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癸L浪網箱養殖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是當今值得推廣應用的海水養殖模式。本文介紹我省近??癸L浪網箱養殖模式的環境、網箱、苗種、飼料投喂及病害防治等技術內容,以便大家交流學習。
關鍵詞:近海;網箱;養殖
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是我省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方向。網箱采用高強度的HDPE材料作浮管,主要由海底固定裝置、網箱框架系統、高強度網具及配套設施等組成。該養殖模式具有科技含量高、自動化程度高、抗風浪能力強、養殖容量大、養殖環境好、產品質量高、魚體病害少等優點。當前我省近??癸L浪網箱有4000多只,主要分布在臨高及陵水等市縣,其中臨高縣約占70%。養殖單位在生產過程中認真執行制定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在管理規范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經濟效益及漁業健康發展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下面介紹我省近??癸L浪網箱養殖技術,以供參考。
一、養殖環境
近??癸L浪網箱養殖基地宜選擇在半開放式海區,有島礁屏障最佳;或選擇在海灣類海區,利用海灣作屏障減災防災。養殖海區生態地理條件:1.水流暢通,流速以0.3~0.8m/s為好;2.水深適當,最低潮時網箱底部距離海底5~10m;3.海流平緩和強風大浪發生率小的海區;4.浪高小于5 m ;5.底質以泥砂質或砂質為好,以利于拋錨和水質清潔;6.地表徑流小,暴雨時無大量淡水涌入;7.遠離污染源,非赤潮發生海區;8.海區污損生物少;9.非主要航道海區,近岸交通便利。養殖海區水文條件:(1)水溫適宜,最適水溫20~28℃;(2)PH值7.5~8.5;(3)透明度大于1 m;(4)溶解氧大于5mg/L;(5)鹽度15~33,驟變幅度小。
二、養殖網箱及配套設施
近??癸L浪網箱須有足夠的強度,能經受海流及風浪的影響,網衣網目寬度既有利于網箱內外水體的交換,又有利于魚的排泄物和飼料殘渣從網箱中排出。我省近海抗風浪網箱多為圓形HDPE網箱,浮管周長為60 m 、80 m 、100m及120 m,其中大部分網箱浮管周長為80 m;網衣為無結節網片,網深8~15 m。小型網箱設置一般為4只網箱一組,網箱距離10~20m;大型網箱可單獨設置。網箱設置面積不超過養殖海區面積的15%。配套設施主要有生產管理平臺、餌料臺、餌料加工機組、水質分析和監測儀器、夜間警示燈、高壓洗網機、小型發電機組、運輸船、捕魚工具、稱量工具、垃圾收集筒及生活設施等。
三、養殖苗種
養殖苗種應來源于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苗種場,應是外表正常、無病狀、游動活潑、規格一致的優質苗種。選擇養殖苗種的幾個原則:1.適應本養殖水域的環境條件;2.優先選擇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及經濟效益高的魚類;3.養殖品種已可人工繁育,保證苗種順利供給;4.選擇相容性好的品種進行混養,提高水體空間利用率;5.優先選擇能在密集條件下正常生活和生長的品種;6.選擇適于攝食人工配合餌料的種類;7.選擇養殖技術成熟、病害少的品種;8.選擇市場前景廣闊,易于加工的品種。目前我省近??癸L浪網箱主要養殖種類有卵形鯧鲹、軍曹魚、石斑魚、笛鯛類及裸頰鯛類等。
四、飼料投喂
近??癸L浪網箱魚類養殖飼料主要有人工配合飼料、鮮飼料和冷凍飼料。人工配合飼料是今后海水養殖的主要飼料,鮮飼料有新鮮的小雜魚和低值魚等,冷凍飼料有冷凍的小雜魚和低值魚等。近海抗風浪網箱魚類養殖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飼料。投餌原則:一般每日投餌1~3次。小潮水流平緩時多投,大潮水流急時少投;水清時多投,水渾時少投;水溫適宜時多投,水溫低時少投或不投;臺風來臨前多投,收獲前或分箱前不投。在投喂方法上,應掌握“慢、快、慢”三字要領:開始應少投、慢投,以誘集魚類上游攝食;等魚紛紛向上層爭食時,則多投快投;當部分魚已吃飽散開時,則減慢投喂速度,以照顧弱者。
五、病害防治
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魚類疾病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的原則。
魚發病的主要原因:1.機械損傷引起魚發病。在苗種捕撈及運輸過程中,由于工具不適當或操作不小心可引起魚類機械損傷;在養殖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操作(換網、搬運、測量、計數、投餌等)可引起魚類機械損傷;海區條件如水流過急、漁網上漂、臺風等可引起魚類機械損傷。魚類損傷易造成外部病原體的附著、侵入、繁殖或激活魚體內的病原體繁殖,導致魚發病;2.養殖環境惡化引起魚發病。如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水質環境發生不良變化,造成魚體抗病力降低,病原體乘虛而入,導致魚發病;3.劣質飼料引起魚發病。由于魚類攝食質量差、營養缺乏或產生毒性的餌料,影響了魚的體質,易造成外部病原體侵入魚體,導致魚發病。
預防魚發病的主要措施:1.每日應注意觀察魚是否外表健康無損、有無病態、有無寄生蟲等;2.應盡量投喂優質人工配合飼料,若投喂冰鮮小雜魚時,必須保證餌料的新鮮;3.及時清洗網具,保證網箱水體順利交換,使魚類有良好的生長環境;4.定期根據海區病害通告和水質環境情況作出適當預防措施(包括投喂藥餌等);5.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及時分箱,保證良好的內部養殖環境;6.一旦發現魚患病,應采取隔離措施,并隨時施加預防繼發感染的藥物;7.在捕撈、運輸、放養殖魚種和換網時應小心操作,避免損傷魚類;8.利用網箱下潛躲避赤潮的侵害。
六、日常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要注重魚苗分箱、換網、洗網、水下檢查、處理污染物、防風措施及養殖日記等日常管理工作。
七、商品魚起捕
核對休藥期,確保上市食用魚的藥物殘留限量符合國家要求。起捕前15天內,不得使用化學藥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起捕方法:當拉起網衣魚密集后,用撈網或自動吸魚泵捕獲。
作者簡介:麥有攀,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工作于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