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內高職院校排名的評價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我國大學主要的社會評價機構,民間大學排名機構自產生之日起就備受爭議。近幾年興起的國內高職院校排名,由于其排名結果的穩定水平、指標體系的科學水平和數據來源的公開水平尚待提高,使其因公信力不足而面臨尷尬的處境。然而,這些排行榜的存在是多方訴求的必然產物。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提高其決策能力,理性看待院校排名和學校發展的關系,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凝練特色,以內涵建設引領排行榜的評價導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排名;排行榜; 公信力;學校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5-0117-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22
  作為我國主要的社會評價,民間機構大學排名是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大產物,也是政府主導下高校評價的重要補充。近幾年,一些機構將大學排名延伸到高職院校,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質疑。在大學排行榜普遍備受爭議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排名的公信力如何?高職院校又該如何應對?本文結合國內若干高職院校排名情況試做分析。
   一、國內高職院校排名現狀概述
  大學社會評價分為評議、排行和認證3種基本類型,而其中的排行又稱排名,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大學社會評價[1]。大學排名是“根據編制者確信能夠測量或反映大學學術質量或教育質量的某些準則或某一套準則編制的‘最佳大學’院校名單,該名單必須按編制者預設的質量,以數字的形式為大學排出順序”[2]。 1993年廣東省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課題組首次推出《中國大學評價》,隨后網大、中國校友網等多個機構也推出相關排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民間大學排名主要有武書連大學排行榜、武大版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國校友會網大學排行榜、《廣州日報》大學排行榜和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大學聲譽排行榜。其中前兩個排行榜針對本科院校,未涉及高職院校,后3個排行榜有專門針對高職院校的排名。本文基于中國科教評價網、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及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等相關網站信息,梳理了3個高職院校排行榜的基本情況(詳見表1)。武大版大學競爭力排行榜由武漢大學邱均平教授為首的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推出,涵蓋多項軟硬性指標,偏向規模型。以2016年指標體系為例,包含“辦學條件”(占31. 25%)“人才培養”(占49.36%)和“聲譽調查”(占19.33%)3個一級指標。其中辦學條件指標又分為建筑面積、占地面積、教學儀器、生均儀器、圖書總量、生均圖書和教育經費7項;人才培養指標分為杰出人才、專職教師、教師比、生師比、在校生數、就業率、優勢學科、教學成果、教研基地、科研項目、科研論文和專利12項;學校聲譽指標主要觀測被評價學校是否為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和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3項。與2015年相比,2016年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特色,新增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與技能大賽等20余個與高職教育密切相關的觀測點[3]。
  《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由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開發。2017年4月27日發布的“2017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是國內首個由主流媒體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發布的高職高專公益性排行榜。在指標選擇方面,該排行榜借鑒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IREG)于2006年提出的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相對注重產出指標,較少關注投入性指標。榜單設置“職場競爭力指數”“教育競爭力指數”“品牌競爭力指數”和“二次評估指數”共4個一級評價指標,目前具體的二級指標及其權重計算不對外公開。
