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的構建已經在國內外大多數本科院校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近幾年,少量高職院校已經開始在該學科上進行初步探索。而高職教育作為兼顧了高教性和職教性的教育類型,如何與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完美融合成為了高職教師的探索點。本文基于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面臨的現狀進行了初步總結與思考。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F224.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15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76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etrics has made very great progress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gu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comb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how to make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etrics teaching perfectly has become a new area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o expl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econometrics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makes a preliminary summary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Econometric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國內本科層次教育主要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而高職教育承擔了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2012年,教育部率先在部分省份開展高職本科教育試點,聯合培養的專業范圍由工程技術類專業逐步推廣到經濟管理類專業。計量經濟學作為專業課程被列入高職本科聯合培養的學生的培養方案。
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如何讓他們理解計量經濟學這門經濟學范疇的課程,并能正確的使用軟件運用該課程解決實際問題,成為了高職院校老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本文針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面臨的現狀進行了總結。
1 高職院校計量經濟學學生學習現狀
(1)學生數理基礎薄弱。數學基礎薄弱是目前絕大數高職學生的共性,不說那些高大上的數學核心素養,就是基本的一些數學運算能力也是許多高職學生所缺乏的(唐軍,2016)。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高職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中從一開始就產生了抵觸,并對課程的理論部分抱有排斥心理,比如:課程開始前,會有大量的學生質疑:“這個課程是不是要學數學,我們對數學不懂”。同時,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不斷更新,學習內容也開始抽象化,然而學生理論基礎的不扎實,造成了理解困難的局面。例如:關于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中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求解教學中,由于高職學生缺乏一元二次函數、求導等高中數學知識的熟練掌握,這使得大部分學生不理解beta0和beta1的求解過程。
(2)缺乏統計類課程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實現“經濟理論、統計學、數學”的學科結合,涵蓋“設定、診斷、估計、檢驗、應用”等5個過程。學生初次接受計量經濟學課程時,普遍反饋學習吃力,難以理解模型的推導過程,更難應用所學的知識。這使得課程的銜接性不足,加大了學生理解計量經濟學理論內涵的難度。
?。?)學習缺乏能動性。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高職院校中存在大量的學生不會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會利用教學資源認真地進行學習。本文以云課堂平臺數據為例,發現:在考試周之前,計量經濟學網絡學習資源的平均使用率約24%,其中已經包括了課堂上教學需要的使用次數;而到了考試周,由于復習需要,學習資源的使用率上升到60%。可見,學生缺乏主觀上學習的意識,只有在考試壓力逼迫下,部分學生才會被動地利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從云課堂的后臺數據發現:學生活躍度的峰值為每周上課時間,其他課余時間學生利用該平臺自主學習的機會并不多,而到了考試周階段,平臺的活躍度瞬間上升,這也再次驗證了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能動性。
(4)機械化理解軟件操作。目前,學界主要借助于Eviews、Stata等統計軟件,運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經濟問題。而關于高職院校計量軟件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運用手機拍照、電腦截屏等方式保存教師實際講解過程中的操作步驟,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生只是為了保存實際操作的過程方便之后完成課堂作業,卻忽視了對問題真正地理解。通過學生上機實訓的綜合表現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按照具體的步驟對一批經濟數據建立模型,但是他們的作業形式基本還是以全篇的程序輸出結果為主,并沒有帶有自己的理解,當然也存在少部分學生能夠對軟件的輸出結果作出合理的經濟解釋。
2 高職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教學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
本科院校中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已經比較完善,包括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案例庫建設等等,突出學習與研究,重點培養研究型、學術型人才。因此直接照搬本科院校尤其是所聯合培養的本科學校的教學模式,簡單快捷。殊不知,這樣只能照搬皮毛,無法照搬內核。高職院校在計量經濟學的師資團隊、教材、教學資源建設方面與本科院校存在很大差距,這些差距直接導致教學培養模式無法適應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 2.2 教學內容實用性差
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嘗試將計量經濟學的所有理論知識做完整地介紹,造成課程中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難以保證,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這也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自我的知識體系,并且缺乏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教學資源缺乏
高職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類型,在近40年的實踐中,堅持學科技能競賽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抓手,同時,學校的資源主要向與競賽相關的課程和專業傾斜,而像計量經濟學這種偏向于理論的課程相對獲得資源支持比較少。同時,由于高職本科教育還處于政策試點階段,國內針對這類層次編寫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缺乏。
3 對策和建議
考慮到國內高職院校的現狀,本文針對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方面給出建議:
3.1 結合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課程教學目標
高職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層次技能型人才,落腳點在應用方面。因此,在教學目標設置時,授課教師應偏向于學生實訓操作。同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通過使用經濟學思維,觀察和分析實際的經濟現象,提出研究的問題。
3.2 引入案例式、啟發式教學
計量經濟學課程能否受到學生的歡迎,關鍵是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內容上做出針對性地調整,適時地引入案例實訓,能夠幫助學生在學完計量經濟學課程后把所學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和經濟學理論聯系起來。
3.3 完善教學資源建設
首先是完善專業實驗室建設,尤其包括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所需要的軟件設施建設和熟悉計量分析軟件操作的實驗人員的配備等;第二,在學校經費允許的情況下,采購計量經濟學領域的專業案例庫(包括詳細模型推導和應用過程),或者是通過與其他學校開展案例研究合作,最終逐漸建成小有規模且內容豐富的案例體系,提升教學內容的適用性;第三,完善教學課件及動畫視頻資源建設,由于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相對比較難學的課程,所以相對于其他課程,加強動態課件的建設尤為重要,不僅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更便于學生理解經濟模型的應用效果。
3.4 改進教學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僅以期末筆試考核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立足培養應用型人才,從三方面考核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第一,以期末閉卷考試為基礎,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第二,學生在該課程中完成的實驗課的研究成果質量,一般在整個學期可以設置每2章一個實驗研究項目,占比35%-40%;第三,其他平時表現,比如課堂互動情況,占比10%-25%。其中,研究項目可以以研究論文的形式提交,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3.5 強化師生互動,采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存在一部分學生上課專注度不夠,學習態度懶散,經常與課堂隔離,嚴重缺乏對該課程的興趣。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需要利用空余時間與這部分學生好好交心,加強對他們的感情投入。通過對他們的關心和理解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適當的放慢教學節奏,兼顧這部分學生的課堂感受,給予他們更多的課堂參與感,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促進該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師需要用自身的知識素養和道德品質樹立榜樣作用,讓學生從內心深處佩服你的學識,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發現,教師的榜樣作用非常關鍵,尤其是對班上優秀學生的促進作用最為顯著?,F階段,雖然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的數理基礎相對薄弱,但是每個班級依然存在一些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只有在授課、課后解答、學習指導等多方面征服學生,才能激發學生最大的自主學習潛能,強化認真學習的態度。通過助推優等生學習動力,以優帶全,逐步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周建松.高職教育的文化定位與建構路徑[J].高教探索,2017(12):89-92.
[2]丁以喜.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推進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教育試點項目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2):41-2.
[3]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18-22.
作者簡介:
顧洲一(1991—),浙江湖州人,碩士研究生,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面板數據。
鄭莉琨(1988—),貴州銅仁人,碩士研究生,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互聯網金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