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語文乘著圖畫的翅膀飛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視覺文化的沖擊下,充斥于當代生活的大量圖像、影像正以驚人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閱讀取向。圖畫作為一種普適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們的青睞,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圖畫的運用也越來越常見,但是否切實有效?本文重點對“圖畫輔助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使圖畫的運用真正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圖畫  輔助  提高  語文教學  語文素養
  一、圖畫輔助課堂教學的現狀如何?
  在小學教學中,圖畫已成為教材的第二語言,它能使理性問題感性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問題通俗化,于是教師越來越多地利用圖畫來輔助課堂教學,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圖片在課件中獨張或多張播放。然而,這樣的“輔助”,有時并非有效,甚至適得其反。
 ?。?)沒有明確目標,為看圖而看圖。有的教師費盡心思從搜來眾多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做成課件連續播放給學生看。聽到學生一聲聲“哇,哇”的贊嘆,覺得效果明顯,學生有所感觸,于是沒有任何感悟交流或讀書指令,直接進入下一個環節。如此用“圖”,于教師,等同展示;于學生,僅為“看”圖。學生并未通過看圖,得到任何聽說讀寫或字詞句段的語文能力訓練。
 ?。?)呈現時機不當,淡化了“讀”。“新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倍械慕處熢趯W生初讀文本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辛苦找尋的圖片呈現出來。于是,學生通過圖片就“理解”了課文,缺失了研讀文本,自主感悟的過程。但是,這種“理解”是片面的,與閱讀語言文字,通過聯想、想象所獲得的形象感受“不可同日而語”。
 ?。?)圖畫不及文本,畫蛇添足。文本是作者飽含激情的生動描寫,其中常常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讀者通過閱讀,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豐富的畫面,并且對此存在著美好的期待。正當學生在浮想聯翩時,教師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是學生看到的,遠遠不如他們想象中的有震撼力,于是不禁在心里嘀咕“不過如此”。圖畫的感染力不及文本,不如不看!
  筆者認為:圖畫應該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形式。用,就要用得有效,否則,棄之也不可惜。另外,教師千萬別忽略了課文插圖與簡筆畫,有時,這兩種圖,更便捷、更有效!
  二、怎樣才能保證圖畫的運用切實有效?
  圖畫的運用是否有效,是否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用圖畫作用的認識以及課前對文本的研究。
  (1)明確用圖的目的。教師必須十分明確在某一個具體教學環節中運用圖畫的特定目的:是為激發學習興趣,還是為幫助理解文本,或是為發展學生語言,這樣才能避免無效或低效的用“圖”。
 ?。?)運用合適的圖畫。假如起到的效果類似,那么直接用課文中的插圖即可;在某些情況下,簡筆畫則更能貼近文本,表現出所寫事物之間的關系;而照片,最為真實,最有感染力,但選擇使用時一定要考慮與文本內容的契合度。
  3、選擇恰當的時機。同樣的圖畫用的時間不一樣,起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教師必須從教學設計上進行整體把握,選擇最佳時機,避免“大材小用”,甚至“弄巧成拙”。
  三、圖畫引入,創境激情
  教育學研究表明:教學過程的第一階段是引發動機和明確意向。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就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特別是內在動機,使他們對學習內容本身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因為學習活動本身使自身獲得滿足,而無需外力自愿進入學習。
 ?。?)畫圖猜謎引入。猜謎,是學生喜愛的游戲,利用簡筆畫猜字謎,繼而引出課題,導入新課,能在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賞圖創境引入。如果教學內容是學生比較陌生的,離他們的生活比較遠的,那么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用圖片來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是比較有效的手段。
 ?。?)示圖激情引入。有的課文本身飽含著某種情緒,但對其背景并未做十分具體地描述。如果在引入時就出示一組與背景有關的圖片,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四、圖畫譯文,理解文本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币虼?,當學生在對抽象的文本進行理解時,應當允許直觀的、形象的圖畫的參與。
 ?。?)自讀自悟,畫圖譯文。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精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語文能力,學生的語言文字也主要是在精讀中發展起來的。巧妙地運用簡筆畫“翻譯”文本內容,也是對學生精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自讀自悟,依文選圖。如果覺得讓學生來畫圖太費時,或者讓學生畫有難度,那么也可以由教師事先畫好幾幅圖,讓學生精讀文本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出正確的一幅。
  學生只有認真讀了文本內容,才能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對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學會精讀十分有幫助。
  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不管是教師提供圖畫,還是學生自己畫圖,目的都是要引導學生去精讀文本,去細細品味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深刻含義。所以教師切不可在學生自主感悟之前,就把與文本內容完全相符的圖奉上。否則,學生將失去了思考的機會,也失去了學習語言文字的良好契機。
 ?。?)讀文參圖,突破難點。學生由于年齡太小,社會閱歷有限,對一些事或物不了解,而有時通過聯系上下文也無法理解其含義時,教師就可以直接提供事物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在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看插圖,幫助理解古詩的意思,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五、圖畫為媒,發展語言   毫無疑問,“發展語言”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從“讀”中自發地學習語言外,在合適的時機以圖畫作為媒介,可以幫助學生或在情境中,或在有“例”可循的情況下,或在愉悅的情緒中,更為有效的學習語言,發展語言。
  (1)品味插圖,補充文本留白。插圖往往與文本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觀察插圖,依循作者的寫作思路展開想象,補充文本的留白,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又是對語言文字的靈活訓練。插圖為學生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在為課文進行補白時,有了插圖的輔助,讓想象更自然,更豐富;語言也更生動,更富有激情。
  (2)提供圖片,仿寫課文語段。語言能力是在模仿與實踐中一點一點形成與進步的,小學階段才開始發展的書面語言能力,尤其需要教師提供合適的模仿對象。由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提供下一個可供攀登的臺階。語文教材中就有許多這樣的臺階,教師要有敏銳的眼睛發現它,并且用合適的方法教學生登上去。圖畫,在此時可以成為拐杖。
  有了文本做為范例,又有了圖畫提供素材,書面語言的能力就有了發展的可能,再怕“寫”的孩子也能寫出幾句來。此時,請他在課堂上讀讀自己的作品,引導其他同學一起給予鼓勵,“寫”的興趣和信心也就一點點積累了。
 ?。?)借助插圖,進行想象寫話?!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寫想象中的事物,本身就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書面語言表達形式,教師應該盡量把握課本資源為學生創造想象寫話的機會,插圖,就是很好的素材。
  借助課本中的現有資源,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發展自己的語言。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不為形式,也不盲目運用圖畫。用,就要用得有效!無論哪種形式的用“圖”,都不僅僅是欣賞,而是借“讀圖”幫助幫助學生“讀文”,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圖畫雖好,也不能“貪杯”哦?!皥D”也好,“文”也罷,無非是個例子,怎樣讓學生從例子中讀懂生活,理解生命,這是每個語文工作者的使命?!霸茻o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當我們讓黑色的文字與彩色的圖畫結合,讓語文乘著圖畫的翅膀飛翔時,文意是如此的淺,文味是如此的濃!
  參考文獻:
  [1]《兒童心理學》——朱智賢,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3]《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插圖運用現狀的調查》——康樹林、陳瑤  《中國科技信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