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高年級語文有感情朗讀的指導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朗讀指導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教師朗讀指導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解背景”“尋找亮點”“創設情境”“授之以漁”四種教學策略,以引導高年級學生有感地情朗讀課文。
  【關鍵詞】高年級;有感情朗讀;指導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朗讀是閱讀的重要手段,在閱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有感情朗讀是完成閱讀任務的強有力保障,它要求學生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一、朗讀指導面臨的困境
  高年級的語文課堂經常出現一種現象:老師多次采用齊讀方式引導學生朗讀,但因為篇幅較長,學生朗讀起來很費力,朗讀了幾遍,雖然讀通順了,讀準確了,但還是讀不出感情來,造成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更不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究其原因,是因為老師的朗讀指導缺乏朗讀技巧的滲透,朗讀訓練沒有層次,沒有誘發學生對文本的情感態度,學生的朗讀呈現感情空洞、平淡無味的狀態,更提不起朗讀的興趣。
  二、朗讀指導的有效策略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法寶,多途徑、多角度去誘導學生通過朗讀語言文字,感受文本,體會作者的悲歡離合,感受語言文字的妙趣,是我們高年級語文課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1.了解背景,奠定情感基調
  了解時代背景,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內心世界和挖掘文章的寫作意蘊,準確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高年級學生已具備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如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學生對于“李大釗”“軍閥”等都是很陌生的。課前,老師先布置學生搜集“李大釗的生平“新文化運動”“三一八慘案”等資料,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匯報和分享,讓學生深入了解當時國家動蕩的局勢和惡劣的國際氣候,更能感受李大釗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描寫李大釗的去世,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朗朗的讀書聲融進濃濃的憂傷,學生的悲痛之情充滿了整個課堂。
  2.尋找亮點,加強朗讀訓練
  高年級課文,普遍篇幅比較長,如果我們老師抓住每一段、每一句去訓練學生朗讀,除了時間不允許外,也給學生帶來較大負擔。我們可以尋找準適合感情朗讀的句段進行訓練,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感情強烈的句子,如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和語言描寫;一類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如理解《釣魚的啟示》中“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边@一句,通過對比朗讀“我”和父親對大鱸魚的不同態度,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體會“我”內心的糾結與父親的立場堅定,句子的深刻含義就不言而喻。有些重點句子在文中出現好幾次,要求讀出層次感。通過有層次的朗讀,把作者的心情變化淋漓表現出來。
  3.創設情境,渲染朗讀氛圍
  創設情境的方式很多,有導語創設、音樂創設、圖片創設等等。第一,精彩的導語,誘發情感。教師精心設計導語,能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如教學《草原》,一上課,老師就用課件呈現藍天白云下一碧千里,羊群悠閑吃草的畫面,然后動情地引導:“同學們,這就是神奇美妙的大草原,那里空氣清新,風光秀麗,讓我們騎著駿馬,盡情馳騁在內蒙古碧綠的大草原上,欣賞那里美麗的自然風光?!边@樣的導語引人入勝,令人浮想聯翩。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懷著對草原美景的向往,迫不及待讀起課文來。第二,動情的音樂,熏陶情感。結合教材語言選取合適的音樂,創造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朗讀《月光曲》一文時,配上悠揚的鋼琴曲來渲染情境,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去感受月光如水的景色,然后隨著音樂輕聲地自己練習朗讀課文。這樣,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文中的語言美,而且借助朗讀把自己如癡如醉的情感完美展現。第三,直觀的圖像,激發情感。如教學《橋》一文時,老師除了展示多張洪水暴發的圖片,還組織學生觀看一段洪水肆虐的視頻。洪水咆哮、翻滾的景象,讓學生仿佛置身驚心動魄的環境中,激動人心的畫面叩動了學生的心弦,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4.方法指導,提升朗讀水平
  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不難,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朗讀技巧的學習,高年級學生具備這種學習能力。第一,讀音要準確,發音要字正腔圓,注意各種標點符號停頓的長短不一,不同句式如陳述句、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等句型要區分不同的語氣。第二,根據朗讀的內容處理好語速快慢、發音輕重、聲調升降等問題,追求抑揚頓挫的效果。這要求授課老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并發揮老師的范讀作用。第三,旁白式語言,語氣較平淡,聲調要平緩;人物語言要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感情深刻的句子要讀出句子的內在含義。第四,寫景文章,要讀出景物的美好;寫人文章,要結合人物的描寫突出人物形象,對說理性較強的文章,要讀出嚴肅、客觀的語氣等。
  5.有效評價,促進深入理解
  朗讀評價是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它對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導向作用。對于學生的朗讀,許多高年級的老師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都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但如果評價只停留在低年級那種“你的聲音很響亮!”“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讀得很準確!”這樣的層面,朗讀評價效果是甚微的。高年級學生的朗讀評價應與對課文的理解相結合,有的放矢去評價,這樣的評價無論是對朗讀的學生還是對評價的學生,都是一個對文本深入理解的過程。如指名一位學生朗讀《再見了,親人》一課最后三個自然段后,老師讓學生評價朗讀。一生評:我從你的朗讀聽出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依依不舍,對朝鮮土地的眷戀之情。一生評:我從你的朗讀聽出了志愿軍舍不得離開朝鮮,想多看一眼這里的親人,把他們的音容笑貌永久心中。一生評:我聽出了中朝人民離別時難舍難分的情誼。如果讀得不理想,我們也要按“先肯定,后不足”的原則實事求是來評價,如:你能準確讀好句子,但如果能把中朝人民依依不舍的情感表達出來,我相信你的朗讀會更動聽。學生獨到的評價,促進了對文本深入的理解,這是我們朗讀指導最有效的體現。
  朗讀指導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老師結合教學內容,持之以恒,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多渠道去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營造出書聲瑯瑯、情動于思、思維飛躍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 張君玲.讓朗讀成為課堂上的一道風景[J].小學教學研究, 2016.
  [2]馬曉軍.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0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