  大學聲譽排行榜由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開發,該機構由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曲阜師范大學共同建立,是基于大數據研究的教育高端智庫。2018年1月,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大學聲譽指數報告成果《2017中國大學聲譽榜??瓢購妼W?!?。該機構認為大數據時代為大學聲譽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工具,大學社會聲譽等軟指標已經演變為與教育GDP屬性相似的硬指標。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可以從社會公眾對大學的認識和評價兩個方面來衡量,其中認識是社會公眾對一所大學的接受性感知,相對中性,不包含價值偏好;而評價是社會公眾對大學形象的價值判斷,主要從知名度、關注度、認可度和美譽度4個方面來衡量中國職業院校的聲譽。
   二、國內高職院校排名的情況分析
  由于不同省份,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特性,為了提高可比性,本文結合浙江省部分高職院校排名情況,從單個排行榜的穩定性和不同排行榜的差異性分析國內排行榜的排名結果。
 ?。ㄒ唬﹩蝹€排行榜的穩定性
  武大版大學競爭力排行榜發布較早,受到的關注較多,爭議也較多。有學者對2012—2015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的評價結果進行定量分析后發現,該排行榜的穩定性不夠,各院校在年度之間的位次動蕩太過劇烈;擇優性不足,優秀高職院校在排名中沒有優勢;諸多不合邏輯甚至脫離常識的異?,F象頻現,嚴重影響到該排行榜的公信力[4]。也有學者認為2016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國范圍內職業院校的總體情況,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在指標體系的設計、排名發布時數據來源的社會公開情況等方面還存在不足[5]。
  本文統計了2017年和2018年名列全國前100名的11所浙江省高職院校排名情況(詳見表2)。2017年,浙江省共有9所學校名列全國前100名。2018年,浙江省共有11所學校名列全國前100名,其整體排名有所上升。從2017年和2018年的排名情況來看,浙江省排名前10的學校沒有變化,只有細微的名次調整,整體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目前,這11所學校都是浙江省重點暨優質建設的高職學校,說明該排名結果與政府教育評價有較強的一致性。   由于《廣州日報》的高職高專排行榜比較新,目前學術界對其研究比較少。本文統計了2017年和2018年名列全國前100的11所浙江省高職院校排名情況(詳見表3)。
  2017年,浙江省共有8所學校名列全國前100名。2018年,浙江省共有11所學校名列全國前100名,整體排名有所上升。對比這兩年的名單,在浙江省排名前10的學校中有9所學校的排名沒有變化,只新增了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減少了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從第3名換到第10名,總體名次變化不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12所高職學校有10所為目前浙江省重點暨優質建設學校,說明該排名結果與政府教育評價結果有一定的一致性。
  由于2018年的大學聲譽排行榜尚未推出,本文暫不對該排行榜近兩年的排名結果做具體分析??傮w而言,武大版大學競爭力排行榜和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都有綜合化的評價趨勢,對浙江省高職院校的排名具有一定的內部穩定性,與政府教育評價結果也有一定的一致性。
 ?。ǘ┎煌判邪竦牟町愋?
  不同價值取向的機構采取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數據來源,導致了其排名結果存在差異。以2017年大學聲譽排行榜為例,浙江省共有6所學校名列全國前100名,其中公辦學校有5所(詳見表4)。該排名與上述兩個排名差異較大(詳見表5),浙江省5所高職重點建設學校均不在聲譽百強的榜單里,與政府的教育評價結果差異很大,這與該排行榜注重軟性指標及基于互聯網的數據來源有很大關系。
  相對而言,武大版排行榜和版《廣州日報》排行榜的差距較小。對比表3和表4,可以發現在浙江省近兩年名列全國百強的學校中有9所是一樣的。武大版排行榜把國家示范等指標納入其聲譽評價指標,實現了與政府評價的對接?!稄V州日報》版排行榜指標體系涵蓋了二次評估指數,即參照了國內外其他大學排行榜的結果,更具有綜合性。
   三、國內高職院校排名的價值爭議
 ?。ㄒ唬┡琶墓帕Σ蛔?
