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紅蕓豆種植適應性氣候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根據紅蕓豆生長發育的特性,分析了大同地區紅蕓豆全生育期對溫度、降水量、日照時數等氣象條件的要求,結果表明大同地區的氣象條件能夠滿足紅蕓豆的生長需要。
關鍵詞 紅蕓豆;氣象條件;氣候適應性;大同
中圖分類號:S1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2-076-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3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d kidney bean, the requirement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unshine hours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red kidney bean in Datong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Datong could meet the growth needs of red kidney bean.
Key words Red kidney bean;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Climate adaptability;Datong
紅蕓豆是一種耐貧瘠適應性強的作物,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但其具有抗澇性差且花期不抗旱的特點,因此應選擇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松、土壤pH 6.0~7.5的灘地為宜。選擇前茬沒有種過豆科作物的地塊種植紅蕓豆,一般在糜子、谷子、玉米、馬鈴薯茬口適宜種植。大同地處黃土高原北部,屬高寒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由于大同地理氣候條件獨特,近年來雜糧種植面積穩步提升,是全國著名的“優質雜糧之鄉”。從1981—2010年統計的30年氣象資料來看,大同年平均氣溫為7.3℃,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2℃,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28.1℃;年平均降水量369.5 mm,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春季多干旱大風,秋季時間較短、多晴朗涼爽天氣,冬季時間最長,少雪多風。
大同農試站是晉北地區種植小雜糧的試驗基地之一,紅蕓豆以往多數種植在晉西北部的岢嵐縣,而在晉北地區幾乎沒有被種植和研究過。文中通過分析2018年大同地區氣象條件對紅蕓豆整個生育期的影響,揭示了2018年紅蕓豆的各個生育期與氣象因子之間的變化規律,并與與歷年的氣候資料相比較,從而確定大同地區氣候條件是否適應紅蕓豆的種植,以期為大同地區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科學種植,擴大種植規模提供科學依據,更好地為當地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和農戶提供及時、優質的氣象服務。
1 紅蕓豆生育期氣候條件分析
1.1 選地、選種
紅蕓豆喜肥耐旱怕澇,宜選用春耕淺,土壤肥沃的中性土壤。合理輪作倒茬,忌重茬和近茬種植,也不宜種在其他豆類作物之后,避免在低洼積水地塊種植,適宜的前作物為玉米、谷子、高粱、馬鈴薯、小麥和谷類作物。
1.2 播種-出苗期
當土壤5 cm深處地溫達到7~8℃時播種,從歷年和2018年5月的氣候條件分析,氣溫、地溫、降水都適應種植。5月16日開始種植,用種量60~75 kg/hm2,播深3~5 cm,播后鎮壓。紅蕓豆發芽對水分要求不高,吸水量達種子重量的26%左右就可發芽,土壤相對濕度在60%~75%為益,低于50%出苗不齊。5月21日出苗率達50%以上。
1.3 出苗-分枝期
出苗-分枝形成期為紅蕓豆的幼苗期,生長期約為21 d左右(6月11日分枝約20%左右,到20日分枝約70%左右,主分枝達2~4個分枝),在幼苗期抗短時低溫能力極強。降水充足,有利于幼苗生長和分枝形成。在該階段應結合田間管理,及時查苗、補苗,6月18日進行鋤草。
1.4 分枝-開花期
分枝-開花形成期約19 d左右(6月30日初花期),該階段為花形成的關鍵期,也是決定紅蕓豆產量的關鍵期,該期需要晴朗少雨天氣,需≥0℃的積溫為200℃。
1.5 開花-成熟期
