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文的高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更是重中之重的一個階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需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一時期的語文教學與其他階段的語文教學相比有其特殊的特點,并且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樣一來就加大了語文教學的難度。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方案探討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和素質,發展學生對于生活的看法,這與之前的應試教育下的教學體系完全不符合,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更加貼近于素質教育的能力培養,這就使得我們的教學方案必須進行改革,力求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
一、重視課外閱讀的素材積累
作文就是寫一篇文章,主要考查學生的創作能力,這樣的創作能力不是要學生胡扯瞎扯,憑空造出來的文章,而是需要學生的素材積累來作為學生進行創作的源泉。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的見識比較少,不能達到創作文章的要求,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來彌補不足。
書本的知識和文章是有限的,如果光靠書本上的幾篇文章,就想讓學生形成素材的積累是肯定不夠的,課外文章以及課外讀物的豐富程度能夠讓學生形成豐富的積累,這時候教師的任務就是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書籍的閱讀和積累,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們形成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并且應用到實際的作文創作中去。例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的一篇寓言故事《烏鴉喝水》的時候,這篇故事是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授一些生活中的道理,這樣的文章很有啟示意義,也很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講完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們對于這樣的寓言故事都很感興趣,因此,我就給班級里的學生推薦了這樣一本書——《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很新奇,也很有啟發性,而且通俗易懂,很適合學生們閱讀,并且我給學生們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認真閱讀《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并自行根據其中的一篇故事寫出一篇后續。這樣的任務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寓言故事增強自己的積累,并且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和發展,通過自行寫一篇后續的方式能讓學生的積累得到應用和發展。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文是一種文章創作類型的題目,比其他類型的題目都更加有難度和耗費時間,這樣的特點就造成了學生對于語文作文的學習沒有興趣,認為寫作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對于學習作文的興趣和態度都是錯誤的,那么肯定是寫不好作文的,要想讓學生能夠對學習作文有一個積極的態度,我們首先要激發他們對于寫作學習的興趣。
當前階段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素材都來源于課本,課本上的幾個例子雖然很典型,但是長時間都使用那幾個例子和教學方案,很容易讓學生形成學習的疲勞現象,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尋找挖掘新的教學方案和例子,讓學生能重新對教學充滿興趣。例如,在教學《青蛙看?!愤@一課的時候,首先我分析這篇課文是由“井底之蛙”的故事改編而來的,于是我先跟學生講解了有關井底之蛙這個成語的由來,學生們想不到這篇課文竟然這么有趣,還跟成語有關系,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接下來我從網絡上找來了關于這一課的動畫小視頻,動畫片的形式很符合學生的需要,同時這樣動畫片與課本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行寫一篇類似的文章來考查他們的上課效果。
三、傳授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技巧
語文作文是以文字組織起來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字組織起來都叫作文,一篇真正的作文中應用到了很多寫作技巧和手法,好的作文更是能用高超的寫作技巧和真實的情感讓讀者受到震撼和產生共鳴,這就是一篇真正的優秀作文所要具備的。
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見識較少,對于作文的寫作技巧也是幾乎沒有接觸到的,所以我在教學小學語文作文的時候,針對課文都會向學生滲透一些語文作文的寫作知識,并且每周都會抽出一節語文課作為作文指導課,給學生們復習總結各種學到見過的語文寫作知識,這樣就能引起學生對于作文技巧的重視和練習。例如,我在上《一株紫丁香》這一課的時候,對文章中用到的夸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定義以及在文章中的實例給學生們講解,接著又將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就能讓學生再進一步了解修辭手法。在課本中有很多的課文都用到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以及寫作手法的應用都是比較高超和合適的,教師在教學相關的課文的時候需要加以重視和利用。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是應受到我們的特別重視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認真探究相關的教學方案,可以從課外閱讀積累、多媒體的利用以及寫作方法的傳授等幾個方面入手,全面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愛琴.精琢細節之意感悟細節之美品鑒細節之韻——淺議如何借細節打造精彩生動的語文課堂[J].黑河教育,2019.
[2]江茵閃.新時期“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