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學法指導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币虼嗽诮虒W中應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化。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68-01
一、巧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采用多種導入的情境,如游戲的情境、故事的情境、回顧比較的情境等。這些情境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參與數學學習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完成課堂上學習任務而采取的學習方式和手段,是與教師的實施過程密切相關的。學生的認知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的轉化過程。要完成這個“轉化”,既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離不開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發揮。離開學生的積極思維,他們就不能掌握知識,不能發展智力,就不會有所創新。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教學的著眼點應是教學生“會學”,而不是教學生“學會”,要掌握學習方法,知道怎樣學習。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的:
1.獨立思考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有這樣的困惑:同一類題目老師講的時候似乎都懂,而自己獨立做時則不知如何下手!這就說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他們在聽課和習題課中,總習慣于跟著老師或其他同學的思路走,當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時,就感到力不從心。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可以從上課、作業及試卷講評做起。
首先,上課時盡可能使學生眼、腦、手并用。單一的接受性學習使得學生感覺學習單調乏味,自覺性很低,學習效果也不佳,特別是在處理新情境下的問題時變得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著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使得單一的學習方式動態化,讓學生嘗試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快,學習過程的快樂,以及獨立思考的喜悅。同時,課堂還需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嘴。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
其次,作業要督促學生獨立完成。無論是課堂上的練習作業,還是課后的家庭作業,都一定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克服依賴教師講的習慣。同時老師講解時,也要點到為止,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避免替學生包辦。
第三,每次考試之后,進行試卷講評,可由學生自己先評。單元測試卷的評卷,也可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這樣學生在批改試卷中,會積極動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發現出錯的地方能獨自分析,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會相互討論交流,共同提高。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
2.總結學習過程的指導
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聯系的教學,即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程、總結學習過程。運用總結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完成一些簡單的自學,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教學二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的時候,在認識完長方形的特征后,引導學生回顧認識長方形過程中運用了猜想——驗證——總結的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這樣增強了學生學法的指導,學生學起來就更加輕松。
3.整理知識脈絡的指導
在學習了大量的數學知識之后,對于知識的整理就尤為重要。相近的知識概念還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因此,在學習完一個單元或整冊書之后,應該讓學生自己總結、梳理知識,歸納方法。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把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和一定的數學思維。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對知識整體性的總結,才能達到學習的更高層次,使知識在頭腦中清晰化、網絡化,形成知識體系,提高自學能力。
總之,實踐證明忽視了“學”,“教”就失去了針對性。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一個非智力因素、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多元組成的統一整體,因此,應以系統整體的觀點進行學法指導,目的在于使學生加強學習修養,激發學習動機。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要從學法的角度研究教法的改革,即把研究學生學習的過程作為重點,把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貫穿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教會學生學習”不應只停留在一句口號上,而是要切實地把它融入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會學”到“樂學”最后達到“善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