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煥發光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筆者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使用《數學分層測試卡》時,從理論和實踐中尋求數學的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評價的一些方法,使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分層參與;親近體驗;創造;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35-01
教師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化,使其既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要求,又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秘。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快樂的氛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在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我認為《數學分層測試卡》不僅不是一本普通的練習冊,更是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催化劑”,是鼓舞學生前進的“魔術棒”。
一、注重營造氛圍,讓學生參與數學
心理快樂能使人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對一切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充滿創造力。課堂上,學生要尊重老師,老師要愛護學生,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保持一個好心情,面帶微笑的進課堂,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們說話。教師要經常在每節課的課前問孩子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可以開始了嗎?在課將結束的時候問學生們:這節課,你快樂嗎?然后根據學生是否快樂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兒歌、故事、謎語、幽默的語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快樂的參與數學活動。這種“民主、快樂”的教學氛圍,激發了他們參與的熱情,煥發了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學生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
三、激勵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币龑W生在動手操作感知中,親身體驗新知識的產生、形成的探究過程,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這一內容時,教師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講臺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講解計算方法,而是轉變教學方式,改教師之“教”為“導”,變教師之“教具”為學生之“學具”,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種硬幣,并分別量出他們的直徑,引導學生把圓形硬幣放在刻度尺上各滾動一周,觀察記錄周長是多少,啟發學生思考。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之為教,不再全盤授之,而在相繼誘導,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中體現了“再發現”的過程,掌握了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可貴的“發現”的方法。
四、培養自主探索,讓學生再創造
數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不能簡單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的再創造數學。其成功后的喜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不斷的“再創造”出新的數學知識。相信這些樂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會越來越多,知識會越來越深。
五、強調學以致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顯示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币虼耍覀冊跀祵W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使學生學會在生活實踐中解決數學問題。我們應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又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六、結語
在課堂教學中,每一位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思想指導,堅持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凡是學生自己會學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并引導他們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們可以感受到沉悶、機械化的數學課堂就猶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機。而如果課堂上能夠能適當添加上“趣味”這調味劑,教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數學新課程標準》.
[2]成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吉林教育,201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