  由第三方對大學進行評價是國際上的通用做法和發展趨勢。這些來自第三方的排行榜也是教育管、辦、評分離的現實需要,是高校評價的重要補充。職業教育的第三方評價突破了傳統評價的局限及政府本位,按照市場模式運行。然而,不完全競爭和信息不對稱可能引起市場失靈,影響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的效果[6]。大學排行主要屬于社會輿論評價,它是根據一定的指標體系進行的大學評價,具有較為規范的評價程序,但仍包含理性和非理性、理智和情感、理性和感性等多種成分[7]。
  一個大學排行榜的公信力受到評價指標的科學性、數據來源的公開性和評價結果真實性的影響。上述三大排行榜的評價主體為非政府機構,主要依托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開展研究工作。不同于政府的硬性指標評價,這些民間排行榜的評價指標體系既有偏向辦學條件的客觀性指標,也有偏向聲譽等的主觀性指標,甚至把其他機構的排名結果納入其指標體系,因而越來越具有綜合化的評價趨勢。這些排行榜的數據來源也比較多元化,增加了互聯網的網民渠道,雖然其在數據公開層面仍顯不足。本文對近兩年浙江省高職院校的排名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這些排行榜具有一定的內部穩定性,與政府教育評價結果也有一定的一致性,武大版排行榜和《廣州日報》版排行榜的差距較小,但與大學聲譽排行榜差距很大??傮w而言,這些排行榜的公信力仍不足,未能實現第三方評價的理想要求。
  目前,來自第三方對高職院校的排名受到不少學界人士的批評和質疑,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些被評價的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希望了解到具體的差距所在,但是其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材料卻是高度保密的,被評價的高職院校無法得到相關信息。同時,其對高職院校進行評價往往采用易量化處理的指標,然而教育質量很難用精確的數據來衡量。排名數據的精確性與大學質量模糊性之間的矛盾、核心教育產出與客觀指標精確表達的矛盾、大學排行榜指標的統一性與大學異質性的矛盾都是大學排行所必須面對的現實[8]。不同區域的高職院校差異很大,如果用統一的指標去評價容易引導其向同質性發展,不利于高職院校的特色凝練和創新發展,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生態的多元化良性發展。職業院校與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職業教育的院校雖然可以在當地有名,但是它們很難按照一個統一的指標體系在全球排名或在本國排名。面對近幾年一些機構對高職院校的排名,有學者深表質疑和擔憂:“且不論排名的指標體系是否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是否科學、合理,其全國排名的意義何在呢?想把高職院校往哪里引?是否會起到負面的導向作用?令人擔憂!”[9]
  (二)排名存在的合理性
  盡管排行榜頗受爭議,但存在即合理。高職院校排行榜的產生是多方訴求的必然結果。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群眾知情權日益高漲的時代,評價結果日益引起學校、政府、第三方評估機構及其他社會人士的關注,并對高校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高職院校面對生源緊張的問題,大學排名可以作為考生和家長的重要參考而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招生競爭力。與學者不同,家長和學生等非學術人員并不關心排名的產生過程,而只是關注排名的結果,他們只需要了解大學的好壞并以此作為報考參考。排行榜正是迎合了大眾的這一快捷需要而產生。大學排行榜針對消費者的需要,主要通過互聯網傳播。排名指標的導向性、廣泛的影響力、簡單易獲取、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等是排名能夠滿足應用主體需求的內在特征[10]。有學者研究發現大學排名對高等院校發展戰略的制訂與實施、人事招聘及組織結構、資源分配和資金募集、學生擇校和高校招生、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保證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11]。為了提高社會聲譽,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一些高職院校也樂意以排名擴大宣傳。目前,本科院校的排行榜已經非常多,高職院校的排行榜還缺乏權威的評價。然而,大學排名具有引導社會輿論的價值和責任,迫切需要評價機構不斷完善其自身,要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發展的特點,依靠真實有效的數據,在評價時做到科學合理、公開公正,提高其社會公信力。    四、高職院校對排名的理性應對
  絕大多數排名活動屬于商業化的市場行為。面對高職院校排名的客觀現實,高職院校需要理性認識排名與學校發展的關系,不能無視排名,更不能被排名綁架。排名不是最終目的,學校的發展才是最終的訴求。高職院校應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以內涵建設引領排行榜的評價導向。
 ?。ㄒ唬├硇哉J識排名與學校發展的關系
  排名作為一種評價,其本身不是最終目的,而只能是一種手段或工具,以第三方的視角找準差距,促進被評價者的提高與進步。正如有學者所言,排名所用的數據更多地是說明大學外在的和一般的狀況,不能反映學校內在的和動態的狀況。學校排名不好的原因通常都是深層次的和基礎性的,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加以解決[12]。相對而言,學校借助排行榜的自我評價和反思,比起排名的位次更有價值。高職院校應通過排行榜,了解本校及其他學校的各方面實力,深入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以提高本校的綜合實力。高職院校應注重質量,注重創新,在不斷自我發展的同時帶來社會聲譽的提高,從而促進自身排名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ǘ┠毺厣?,提高品牌效應
