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作文教學的“破冰之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文”二字,在學生眼中也好,在老師眼中也罷,總會讓我們產生異樣的情緒。我時常聽見同事抱怨作文難教更難改,學生弄不懂習作的要求,要么胡編亂造,要么詞不達意,要是能夠將作文教學進行“破冰”就好了。擔任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這么多年來,我時常在思考:有沒有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學生打破習作帶給他們的煩惱呢?
  通過不斷摸索、反復實踐、及時反思,我與學生踏上了作文的“破冰之旅”,請看我們如何“破冰”。
  一、破冰第一步:展現語文教學的奇與趣,激發習作熱情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熱愛語文這一課程,當我們發自內心喜歡它,那么教學時就能不斷挖掘其中的奇與趣。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睘榇?,我清楚地認識到,當學生喜歡上老師的教學方式,沉浸于課堂教學中時,他們自然而然會受到老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愛上語文課。每個學年,當我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我并不急于狠抓學生的成績,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將語文課上得精彩些、有趣些,收服全班同學的心。怎樣能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奇與趣呢?首先,要放下語文教師的架子,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中,別將語文課堂限定成固定的教學模式,對于不同的課文,不同的習作,方法要多樣化,這樣學生才會有驚喜;其次,要多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這樣課堂上的語言將更豐富、更吸引人,學生也更愛學;除此之外,將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穿插于教學,也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學生感興趣了,就會學得起勁;當學生起勁學習了,就會對老師教學的一切產生認同感。這樣,作文還能成為擋路石嗎?
  二、破冰第二步:閱讀與練筆相結合,打造習作的“筋骨”
  《語文課程標準》上有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它是這樣說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逼鋵嵜恳淮伍喿x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的途徑,在閱讀的同時,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提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都非常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為習作的撰寫奠定了基礎。這種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就要求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對課文內容進行感悟理解,理解其中的優美詞句及作者所表達的意思。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課外閱讀的份量,因為我們學校有圖書室。所以,我便利用這一資源,大力支持學生借閱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要想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新的突破,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與練筆結合起來,打造習作的“筋骨”,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體現這一點,同學們就會覺得習作對他們來說,已是習以為常的事,動起筆來,就不再畏懼。
  要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其實不難,我們語文每一課后面都有“詞語采集”這一欄以及帶有“☆”這一欄。對于“詞語采集”這欄,我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本課的成語,每當這時,同學們總是興趣盎然,手舉得高高的,恨不得次次都能被老師指名到黑板上書寫。當他們把課文的成語一一補充上去,我會讓他們自主挑選其中的五個或六個進行小練筆。要求是將這些成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學會使用成語。當堂完成后,交給我即時批閱,我會一對一指出其中的優缺點,讓同學們逐步提升語言組織能力;而那些帶“☆”的課后習題,我也不會忽視,我也會讓學生先口頭說一說,然后拿出練筆本進行編寫。在教學《凡卡》這篇課文時,帶“☆”的題目要求同學們寫幾句想對文中的小主人公凡卡說的話。我先讓學生自由表達,在班上交流,然后再動筆寫下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在他們的練筆本上,我發現很多同學語言組織能力大有長進,表達了自己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并鼓勵他勇敢活下去。我發現在不斷訓練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訓練,也形成了一個寫作的習慣,對習作也就慢慢失去了戒心,也能逐步寫出一些心得來了,我欣喜地看到這些“幼苗”正茁壯成長。
  在我現在所教的這個班上,哪怕是成績很靠后的學生,在習作時也能寫出很多出乎老師意料的好文章來。記得前不久的語文測驗中,作文的題目是《都是 惹的禍》以及《一個 的人》,這樣的題目在平時的習作中較少接觸的。我原以為會有很多學生無從下筆,沒想到,學生們寫得還不錯。其中有幾個平時成績不怎么理想的男生,竟然寫得相當不錯,我想,這種“筋骨”的鑄造與我平時要求他們進行小練筆肯定脫不了關系。一個學期堅持下來,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在日漸增長,習作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
  三、破冰第三步:生活與習作相融合,還原作文的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被谶@一點,我非常注重作文教學中的“真”與“實”。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從他們的實際出發,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會真實生動,而不會空洞無力。
  記得這個學期,我們五年級第二單元要寫的習作是一組連續觀察日記。既然是觀察日記,我從兩方面同時進行,一是讓同學們在自己家里種植物,記錄發芽生長的過程;二是,讓家里有小動物的同學,把它帶到教室來,讓大家一起觀察。我從家里帶了小金魚,龔梁同學帶來了他用塑料籠子裝著的小豚鼠,巫松同學帶來的是他的小烏龜。我將這些小動物放在講臺上,同學們的興致可高了,不停地圍上來觀察。于是,我讓他們先說說這些小動物的特點,然后再動筆寫。因為有真實的小動物在他們面前,所以動起筆來容易多了,大家寫出來的東西也很真實,用詞也貼切。一連兩個星期,我都不定時讓學生進行觀察,再寫自己的不同的發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興致盎然,我沒看見哪位同學愁眉過,也沒聽哪位同學抱怨過。在同學們上交習作給我時,還真不錯呢,各自都有獨特的見解和感受,甚至比一些作文書上的還要生動有趣。我想,這次習作的指導是成功而有效的,學生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又進步了。
  四、破冰第四步:鼓勵與表揚相結合,培養習作的自信心
  作文教學中有一步是很多教師都忽略了的,那就是作文初稿的修改。當學生的習作新鮮出爐了,那代表的是他們的一番心血,滿懷希望交到老師手里,期望的不正是鼓勵與表揚嗎?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能懈怠,應及時批改他們的習作,指出其中的優缺點。待我修改一遍后,再發回學生手中,重新謄寫一遍,這一過程并不是“無用功”,而是一個習作的鞏固過程。在習作批改的過程中,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該表揚的就不要吝惜語言。當我們讓這些評語貼近學生的心,學生會從心底里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從而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這在無形中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嗎?
  當我回首這些年來語文教學中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我與學生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踏上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冰之旅”,從學生的習作中,我欣喜地看到了成效。這一切,我萬分感謝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給我的啟示:“我們的課堂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