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小學生數學空間思維的路徑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教學中不容忽視??臻g思維也就是多方面的整體思維,要求學生能跳出點、線、面的控制,多角度思考問題、探究答案。對學生數學空間思維的啟發和鍛煉,也是無數教師多年來上下求索的關鍵。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出發點,談談小學數學空間思維的重要性、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培養空間思維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思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70-01
引言
小學數學教育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空間思維能力,是連接學生和整節課的樞紐。而空間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于學生的日積月累,在課堂中通過學習、思考、提問、分析、概括總結來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空間思維能力不是優等生的專屬,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思維啟發。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應注重不斷啟發引導,采取有效的策略將空間思維的發展當作重要教學目標來落實。
一、小學數學空間思維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育處于數學知識和能力的初級階段,是最基礎的鍛煉學生思維和能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學生在人生的理性思維中所能達到的廣度、深度和高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思維能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多方面思考問題,不斷探究答案,最終獲得正確的解題思維和能力,巧妙地做出答案。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也對其他學科尤其是理科科目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數學課程的指導與實踐難度較大,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更是寸步難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概括為兩點:一是教師在授課時存在許多弊端,指導模式傳統呆板。指導過于形式化,教師提問,學生作答,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指導過于過程化,就禁錮了學生的想象,缺乏創新,做題死板,方法固定。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疏于觀察和發現,沒有養成日積月累的習慣,遇到問題不懂質疑,更別提多方位思考問題了。而且由于網絡越來越發達,學生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增多,很多學生甚至直接從網上搜索并抄襲數學題答案,空間思維的培養也成了空談。這一系列問題,急需盡快找到培養空間思維的正確方法。
三、培養空間思維的方法策略
1.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質疑。
現在的小學生可謂是“談數學就頭疼”,所以要將興趣培養放在首位,堅持以興趣為向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一般來說,學生都愛從自己會做的、感興趣的題目下手。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試著自己提出問題,學會質疑,再學著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如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的周長,教師導入時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帶著學生圍繞操場走一圈,可能有一些同學中途放棄堅持不下來,回到教室后教師可以提問,誰圍著操場走完了一圈?然后再引出圓周長的定義。接下來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自己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圓的周長應該怎樣測量和計算?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來提高課堂活躍度,同時激發著他們的興趣,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2.立足基礎知識,橫向拓展,縱向延伸。
數學是一門前后連接十分緊密的學科,高年級的數學肯定以低年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所以立足基礎知識,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學透最關鍵。另外,教師還要做好小學數學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擴展思維,學習和領會新知識。如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的面積,教師先進行橫向拓展,讓學生回憶計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方法和公式,由此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讓學生思考如何將圓形分割拼湊成之前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其面積。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縱向延伸,回憶本單元剛剛學過的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再引申到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體積,教師稍微滲透一下,學習圓柱的體積時也會用到本節課的方法,將圓柱分割拼湊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面積。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立足基礎、無限延伸的空間思維能力,二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加深的,只要不斷努力,所有困難都只是暫時的,克服了一系列難題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練習,實現知識到思維能力的跨越。
教師了解一節課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的基本方式是做練習。練習是實現知識到思維能力的跨越的最佳方式,是培養學生空間思維的重要舉措。靈活性、開放性的練習題,能夠讓學生在不斷思索中找到多種多樣的答案,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體驗,使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思路更加開闊。
4.重視自學空間,培養手腦并用能力。
行之有效的數學教育,不能單純地模仿和記憶,要重視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學,才能使空間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模仿學習變成主動地探索發現,手腦緊密結合,加強記憶,使思維更加活躍,在動手操作和計算的過程中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程中,確保學習的高效性。如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錐的體積,結合剛剛學過的圓柱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思考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提供教具,讓其親手試一試,把圓錐形容器里的沙子倒入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中,沙子的高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幾次能倒滿整個圓柱?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手腦結合,記錄發現,總結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結束語
空間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讓學生愛上學數學,敢于質疑,樂于分析,善于發現。小學數學的空間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教師要孜孜不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總結,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索空間,使其不斷感悟,不斷發現,從而提高小學生數學空間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杰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數學空間觀念的培育及評價[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3):79-82.
[2]蘭李鑌.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探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114.
[3]王曉暉.淺談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168-169.
[4]王海俠.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27):2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