開花-成熟期大約50 d左右。該階段為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成熟階段適宜溫度為20~22℃,從鼓粒期以后為成熟期,2018年成熟期的平均溫度為23.2℃,歷年同期平均溫度為21.4℃。特別是到成熟期,土壤相對濕度在70%左右為宜,大同農試站該期間的土壤相對濕度是56%。
2 大同地區氣象條件對紅蕓豆生育期的影響分析
2.1 溫度條件
2.1.1 播種-出苗期 大同地區紅蕓豆的適宜播種期在5月中旬和下旬之間,2018年播種從5月16日開始。5月的平均地溫為21.6℃(歷年同期的平均地溫為20.3℃),平均氣溫為17.1℃(歷年同期的平均氣溫是16.4℃),日較差為16.2℃(歷年同期的日較差為14.5℃),有利于紅蕓豆的出苗了。從播種到出苗大約需要5天,期間≥0℃積溫85.3℃(歷年同期積溫為86.5℃)。
2.1.2 出苗-分枝期 出苗-分枝形成期為紅蕓豆的幼苗期,需≥0℃積溫396.9℃(大同歷年同期的積溫是405.5℃),平均氣溫18.9℃(歷年同期的平均氣溫19.3℃),日較差為10.6℃,(歷年同期的日較差為2.6℃)。
2.1.3 分枝-開花形成期 紅蕓豆分枝-開花形成期需≥0℃積溫418.5℃(為歷年同期的積溫為406.3℃),平均氣溫22.0℃左右(歷年同期的平均氣溫為21.3℃),紅蕓豆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0~24℃,高于24℃時坐果率下降,高于28℃時會枝蔓徒長,嚴重的落花落莢,最高氣溫24.5℃(歷年同期的最高氣溫為22.1℃),最低氣溫19.3℃(歷年同期的最高氣溫為20.6℃),日較差為5.2℃(歷年同期的日較差為1.5℃)。 2.1.4 開花-成熟期 開花-成熟期需≥0℃積溫為1 208.3℃(大同歷年同期的積溫是1 165.1℃),該階段為產量形成的重要期,日較差8.3℃(歷年同期的日較差是3.0℃),有利于干物質積累,對產量的形成極為有利。2018年大同地區該生育階段,平均氣溫為 22.8℃(歷年同期平均氣溫為 22.0℃),溫度適宜,對紅蕓豆的產量非常有利。
2.2 降水條件
2018年大同地區從播種到成熟整個生育期降水量為 268.9 mm(歷年同期的降水量為 224.6 mm),各階段降水分布不均(圖1)。播種-出苗期降水量為35.5 mm,(歷年同期的降水量為4.3 mm),可以滿足紅蕓豆出苗的水分;出苗-分枝形成期可結合田間管理進行鋤草、間苗和補苗,該期間降水量為6.8 mm(歷年同期的降水量為 26.3 mm),降水量少,不利于幼苗的生長和分枝形成;分枝-開花形成期是決定紅蕓豆產量的關鍵期,該階段降水量為 20.7 mm(歷年同期的降水量為 35.2 mm),降水量適中,有利于幼苗的分枝和開花的形成;進入開花期降水量 205.9 mm(歷年同期的降水量為 158.8 mm),前期降水多不利于結莢,到了7月下旬降水量雖少,但能滿足紅蕓豆的生長需要,紅蕓豆成熟后便進入收割期,該期間天氣晴朗無雨,對紅蕓豆的收割晾曬極為有利。
2.3 日照時數
紅蕓豆生育期階段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強度,光照充足,制造的有機營養多,所以需合理耕作,植株密度不可過大。2018年大同地區紅蕓豆從播種-出苗期日照時數為25.7 h(歷年同期44.0 h);出苗-分枝期日照時數為198.5 h(歷年同期186.4 h),幼苗期光線充足,有利于形成壯苗;分枝-開花形成期日照時數為162.5 h(歷年同期157.4 h);開花-成熟期日照時數為 424.9 h(歷年同期411.5 h),特別是到成熟期,光照充足,籽粒成熟較好,秕粒無增多。
大同地區全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 629.3 h,除個別年份出現較長時間的連陰雨天氣外,一般年份光照條件都能滿足紅蕓豆生長需要。
3 大同地區紅蕓豆生育期不利氣象要素分析
3.1 春旱
大同地區的紅蕓豆種于旱地,由于春季降雨較少,春旱嚴重,常常影響紅蕓豆的全苗、壯苗,是造成大同地區的紅蕓豆產量年際間波動較大的原因之一,搶墑入種、力爭暴全苗是紅蕓豆獲得高產的關鍵。
3.2 伏旱
干旱是紅蕓豆減產的又一重要原因。7—8月是紅蕓豆開花和鼓粒的關鍵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旺盛生長階段,為需水高峰期,而該階段大同地區降水分布不均勻,有效降水少,伏旱是提高紅蕓豆產量的最大限制因素。
3.3 伏澇
伏澇是紅蕓豆減產的主要原因。7—8月是紅蕓豆開花和鼓粒的關鍵期,該期間降水量如果很大,就會造成花和豆莢脫落,嚴重影響紅蕓豆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國家氣象局.農業氣象觀測規范(上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
[2] 繆啟龍,劉雅芳,周鎖銓.氣候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劉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