  盡管排名引發了競爭,提高了相關高職院校的辦學緊迫感和社會責任感,然而競爭也容易造成模仿,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創新,并不利于學校的特色發展。向排名靠前的標桿學校學習是高職院校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但學習不代表盲目模仿和復制,更不能以犧牲或放棄已有的辦學特色為代價。品牌效應是品牌內在價值和精神氣質所蘊含的延伸能力,大學品牌效應表征大學得以傳承和延續的能力[13]。提升大學品牌的影響力可以擴大社會對大學的認知度和信賴度,加深大學與社會的依賴度。高職院校主要面向區域辦學,區域是其賴以存在的基礎。發揮區域產業優勢,擴大校政企合作,凝練自身特色,在改善外部發展環境的同時打造自身的品牌,成為其提高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ㄈ┘訌妼祿墓芾?,提高學校決策能力
  目前,排行榜獲取數據的來源包括政府部門統計的數據資料、學校網站、期刊報紙等。如果相關數據發布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排名機構收集的資料遺漏或丟失,進而影響高職學校的名次。排名帶來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大數據時代必須重視數據。高職院校要轉變傳統觀念,開放辦學,及時對外公布數據,完善數據的收集、研究和分析流程,充分利用大數據提高院校的決策能力。此外,評價應以高職院校自主公布的數據為標準,要基于學校的誠實守信。高校不能為提升排名而編造數據,誤導媒體和群眾。這些高職排行榜都來源于民間評價機構,政府的管、辦、評分離對其有鼓勵的成分,但并沒有監管高校強制接受評價的義務。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高職院校排名的公信力,發揮市場的調節力量,迫切需要學校與排名機構、排名機構與政府,以及不同排名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享數據,構建一個公正、客觀、科學的數據庫,為高職院校的決策和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7]余小波,陸啟越,王蕾.大學社會評價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5 (04):33-38.
  [2]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5.
  [3]邱均平,柴雯.2016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評價與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70-76.
  [4]伍紅軍,秦虹.大學排行榜還是股票漲跌板——基于2012至2015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的定量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27):50-55.
  [5]謝曉軻.2016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評介[J].職業技術教育,2016(24):36-38.
  [6]趙蒙成,徐承萍.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J].教育科學,2017(02):66-72.
  [8]韓飛舟.擺脫大學排行榜的指標陷阱[J].中國高教研究,2016(03):66-72.
  [9]汪治.為職業院校排名的意義何在[N].中國青年報,2018-05-14(010).
  [10]苗耘,劉念才.各主體應用大學排名的原因/目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01):64-72,93.
  [11]張旺.大學排名對高等院校的影響[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2 (01):19-26,76,117-118.
  [12]林建華.理性認識大學排名在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高教研究,2018(01):1-3.
  [13]王文鵬.大學品牌效應及其對大學自身的影響[J].當代教育科學,2016(03):33-36.
  (責任編輯:付英華)
  Abstract: As the main social evaluation institu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ranking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 since the day it was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ranking of domest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risen due to the stable level of ranking results,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the openness of data sources, which has led to a lack of credibility.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se rankings is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multiple claim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make full use of big data to improve their decision-making ability; rationally t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rankings and school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ir own brand building, and consolidate their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o lead the evaluation guide of the ranking lis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anking; ranking list; credibility; school development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7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