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任務型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任務型教學,其核心思想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模擬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英語從事各種活動,培養學生自然掌握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怎樣把書本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和行為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怎樣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各種非常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體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達到教師設計的教學目的?筆者經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實施任務型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并取得滿意教學效果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課堂效率
一、什么是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英語教學是一開始上課就呈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任務以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欲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交際運用的一種具體體現,它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具體做法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新語言并讓學生把掌握的新語言在交際中系統地運用。因為學生所掌握的語言大多數是在交際活動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結果,而學生要獲得新的語言知識則必須通過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再進行反復的交際訓練,才能有效掌握。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性互動可使學生把獲得的語言得到進一步運用和托展,使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設計任務前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完成任務的難度系數等情況,以任務為中心、以解決課文知識為焦點、以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及自學能力為道向,貼近學生生活,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設計的任務是淺化課文教學并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任務的完成結果是評價任務是否完成的標志。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任務型教學是課程改革中的新理念,它有以下幾個意義。
1.任務型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向學生呈現出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目標、方法等,再輔以模擬真實的情境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了學生的學生興趣,啟發學生了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改變學生被動參與的局面,體現了任務的真實性。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際過程是一種互動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運用課文提供的目標語言進行交際應用是發散性思維訓練,是完成任務的重要環節,這個過程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必須經過機械運用到意義運用的過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內化知識的最佳環境。
3.任務型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嘗試。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生學,而任務型教學則是先學后教,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完成任務,很好地體現了英語教中關于學生獲得、分析、整合書本信息再在交際中綜合運用的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
三、任務型教學的實施策略
1.創設合作學習的教學環境,營造任務型學習的氛圍
教師應以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環境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基于任務型的教學是通過學生配對,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因此,要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的結構,使各類學生都積極參與并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在劃分小組的同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學習習慣﹑心理素質和興趣等,盡量避免“基礎好的”爭著合作,“基礎差的”沒人要等現象;各個成員的任務要分工明確,落實到位。創設情境能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游戲、實際生活等創設教學情境,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外研社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4 unit1 Do you want some rice?一課時,教師可利用一些“food carts”教學“rice、noodles、meat 、eggs、tomatoes”等詞匯,并運用這些“food carts”代替“some rice”創設一個小飯店情境,讓學生運用這些食物圖片布置小飯店,擺放食物等。這樣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為下一項任務鋪平道路。
2.任務目的要明確,活動前做好充分準備
有的教師往往剛布置完任務就讓學生進行活動。事實上,思考時間是必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做什么和怎樣做”等心理和智力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任務有整體感知,才會認真關注。如,有的教師對一篇課文的聽力理解時說:“Now,Let's listen to the tape.”接著開始放錄音。這時學生并不知道聽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去關注哪方面的信息,是什么人說話,是在什么情景下發生的,等等。
因此,設計一節課的任務時目的要明確,不能把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混為一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識經驗。任務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如故事性的短文,在學生理解故事情節,掌握重要詞語的基礎上,應要求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這個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用剛學到的語言知識較完整地講出故事內容。當學生出現細節問題時,不必打斷他,更不要不時地糾正他的語法錯誤,否則會使學生產生恐懼感而失去信心和表達的欲望。
3.對不同類型的任務各個擊破
教師在對每個模塊的話題、功能項目、重點語法等內容的總體把握下,對不同課型的教學任務要進行逐個擊破。如,在對話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listen and say”等對話中的有關內容設置任務,要求學生運用功能句式在每單元的“Practise”中運用。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任務應由易到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任務鏈”作為解讀課文內容的有效載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達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不僅理解課文的含義,掌握詞匯、句子的意義,而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層理解了課文的隱性內涵。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層層推進的教學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4.正確處理好獲得語言與運用語言之間的關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
任務型語言技能訓練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秩序并不矛盾。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詳細考慮學生已掌握了的課本知識與技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與寬度,不能只追求華麗的詞句而忽視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果只重視任務的完成,而不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讓學生進行任務,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語言表達不準確,或者不能有效地掌握本節課的功能句式和語法項目等;如果只重視語言知識技能的獲得而缺少交際運用,那任務型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在教學外研社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1 You've got a letter from New York.”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以下任務。
?。?)閱讀課文內容,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ㄒ唬┯谩皔es”或“no”回答下列問題。
1.Does Laura want to be Sam and Amy's friend?
2.Are they all American?
3.Do they often fly a kite in the park?
4.Can Laura send Sam and Amy a book about the US?
?。ǘ└鶕n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Who is this letter to?
2.Where is Laura from?
3.When does Laura want to visit China?
4.What has Daming got?
5.Who does Laura want to make frients with?
?。?)根據課文語境理解下列詞語和句子。
British、often、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dragon kite.
It's different for me.Daming says he will write to you soon.
?。?)與同伴進行模擬采訪,表達出課文主要內容。
?。?)用第三人稱復述課文內容。
(5)仿照課文給你的朋友寫一封信。
此任務的前二項是讓學生掌握語言技能,后三項是促使學生運用語言技能,這兩種類型的任務需要結合在一起。在處理上述兩種關系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出綜合性任務,以便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加開放的、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環境,幫助學生自我理解教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任務型教學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它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目前,它的應用還不十分成熟,而且在實踐中也有各自不同的做法。但,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掌握它的實施的原則和方法,再結合其他教學法靈活運用,一定會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更加吸引學生,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