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對湖北省內六所普通綜合性院校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計劃、畢業生去向等進行調查與分析研究,探討高校體育教學科研的重點和發展趨勢的前沿問題,宏觀掌握高校教學的總體框架以及人才培養現狀,力求找出適應經濟發展趨勢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內體育教學和相關研究的學者提供參考,為普通高校進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校 社體專業 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a)-0102-02
在市場競爭日益劇烈的當下,如何緊貼國家政策,積極進行轉型,將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符合國家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成了各高校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培養出合格的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的社會體育人才,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才能保持新鮮的活力,才能在大學轉型的浪潮中保立不倒,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對選擇了湖北大學、長江大學、三峽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江漢大學、湖北師范學院等六所普通高校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著重探索近6年來湖北省普通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研究熱點與前沿。揭示我國高校社會體育研究領域現狀、熱點與演進趨勢。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的發展概況
自1998年起,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被國家教育部列為一門正式的學科,從此社會體育專業脫離體育教育專業,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隨著居民健身需求的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會體育專業人才逐漸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湖北省三峽大學、長江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江漢大學、湖北師范學院等高校都相繼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當體育教育人才日益趨于飽和狀態時,就必須及時改革辦學模式,改進學院內部結構,增強師資力量建設,完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具有社體專業特色、掌握基本體育指導技能的新型體育人才。
2.2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辦學條件
2.2.1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師資力量
一所大學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是由學校所擁有的教師的數量與質量決定的。筆者所調研的6所湖北省普通高校體育學院教師數量、水平有著較大差別。湖北大學作為最早成立社體專業的高等學府,擁有較為雄厚的教師隊伍,并且有博士生導師2人和碩士生導師23人。三峽大學和長江大學的教授與副教授師資力量相近且擁有十個以上的碩士生導師;江漢大學教授與副教授數量不多但擁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6名;湖北文理學院擁有六所院校中最多的教授數量,但無碩士生、博士生導師;湖北師范相比而言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授與副教授人數較少且無碩博士導師。綜合看來,6所普通高校的師資力量都需要進一步提升,以為學生提供更高的教學水平、教育質量。
2.2.2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體育場館建設與使用情況
對于體育學院來說,體育場館器材就相當于同學們的“教室”,是進行教學和訓練的場所。場地器材設施的多寡與使用狀況,直接關系著社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作為湖北省內綜合排名靠前的綜合性體育院校,六所高校的場地設施都能滿足基礎的學習訓練。
2.3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主要實習地點及見習地點安排
在調查中發現,湖北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學生實習實踐經驗,擁有比較完善的實習流程安排,實習地點也相對靈活,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提供了四個實習意向:(1)賽事經紀公司;(2)戶外拓展培訓公司;(3)健身俱樂部公司;(4)體育產品營銷公司。實習范圍最為廣泛;三峽大學實習地點主要在各社區及健身房;長江大學社體專業實習地點僅有健身房,但分布廣泛;湖北文理學院與體育文化公司合作,采取定向實習校企結合的方式;江漢大學則將學生實習安排在各健身房、摔跤隊等地;湖北師范學院的實習地點包括公共及商業體育服務機構、健身俱樂部、體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科研單位等。
2.4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體專業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2.4.1 細化人才培養目標
各高校應在分析本校學科優勢、資源優勢和院校特色基礎上,找準自身的定位。在全民健身指導、社區體育、俱樂部指導人員和體育產業經營管理等目標中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培養目標,并將人才培養目標細化,使其符合自身實際情況。
2.4.2 優化課程設置,改進課程結構
在不影響社體專業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將原有課程結構中重復、不合理的地方刪減掉,增設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密切相關的內容,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使學生培養可持續,課程設置可持續,進而促進社體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2.4.3 校內外教師、器材資源共享
高校應與一些俱樂部、社區達成協議,充分利用校外場館。這樣學生既可以進行專業技術實踐,又能加強自己技術水平。另外各高??梢宰饨鑼W校沒有的場館,確保多種項目在學校普及,使學生能夠選擇學習不同的項目??梢猿浞掷矛F有資源,聘請跨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也可以聘請專業教練、企業家講課,幫助解決實踐中的困難,使師生共同受益。
2.4.4 樹立改革創新意識,突出專業特色
過去的二十幾年當中,六所高校在湖北省社體專業人才培養當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為社體專業學子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迫使各高校從源頭做起,積極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敢于緊貼市場趨勢和社會需要進行改革,勇于突破陳規舊律,勇于走自己的路。
3 建議
?。?)社體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突出專業特色,培養目標應與時俱進,使學生掌握“一特一長”,為以后的進一步深造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應結合社會體育的特點、市場經濟和就業制度的改變及社會發展的需要4點來設定培養目標,同時將目標細化,結合高校自身優勢和地方特色制定特色的專業培養目標。
?。?)加快社體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進程,積極借鑒專業體育院校、其他普通高校體育學院的課程設置中的可取之處,結合本校自身條件,與時俱進的制定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計劃。適當增大選修課程比例,給予學生更大的靈活性與自主性。
?。?)社體專業的人才畢業后面對的是廣大群眾體育領域,必須掌握基本群眾休閑健身器材的使用能力,能夠在常見群眾體育項目中進行專業指導,故各高校要與時俱進,為學生創造新項目新器材新設施的使用機會,優化校內基本運動設備。
?。?)目前市場缺乏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但也存在著部分該專業人才畢業后無法順利進入工作崗位的現象,這就是教育與市場脫節的結果。離校應高度重視潛在市場的挖掘,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崗位。面對當前社會上專職體育崗位缺乏的現實,畢業生更應該改變以前被動就業的做法,主動創業。
參考文獻
[1] 劉軍.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開設現狀及發展對策建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12):80-81.
[2] 何君俠.浙江省高校社會專業體育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3] 趙楠.協同創新背景下江蘇省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發展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