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日記,讓學生插上寫作的翅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日記寫作訓練常被教師忽略或是過高估計它的作用,而日記應該是作文教學中有意且必要的補充,是課堂寫作教學的課外延續,因為日記寫作有利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材料的積累;有利于學生表達真實的內容,真摯的情感;有利于學生訓練表達和激發寫作興趣;有利于學生彰顯個性和作文創新。但日記作文時,還得對生活表象進行藝術的加工提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日記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日記;積累;真實;興趣;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中學作文教學經常會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首先就是部分教師認為作文的課堂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卻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當中,日記的教學培養逐漸被教師偏重。其次是極少數教師過高估計了包括日記在內的自主寫作練習的作用,甚至存在日記(讀書筆記)代作文,寫日記(讀書筆記)不寫作文的現象。
  然而事實情況卻是兩種方法對于提升學生作文水平都并沒有太好的作用,因為第一種做法完全是填鴨式的教學,教師根據題目進行講解、訓練、批改和點評,學生只是作文訓練的接受者,而不是作文的主人,也失去了寫作主體地位。這種閉門造車的寫作教學方式又怎能提高作文水平呢?“筆墨生,勝皮空空。無米之炊。誰能做到?”而過于高估日記的作用,認為只要日記寫作好了作文自然也能寫好。其至以日記(讀書筆記)代作文的做法,給學生過大的自由度,未嘗沒有放任之嫌,也不利于培養作文能力。
  那么,日記(讀書筆記)在作文教學中究竟應該處于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呢?筆者認為日記應該不僅僅是一種訓練方式,還應該成為作文教學中素材的補充,應該進行課外的延伸,作為課堂教學的課外延讀。
  一、觀察生活,攫取信息,收集材料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如果剔除生活之中的裝飾作用,那么留下的就一定是生活本身,文章就像溪水一樣,潺潺流水不枯竭,雖然水小,但源遠流長。寫作也是一樣,想要寫好作文,就一定要讓學生融入生活中去,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盡的,例如早上街道上熙攘的人群、樹枝上嘰喳的小鳥,樹林中涼爽的微風,馬路邊孩子的哼唱。學校里,同學們坐在教室中認真學習,老師在一旁悉心教導,此時的你是否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喜悅?生活就是這樣,到了晚上,回家父母期待的目光、熱騰騰的飯菜,都是生活中的感人素材。學生可以根據所經歷的事情,選擇印象深刻的進行記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撰寫。久而久之,這些生活中的素材就會變成寫作中的素材。這正如冰心的《繁星春水》,其實《繁星春水》并不是所謂的曠世之作不可企及,反而是作者對于生活的認真觀察,正是由于作者對于繁星進行了長期觀察,才有了繁星中的各種想象,例如將廢紙疊紙船從游戲的境界上升到意心,上升到母愛、感恩。因此才有了豐富多彩的描述。之后她便創作了《紙船》,因此,只要我們把握住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用心去收集素材,就能夠有收獲。
  二、情真意切感情真摯
  一段時期以來,為使自己的作文“有意義”,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編造諸如與歹徒搏斗或身殘志不殘或命運悲慘等等謊言,使教師的作文教學曾一度陷入困惑與無奈。而日記記錄的是生活萬象真實的世界,是真實和生活攝像,在創作時當把日記中的材料作為創作的素材,通過藝術的加工,那它流露出的也就是真實的情感,情感也是真摯的。不會是虛假的無病呻吟,不會是空洞無物的情感泛激。例如福州二中高二陳慶健同學《棋戰》:“社會在前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社會飛速發展的 兩翼,豈可偏廢?重理輕文分明是社會的偏見,是陳腐的觀念,我為什么不反抗?為什么不挺起腰桿做人?……于是我終于大聲向人們訴說,解釋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我喜歡文科并獻身文科!”此處作者說真話道真情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可想而知這些真實的內容及真摯的情感并不是隨時隨地可以編造出來的、想象出來的,也不是閉門可以造出來的,而是日記的功勞,才能在行文的時候信手拈來,文章又情真意切,感情真摯。
  三、訓練表達激化興趣強化思想
  早期的日記其實就是為了記錄一些事件,然后才漸漸演化為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形式。明朝學者吳訥也曾提到,記敘之后再加上一點議論才是正體。后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日記的內容就又變得豐富起來。語言表達形式也更加豐富,例如記敘、議論,后來甚至加入描寫、抒情、說明等,既可以即興記事,又可以浮想聯翩,既可以將國家大事做論述,也可以就小小生活寫感悟,還可以對人對事進行評判,只要是作者所想所得,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久而久之,自身的語感就會得到強化,對于文章的修飾技巧也能在不斷寫日記的過程中進行訓練。
  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日記能夠做到及時地修改與講評,可以根據其內容進行評價,也可根據其語言表達進行評價,例如,觀點新穎、不人云亦云即可評為優等,或是表達方式獨特,能夠將課上所講的表達方式及時運用到日記中去。評講的方式與對象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具有偏向,否則會影響學生們的學習心理。只要發現學生日記中的可取之處,不管是成績暫時較好的,還是暫時不太理想的,都要做到能夠正確表揚,將其閃光點傳播給其他同學。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與寫日記習慣的養成,還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從而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
  四、彰顯個性創新作文形式
  長期以來,在單一的應試目標之下,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素材、作文模式甚至作文形式都受到很多的約束。在模式化的作文訓練中,學生對作文興趣索然無味,寫出的文章結構千篇一律,語言干癟,內容空洞。而常寫日記,很有利于掙脫現行作文模式化,“八股腔”的積習束縛。
  日記最大的優勢是將作文和生活相接調。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感面不枯端,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現代語文教學不斷強調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思維創新。寫作可以創新,而運用日記體也就是寫作手段的創新。但積累了許多素材,那在行文中就可以直接采用日記體的結構行文。日記體作文既可以是單篇日記也可以將幾則日記組織起來表達一個主題。結構形式比較靈活,每篇日記之間不要求有嚴格的邏輯銜接;表達也比較自由,敘述、描寫、議論可以隨意穿插,便于表達作者表情達意或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
  中學寫作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作文訓練的同時,輔以日記寫作訓練,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提高寫作興趣諸多方面功能功不可沒。因此,寫日記理應成為作文教學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應當成為中學寫作教學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但也應該指出的是日記寫作并不是將生活原封不動地搬進作文。我們在用日記作文時,還得對生活表象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出表及里”的挖掘提煉,日記語言也要有一定的張力,不可太平淡、單薄,切忌寫成流水賬。
  參考文獻
  [1]王立根.作文智慧[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
  [2]陳成龍.創造性語文教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3]蘇云秀.以讀促寫,提高寫作能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5).
  [4]萬長青.生活日記與作文訓練[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7).
 ?。ň庉嫞糊堎t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