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養殖中的綠色生態養殖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現代科技,日漸提升的百姓消費水平和對更高的生活品質的追求,使得綠色食品與安全備受關注。根據這種現實情況,為了人民群眾的食品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一些養殖企業開始被積極廣泛地應用,為我國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淡水養殖;應用
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成為了新時代的淡水養殖發展模式,在綠色生態養殖的生產技術,使水產品生長于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并突破傳統手工操作方法的局限性,最大程度消除對水產品養殖經濟的不利影響,對于養殖業的可持續進步與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還有利于及時發現淡水養殖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使問題地到科學合理的解決,并使生態化管理體系得以編制完善,淡水養殖業污染問題得以解決。因此,在淡水養殖業發展中需重視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建立正確的工作觀念,制定完備的計劃與決策模式,在生態環保技術的支持下提高水產品養殖管理工作效率。
一、我國淡水養殖業發展現狀
1.養殖技術。在整個淡水養殖過程中,要想實現高產與高效的關鍵就是養殖技術。漁民合作社職能充分發揮,定期為漁民組織學習交流會,分享養殖經驗,共同研究如何解決養殖中遇到的問題;發揮政府主導調控作用,目前很多很多養殖戶由于地方政府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組織養殖戶到高校培訓學習或邀請專家到本地為養殖戶培訓,生產效益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
2.魚類疾病。疾病對水產養殖的影響非常大,淡水養殖業中最為嚴重的一種疾病就是魚類暴發性疾病。一旦這種疾病發生,短時間內就會迅速蔓延,難以治療,少有魚類具有抵抗力,隨著時間的增長,疾病抗藥性也會逐漸增強,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淡水養殖業中,魚類暴發性疾病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病發快、波及范圍大且治療難度大。
3.銷售與經營。如欲選擇名特優新型養殖品種,應該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具備風險承受能力;而投資少而資金周轉快的品種,則適用于經濟基礎不好、風險承受能力弱的養殖戶。選養市場供應量小、商業價值高的養殖品種時必須具備一定的養殖技術。如果養殖戶沒有掌握成熟的技術,則應該選擇大眾化養殖品種,同時也能為轉向名特優新養殖品種積累經驗。
4.養殖品種。目前,傳統養殖品種依然是淡水養殖業中的主體,但該類養殖品種數量多且價值不高,想要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比較困難。同時,很多養殖戶市場信息獲取不充分,對市場供求關系陷入錯誤認識,致使養殖品種愈加混亂。所以,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調整養殖品種構成體系,引入優良的新養殖品種,著力于提升經濟效益,保障水產品市場穩定發展。
二、淡水養殖中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
1.環境的選擇。池塘環境的挑選是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應用的第一步。使養殖環境良好,需要確保有一個無污染的周邊環境以及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水資源,方便水產的運輸,確保水產更好的生長。對養殖種類的自然生長環境進行模擬是綠色生態養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一定要更加自然化地處理水草和水體。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在池塘內種植一些養殖種類自然生長環境中常見的水草是必不可少的,如此看重水草環境的原因是因為淡水水產基本都喜歡在水草中活動。種植水草不能過量,否則會使得水體中的含氧量失衡,從而對水產養殖產生不利影響。從筆者所觀察到的情況來看,覆蓋面積為水塘一半的水草最為合適。最后,在處理水體的工作中,需確保無有害物質污染水體,同時還要保障水體中的有益菌類和微生物保持在合適的水平。這樣做不僅有利于使微生物和有益菌類促進水產的生長,同時也能幫助抑制水體中有害病菌的產生。
2.合理選擇水產養殖種類及菌種。在將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應用于淡水養殖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養殖種類及菌種。在選擇養殖種類時,首先應對其原生環境與模擬生態環境是否相似進行判斷,充分發揮生態養殖效益的前提,對水產品健康快速生長有促進作用。在挑選品種時,有較強抗病能力且存活的相關品種應該作為優先選擇對象,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減少養殖成本,此外還應當選擇合適的菌種。自然界天然水域中相關菌種是不錯的選擇,也是生態環境模擬方面的必要條件,但菌種數量并非越多越好,應注意合理控制,菌種數量過多反而會危及養殖產生??筛鶕B殖水產品特性,投放數量合理的相關種菌,較好地促使有益菌生長,這些菌類促進水產品較好生長。在購入種菌時,需注意種菌來源是否正規,保證種菌在經過試驗之后能夠得到預期的效果,提供數量充足有益菌以保證水產品生長。
3.合理調節水質及應用飼料。在利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實施淡水養殖過程中,有效調節水質可使水產品養殖數量及養殖質量得到一定程度保證,因而水質調節在實際養殖中應該注重。在調節水質的過程中,應廣泛應用生物工程有關技術,從而保障水質調節的有效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于水體中投入適量活性酵母及沸石粉等生物制劑以凈化水質,與此同時可培植有機物,從而使水質綜合治理得以較好實現,還能夠使水體內細菌規模保持在合理水平。從而為淡水養殖營造一個良好綠色生態環境。此外,在淡水養殖中,飼料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會影響到養殖規模及養殖質量,因而選擇合適的飼料也非常重要。為了使綠色生態養殖能夠真正得以實現,應該選擇不含抗生素或者激素的飼料。
4.水產品疾病的防治
?。?)共生原則。在使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時,為了使水產品有較高的疾病預防能力,需要保持養殖種類與植物的共生,也就是遵循共生原則。原因是在自然界當中,任何一種養殖種類都與離開植物獨立生存。因此,保持共生關系是提高水產品的疾病預防能力重要方法。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在當前淡水養殖種類當中,細菌是較為常見的致病因子。而細菌主要產生于殘留的食物殘渣或者是魚類糞。而在自然環境中,這些物質能夠被植物作為養分進行分解吸收,從而使水體更加潔凈,以有效減少細菌的產生。另外,植物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氧氣,這樣一來就能夠使水體中的含氧量增加,從而有足夠的養分幫助水產的生長。
(2)混養原則。要想更好的進行疾病預防工作,混養原則與共生關系一樣需要注重。依據傳統淡水養殖的技術經驗來看,水產的發病率和品種數量是成反比的,因此在如果投放飼養部分天敵在池塘里,非但不會影響水產產量的提高,還會使水產的存活率提高。從自然法則來說,這是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使水產的疾病抵抗力和活力得以提高。同時,從另一個角度看,會被天敵捕食多是已經患病、缺乏較強的能力的水產,從而有效阻止了疾病的擴散,同時也使水產的天敵提得以生存。
三、結語
在淡水養殖過程中應注重科學合理的使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方法,制定完備的計劃方案,選擇合理養殖場所與種類,并做好水體與飼料的管理工作,嚴格按照混養與共生原則進行病害的預防,以避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文濤.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01):158.
[2]錢光蕓.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8,12(21):143+145.
作者簡介:張信(1984-)男,廣西玉林人,助理水產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淡水養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