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管理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管理對策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隨機抽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來院就診的12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為自愿參與且符合入組標準、排除標準的患者,采用隨機系統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的管理對策,根據患者的護患糾紛發生率、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評分來評估本次研究的臨床效果。結果 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該院護患糾紛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再給予對應的管理措施,有效改善了護患糾紛的發生概率,進一步提升了患者對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護理質量得以提升,該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婦產科;護理;糾紛;原因;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055-02
隨著社會經濟以及醫療水平的發展,人們對于護理服務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而護士每日工作量較大,工作任務繁重,患者過于擔心自身的病情,多種原因導致護患糾紛的出現,這不僅不利于護理人員日常工作的開展,還會影響患者的正常治療;故通過對婦產科護患糾紛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再給予對應的管理對策,從而提升護理質量,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1]。選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人員隨機抽取來院就診的12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為自愿參與且符合入組標準、不符合排除標準的患者,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的批準,采用隨機系統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年齡區15~68間在歲,平均年齡為(38.18±1.93)歲;觀察組患者中,年齡區間在16~66歲,平均年齡為(38.57±2.94)歲。研究人員將上述資料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為婦產科接收的患者;②患者的所有臨床資料齊全;③不存在精神疾病,可有效溝通;④無其他需要臨床干預的嚴重疾病;⑤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同時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癌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②研究人員評估患者的依從性,認為患者的依從性較差;③患者的精神狀況差,意識狀況較差,無法進行有效溝通;④患者不愿參與。
1.2 方法
1.2.1 護理糾紛發生原因分析 通過統計既往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原因,婦產科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原因主要來自:①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差:護理人員面對繁瑣的工作,加之工作量大,患流量大,導致護理人員在疲憊的狀態下工作,進而出現負性情緒,面對患者,沒有很好注意自身的說話態度以及語氣,出現服務態度較差的問題。②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部分護理人員較為粗心,沒有仔細的詢問并觀察患者,一方面出現護理操作問題,另一方面導致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差。③護患溝通不到位:患者的文化差異較大,部分患者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加之護理人員的術語過于專業,導致交談障礙的出現。④護理管理存在缺陷:科室排班不合理,部分護士夜班過多,工作狀態不佳。⑤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社會因素:患者對于疾病的知曉度較低,加之過于擔心疾病,負性情緒嚴重,與護理人員之間直接產生沖突[2]。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的管理對策,具體措施如下:①服務態度差:針對此項,護理人員應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加強對科室護理人員的培訓,讓每位護理人員都樹立起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做好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注意肢體語言以及自身的講話態度,不可輕視、蔑視患者[3]。②缺乏責任心:針對此項,應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責任劃分,做到責任制管理,每位護理人員負責對應的患者,從而糾正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的問題。③溝通不到位:護士長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共同學習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布置任務,讓每位護理人員學習護理心理學,定時、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讓護理人員能夠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考慮,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注意自身的語言,面帶微笑與患者講話,可通過多次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內心所想[4]。④管理缺陷:護士長加強對科室排班的管理,盡量做到每位護士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夜班分批輪流,解決護理人員工作疲憊的狀態;可在下班后,組織科室團建,從而讓護理人員的身心得到釋放。⑤患者的自身因素以及社會因素:面對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應做到耐心細心,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進行解答,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5]。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評分表。研究人員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制定一份讓所有患者進行評分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分的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在工作期間的各項護理操作滿意度、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態度、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護理人員的責任心等,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評分越高。
②護理人員統計患者的住院時長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研究中的數據均使用軟件進行處理。
1.4 統計方法
研究中相關的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展開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現如今護患糾紛主要來自于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佳、缺乏責任心、服務態度差,同時科室的排班不合理,患者的依從性以及個體差異大,種種原因所致護患糾紛發生[6];而通過對上述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改善,護士長調節科室護理人員的排班,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樹立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以及服務意識,傳授護患溝通技巧,組織護理人員共同學習護理心理學,大大的改善了護患溝通有效率,最為明顯的是護患糾紛發生率下降[7-8]。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婦產科中護患糾紛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在通過針對性的原因給予優質護理,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優質護理后,護患糾紛發生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護患糾紛發生率(16.67%),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通過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有效的鞏固了臨床治療,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該院護患糾紛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再給予對應的管理措施,有效改善了護患糾紛的發生概率,進一步提升了患者對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護理質量得以提升,該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姜朝霞.有關婦產科護理工作的護理糾紛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4):34-35.
[2] 田玉梅,田玉芳.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管理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2(4):135-136.
[3] 袁玉清.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44(3):412-413.
[4] 舒夢.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7):1238,1240.
[5] 袁玉清.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52(7):412-413.
[6] 楊武英.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0):58-59.
[7] 李俊.婦產科常見護理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討[J].醫學美學美容,2013,21(2中旬刊):44.
[8] 羅秀芝.婦產科護理中的常見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1下旬刊):6625-6626.
?。ㄊ崭迦掌冢?019-0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