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情境教學法”源于英語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法,即通過情境的創設,加強學生的視覺形象和聽覺感受,達到以“境”育人、以“情”怡人的教育目的的一種教育方法。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有助于拉近學生與真實生活的距離,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而且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寫作視野,充實學生的寫作素材。因此,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春風化雨的教育功能。
  一、在自然情境的創設中繪形傳神
  廣袤的大自然充滿著生活的情趣。草長鶯飛,魚戲蓮葉,都會令學生心馳神往。然而,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不可能全部親歷親聞。因此,情境創設將起到開拓視野、開發心智的作用。
  如,語S版五年級(上冊)習作訓練(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一種動物,寫出它的外形和動作,為了讓學生學有所仿,課文安排了描寫鴿子的兩段例文,一段重在繪“形”,另一段重在傳“神”。而鴿子長于搏擊藍天的特點是通過動作描寫來展開的:一眨眼的功夫便飛上了藍天。它時而高,時而低,時而快,時而慢,尾巴展開著,像一把白色的紙扇……讀了以上文字,白鴿翱翔藍天的英姿如在眼前,即使沒有見過鴿子飛翔的同學,也會產生豐富的想象。因此,教學中,我除了指導學生讀好習作例文外,還注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創設有關情境,豐富學生的視覺形象,諸如大雁、鴿子、麻雀、蜜蜂、蝴蝶等,讓學生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如大雁飛翔的姿態是“拍著翅膀,扭著尾巴”;麻雀飛翔的特點是“低空盤旋”;蜜蜂飛舞的時候,會發出“嗡嗡”的音響,不時地振著翅子,或者“遠走高飛”,或者喜歡在一個地方徘徊;而蝴蝶則是色彩斑斕,上下翻飛……并且讓學生學會有序觀察:從外形到動作,從生理機制到生活習性。
  二、在生活情境的創設中培養靈感
  作文素材源于生活。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沒有妙趣橫生的故事。因此,為學生創設必要的生活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靈感,發展學生潛在的睿智。語S版四年級(下冊)習作訓練(3),例文《紅豆、黃豆我來分》就是小作者在體驗生活中的優秀習作。文中寫道:我著急了,猛一推茶幾。這一推不要緊,不少豆子都滾到了地上。咦,真奇怪,掉在地上的大部分都是黃豆,而留在茶幾上的大部分是紅豆……我連試了幾次,發現黃豆都是圓的,而紅豆是橢圓的,圓的滾得快,所以當茶幾受到震動時,掉到地上的大部分都是黃豆了。
  這是小作者在勞動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倘若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那么就不會有這種真切的生活體驗。因此,培養學生的寫作靈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豐富的聯想能力。這種聯想能力,就是學生睿智的體現。
  可見,生活的情境,是豐富寫作素材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寫作靈感的“磁化場”。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開辟了寫作的通道,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只有寓教學于情境之中,才會使“情境教學法”凸現出七彩光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