生的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本文著重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策略。
道德與法治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062-01
1.突出學生學習自主性
朱小蔓教授認為:能夠讓課堂教學使用保持在標準化和統一狀態的教師不合格,在與學生交流時依然保持高高在上身份的教師同樣不合格。這一觀點充分體現出教師應改變自身的身份,進而優化教學,這一點尤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更為突出。例如:在講解法律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首先整理出每個單元、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利用目標指導學生自主搜索與其相關的知識點,整理資料,對于教師提供的資料要集體討論,從而使學生進入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這種自主學習雖然是學生自覺形成,看似缺少教師對學習活動的參與,但實際上教師始終從宏觀上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控制,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和質量,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中。可見,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僅可以實現學生的個人發展,還能夠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2.提高學生教學活動參與度
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想要提高學生教學活動參與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視頻或是圖片等資料,補充文字介紹的不足,并且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第二,加強教學互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完成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而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不僅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生,還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參與教學活動。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年齡比較接近,有很多相同的愛好,更容易有共同話題,交流也更加方便。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共同商量解決,尋找有效的解決措施,這樣既可以解決問題,又能夠增加學生信心。此外,小組合作學習還能使學生學會尊重和求同存異,進而提升學生合作意識。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道德與法治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發揮積極的意義。
3.引入時政熱點進行教學
時政熱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關系緊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時政熱點加深學生對教學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并且有利于學生了解當前的政治發展方向。同時,教材的編寫、印刷以及發到學生手中需要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政治可能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導致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時政熱點進行有效結合,爭取在教學中做到全面包容、統籌兼顧。
4.將生活內容引入實際教學
任何學科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生活,因為這些知識源于生活貴并且應用于生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借此將生活與教學結合起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利用生活現象設計教學活動,其前提條件是了解學生,進而結合教學內容展開教學。例如:《做守法的公民》一課,很多時候我們只了解一些基本法律常識,而對于治安管理中包含的具體內容則不了解,這樣在生活中就會造成一種誤解,導致人們會做出一些違法行為。因此,教師在講解這一課的內容時,就可以將其與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的錯誤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對法律的認知,并使其認識到守法的重要性。如,購買非常便宜的二手手機、自行車等生活用品,已經猜想到可能與偷竊有關,但還是貪圖小便宜,并且認為自己并沒有參與違法活動,但其實購買時就已經參與到違法活動中;或是網購商品申請賠償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一些現象,將生活和法律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掌握法律知識,并且遵紀守法,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
5.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評價的作用和價值。傳統形式的教學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從單一的考試成績上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判斷,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并且影響教學方法的創新。為改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和質量,發揮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需要教師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重視對學生客觀且全面的評價,將學生考試成績和學習生活結合,考察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例如:教師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結合,以考試成績占據60%或是70%分值,日常表現占40%到30%分值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則可以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其評價效果更好。將開放性、多元化的評價運用在教學中,能夠實現對學生的賞識教育和激勵教育,進而通過評價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只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認真鉆研,創新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將枯燥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具有動態特點的、豐富且形象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受,進而了解其真正的含義,并將知識運用在生活中,體會到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在道德與法治的指引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