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小麥田間抗逆管理技術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結合工作實際,闡述了早春小麥田間管理技術,包括弱苗早施返青肥、適時防治病蟲草害、稻茬麥清溝理墑、普施拔節肥及強化防災意識等方面,為小麥生產提供技術借鑒。
關鍵詞 小麥;早春;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2-01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07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work, the fiel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early spring wheat were expounded, including early application of return green fertilizer for weak seedlings, timely control of diseases, insects and weeds, clearing ditches for wheat after ric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jointing fertilizer and strengthe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consciousness. The study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wheat production.
Key words Wheat; Early spring; Field management
小麥是懷遠縣主要農作物之一。早春是小麥生長的重要時期,要做好小麥的苗期管理工作,包括肥水管理、病蟲草害管理等,同時要防止小麥出現旺長的現象,確保豐產豐收。如部分麥田可能會出現葉齡偏低,個體偏弱,群體偏小,次生根偏少的情況,并存在著草害、漬害偏重的隱患。早春出現寒潮,部分小麥品種可能發生凍害。針對小麥苗情群體偏小、苗情不均衡的情況,做好早春麥田管理工作更是刻不容緩,以促進小麥早發穩長和苗情轉化升級。筆者根據工作實際,對早春小麥田間管理工作進行探析,旨在為安徽省皖北地區小麥生產提供技術借鑒。
1 弱苗早施返青肥,促進苗情轉化
早春是促進弱苗轉化升級的關鍵時期,要充分利用春節后氣溫回升、勞力充沛的大好時機,及早追施返青肥。對于莖蘗數在900萬/hm2以下的晚弱苗、受凍發黃苗、秸稈還田地塊缺肥黃苗及黃花葉病導致的黃苗地塊,2月上、中旬結合降雨,追施尿素75~150 kg/hm2,以促進春季分蘗早生快長,次生根噴出,彌補冬前莖蘗數不足,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單位面積穗數。莖蘗數在1 200萬/hm2以上的田塊,早春以控肥為主,不宜追施返青肥,待小麥第一節間定長,葉色轉淡后追施拔節肥。
2 適時防治病、蟲、草害
小麥拔節前是化學除草、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時期,也是紅蜘蛛、蚜蟲、根部病害等侵染擴展高峰期,要根據當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選用正確的除草劑、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綜合防控。
對于年前未開展化除或化除效果不好的田塊,當日均溫度穩定在8℃以上時,選擇無風晴朗的天氣及時開展化學除草,嚴格按照推薦藥量使用,在拔節前結束,防止產生藥害。防除闊葉雜草用75%苯磺隆15 g/hm2或5.8%雙氟磺草胺(麥喜)懸浮劑150 ml/hm2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橛?50~900 ml/hm2;防除單子葉雜草用3%甲基二磺?。ㄊ垃敚┤橛?50 ml/hm2或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水乳劑900~1 050 ml/hm2;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選用其中的1種混合噴施。
防治紋枯病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2 250~3 000 ml/hm2,或20%井·蠟芽(紋真清)懸浮劑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750 g/hm2,對準莖基部施藥。
防治蚜蟲,可選用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25 g/hm2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大功臣、蚜虱凈)450 g/hm2或抗蚜·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450 g/hm2。防治麥蜘蛛可用5%阿維菌素乳油450 ml/hm2或20%噠螨靈乳油450 ml/hm2噴霧防治。
3 稻茬麥清溝理墑,降濕防漬
江淮、沿淮稻茬麥地區前一年播期推遲,田間濕度大,“三溝”開挖質量不夠高。立春后雨水增多,一定要及早清理田間“三溝”,尤其要加深地頭溝,開通田外溝渠,確?!叭郎稀蓖〞?,達到雨止田爽,消除漬害隱患。
4 普施拔節肥
對于沒有追施返青肥的麥田,于3月中下旬趁雨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對于追施過返青肥的麥田,可視苗情,推遲到3月底至4月上旬追施拔節肥,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返青期與拔節期的追肥總量不宜超過187.5 kg/hm2尿素。
5 強化防災意識,確保小麥生產安全
5.1 部分旺長田塊化控防倒伏
對莖蘗數超過1 800萬/hm2,或種植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種(如煙農19)的地塊,在小麥起身期前后噴施壯豐安、烯效·甲哌鎓(麥巨金)化控藥劑,可抑制基部第一節間伸長,控制植株過旺生長,促進根系下扎,提高防倒能力。
5.2 預防春季低溫冷、凍害
早春氣溫不穩,小麥仍有遭受凍害和“倒春寒”的可能。小麥拔節期前遇到-8~-5℃的低溫、拔節后遇到0℃左右的低溫都容易造成凍害。在寒流到來之前對干旱麥田及時進行澆灌,保證墑情充足,降低低溫冷害危害。凍害發生后,要及時檢查苗情,發現葉片、幼穗受凍后,應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如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等,促進小麥恢復生長。對幼穗受凍嚴重的田塊,要視前期追肥情況,配合葉面肥補充追施尿素,以促麥苗快發快長,減輕災害損失。
5.3 做好后期防赤霉病、防早衰為主的“一噴三防”準備工作
如果小麥根系發育不良,要加強后期根系早衰的預防。沿江麥區要注意加強條銹病的預防。另外,安徽省小麥赤霉病易偏重發生,一定要提前做好赤霉病的預報和防范工作。小麥赤霉病要防治2次。一般第1次施藥為齊穗期-開花初期,第2次防治在第1次用藥后7d左右。藥劑使用氰烯菌酯(有效成分562.5 g/hm2,藥液量不得低于375 kg/hm2),多菌靈與戊唑醇的復配劑(多菌靈有效成分600 g/hm2,戊唑醇有效成分90~105 g/hm2),多菌靈超微粉或懸浮劑(有效成分900 g/hm2),甲基硫菌靈(有效成分1 050 g/hm2),也可使用一些復配劑,如36%多菌靈與三唑酮懸浮劑(有效成分750 g/hm2)。要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用足藥量,對足水量(一般300~450 L/hm2),對準穗部,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 侯效忠.小麥早春田間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4):56,58.
[2] 方保停,邵運輝,岳俊芹,等.早春不同時期灌水對小麥耗水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2,41(10):36-39.
[3] 高尚,謝雷.小麥早春田間管里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18(5):60,112.
責任編輯:鄭丹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