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急診科護理糾紛原因與其預防對策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急診科作為醫院醫療事故和護理糾紛的高發科室,不僅影響了急診科的醫療護理秩序,更影響了醫院影響。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急診科護理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討論,進而總結出預防急診科護理糾紛的對策,以期改善護理環境,減少醫患糾紛。
關鍵詞:急診科;護理糾紛;原因;預防對策
1 我社區醫院急診科護理糾紛分析
本次調查臨床資料選取的是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急診科發生糾紛的事件。期間發生糾紛共有42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7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81歲,平均年齡44.5歲。筆者對4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引起護理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42例患者中13例因服務態度欠佳引起,10例因護理操作技能不熟練引起,8例因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引起,6例因與患者溝通欠佳引起,5例因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引起[1]。下文將詳細探討急診科護理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預防對策。
2 急診科護理糾紛原因
2.1護士原因
急診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復雜多變,需要護理人員給予實時監測,以免突發情況發生。所以急診科護士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如果不具備過硬的職業素養,沒有把負性傾向進行及時調節,將會影響其工作效率和質量,使之在工作中出現工作倦怠,對于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沒有給予及時、耐心的解答,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馬虎了事等等,最終引發了患者的不滿情緒,導致醫療糾紛的產生。另外有些工作經驗不足的忽視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技術水平不到位,基本操作不熟練,或者對患者的病情沒有充分認識,不能預測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從而導致護理和治療的欠缺,以致增加了護理糾紛的發生。
2.2 病患原因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的同時,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但因為對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理解不全面,經常出現以偏概全等問題,導致其對醫護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接受手術中的任何風險,一旦出現問題就指責醫生護士。更有甚者,一些病人和家屬為了獲取經濟補償而肆意找茬,不能理性地看待醫療結果,在醫院無理取鬧。
2.3 社會環境原因
伴隨醫療改革而來的還有醫療自付費用的增大,有些大額的急救費用不在醫保范圍內,外加有很多醫院要求患者結賬時候必須用現金,這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有些患者對這樣的流程與要求很不理解,而導致了醫患糾紛的發生。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輿論自由,再加上媒體的不正當宣傳,導致人們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降低,把醫護人員推到了社會“弱者”的行列,過度維權問題時有發生。
3 急診科護理糾紛預防對策
3.1 強化護士專業技能和責任意識
醫院要加強對新入科的護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三基訓練,培訓內容涵蓋醫療法律法規、急救護理流程規范、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對策、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識、基本藥理知識、醫患溝通技巧等,通過系統的學習,提高護士的專業技能。另外要健全醫療責任制度,并規范業務操作,嚴格執行“三查七對”,提高護士對其工作的重視度和責任意識,堅決避免因為疏忽或者流程不規范而出現的用錯藥物、藥物劑量不對、輸血錯誤、治療儀器不正規使用等治療、護理問題的發生。
3.2 規范急診科規章制度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醫院要規范急診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根據本醫院急診科室的特點和就診病患的需求,建立健全急診就診流程和應急預案的操作處理,并對急診科室實行統一的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從患者入院開始,到具體的就診接待,確?;颊呔驮\過程順利銜接,方便患者就診,確保就診及時、暢通。
3.3 有效溝通,消除醫患隔閡
及時有效的溝通是消除醫院隔閡的關鍵因素,所以急診科護理人員需要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心理特點,并給予針對性的疏導與處理,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就醫滿意度,從根本上較少醫療糾紛隱患的出現。另外,醫院應結合醫護人員的現狀,給予針對性的支持與培訓,以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提高溝通效果,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院糾紛。
3.4 改善醫療硬件環境
鑒于病患對醫療環境和醫療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醫院應制定具體的醫療環境衛生標準并嚴格執行,保證醫療環境的干凈整潔,保證醫護操作的無菌規范,保證患者病區的通風潔凈、物品整齊。另外要對醫院常用醫療設備進行定期維護與保養,確保其正常使用,如發現設備有故障要給予及時修理或者更換。同時要根據醫院具體的情況制定先進設備采購計劃,以提高治療和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3.5 增強法律意識,規范護理文書制度
為了提高醫護工作者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醫院應對護理工作者進行醫療法律相關知識培訓,如學習《醫療事故管理條例》、《護士管理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護理工作者自身工作的權利和責任所在,以法律法規為指導規范自身的護理行為,減少護理問題和差錯。另外,護理工作者要提高對護理記錄單這一具有重要法律效應文件的重視度[2-3]。具體來說需要對患者實施搶救和治療的全過程進行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記錄,為護理糾紛問題提供第一手證據資料。
4 小結
綜上所述,要減少急診科護理糾紛的發生率需要加強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使之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積極的工作熱情給予患者及時有效地治療與溝通。另外,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醫療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快相關立法工作,對于醫療責任歸屬及處理對策給予明確的規定,積極發揮媒體導向作用促進醫患的溝通。
參考文獻:
[1]王潔霞,急診科護理糾紛和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7):72-73.
[2]劉莉.探討急診科護理糾紛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J].飲食保健,2016,3(11):123-124.
[3]何愛萍.急診科發生護理糾紛的原因與對策[J].醫藥前沿,2016,6(9):4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