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五育并舉德育為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教育改革,呼喚德育工作的返璞歸真;提高質量,更需要堅實的德育工作奠基?!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的出臺,為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向縱深發展,本文對農村小學開展德育教學的突進進行了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德育教學;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56-01
  引言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農村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農村,同時也提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而教育是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最好做法。小學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德育工作又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成分。然而,由于我國農村較為貧窮,小學教育較為落后,使其小學德育工作并不能較好開展,特別是隨著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造成留守兒童父母家庭教育的缺位又讓農村德育工作雪上加霜。
  一、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存在的問題
  1.德育目標不夠明確,師資匱乏。
  德育目標是否清晰,直接關系著我國德育目標能否實現。而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小學學校的德育目標不夠明確,有的目標太高,太空泛,還有的目標很模糊,太低等等。很顯然,這些均影響著我國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推進。在師資力量上,很多農村小學根本沒有真正的德育教師,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或者其他科的老師代課。并且,德育教師往往只是學前利用幾節課講完課本內容或者每節課僅僅利用十來分鐘的時間傳授德育知識,其余的時間要不被語數外占用,要不就是用來讓學生們寫作業。
  2.德育工作不夠重視。
  由于農村小學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師的學歷較低,沒有受到較好的師范教育,導致對德育工作的主觀認識不夠;同時由于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主要看分數,家長主要關注成績,同時農村小學以語文和數學教學為主也從客觀上讓農村小學管理者和教師不會重視德育工作。
  3.缺乏活動化,生活化。
  目前,我國農村的德育教育依然只是以老師的口頭教訓為主,缺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德育活動。面對老師喋喋不休,枯燥乏味的說教,小學生很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不喜歡德育老師與德育課程。與此同時,學校的德育教學往往與生活脫節,德育教師只是按照課本說教,很少與學生對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探討與分析,也很少開展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活動。
  4.教學方式落后,內容陳舊。
  在教學方法上,往往只是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缺乏具有實際意義的校內外德育活動;過度強調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忽略學生的感受及主體地位。只是一味的強調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行為的訓練及內心世界的變化。在教學內容上,農村小學德育的教學內容陳舊,不符合城鎮化建設的需要,并且,也往往脫離實際生活,脫離學生的接受能力。
  二、農村德育工作的對策
  1.認清形勢,統一認識,確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國的教育目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德育的領先地位不容置疑。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改變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要意識到“學習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險品。”的嚴重后果。同時,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堅決扭轉重智育輕德育,“一手硬、一手軟”的不良傾向。教育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更要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我們要明確“德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
  2.建立健全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德育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必須建立健全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健全以校長為核心的德育工作體制,組建校領導、黨員、少隊輔導員、德育辦公室主任、心理健康老師、骨干教師、班主任代表等參與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全面負責,德育主任安排具體的工作并貫徹落實。其次,學校德育辦公室要發揮品德教育的核心和監督作用。另外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室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對部分學生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使其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快樂地成長。班級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要創建良好的班級氛圍,組織多種活動,開展德育教育。與此同時,加強和完善教育管理機構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督導評估制度。建議學校教務處協同德育管理部門對學校班集體思想道德建設進行過程性評價,并對德育活動的開展情況給予科學全面的終結性評價,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品德評價。學校要定期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做出綜合評價,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3.德育工作活動化。
  學生是在活動成長的。小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限,自我思想認識不成熟,情緒不夠穩定,不過,他們可塑性很強。如果引導好了,他們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和品德將會明顯的改變。因此利用學校和地域資源開展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增強德育的實效。如到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活動,開展讀書節活動,感恩體驗教育,勞動技能體驗活動,重陽探訪老人,建隊日主題活動等。此外,小學生酷愛室內外活動,尤其是喜歡做游戲,因此,寓教于樂,將德育工作活動化就顯得十分必要。
  4.完善德育課程,豐富德育教育方式,壯大德育教師隊伍。
  德育課程應該更加完善,在《品德與社會》的基礎上,可以編一些融入地方特色的德育教材,同時德育的形式應該更加多元,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和國旗下講話等活動對課堂進行有效補充。課堂上課方式可以采用討論和體驗等方式進行,不宜教師一直講。德育工作需要專業的德育教師,地方政府在農村小學教師配置上盡可能的給予照顧,配備專職教師。地方政府也可以采用定向培養師范生的方式培養一批留著住、教得好的本土教師。他們一般系統接受了幾年的師范類教育,教育基礎較好,相比社招的非師范類畢業生,德育教學能力要強。
  結束語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性教育,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和學生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它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導向起著主要作用。總之,在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合格公民上,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不容置疑,農村小學同樣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葛敏.新時代農村小學德育教學現狀及路徑探析——以貞豐縣第六小學為例[J].貴州教育,2019(01):17-20.
  [2]張梓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研究[D].中北大學,2018.
  [3]覃錦玉.淺談農村小學教師應如何做好德育教學工作[J].學周刊,2015(04):90-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