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漁”,快樂作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項目,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執起筆來,都不知從何下手。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善于“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樹立寫作的信心,輕松作文。現結合作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驗,談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善于模仿,在模仿中樹立寫作信心
作文難,難作文。每次上作文課,學生都絞盡腦汁,使勁地往外“擠”作文、“湊”字數。作為教師,可以善用范文,讓學生學會仿寫,范文仿寫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平時,也可以通過訓練學生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從而提高仿寫整篇文章的能力,使學生在模仿范文中學習不同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范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范文,評作文對照范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老師在教學生學習課文或優秀范文時,可指導學生歸納文本的寫作特點,弄清文章的寫作手法,從而學以致用。但模仿,是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訓練寫作的過程中盡量不要過分約束學生的思維,而是讓他們結合實際,在“仿”之余,也有自己思維的閃光點,有自己一套的思路。例如,學習《背影》一課后,讓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寫作特點,然后仿寫了《我的媽媽》,學著通過描寫媽媽的外貌、衣著、動作、語言來刻畫媽媽的性格特點,感情也在描寫當中自然流露出來。一位學生寫到“滄桑帶走了她的青春,但她善良、慈愛……她一直忙個不停,喂我喝藥,給我擦汗,削蘋果,她似乎比病床上的我更焦慮、憔悴……漂亮的花裙怎么也掩飾不了那粗糙的雙手,細細的皺紋,凹陷的雙眼……”學生飽含深情地仿寫了媽媽的外貌、衣著、動作,恰到好處地寫出母親的關愛。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模仿——創新”逐級地進步,當學生取得的一點一滴成績時,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使學生消除寫作的畏難情緒,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
二、善于閱讀,以閱讀促進寫作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F在的學生經受游戲、網絡等的誘惑,平時花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較少,因而缺少寫作素材,對作文望而生畏。要讓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言之有物,寫作素材的積累必不可少。因此,閱讀是積累素材必不可少的途徑,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閱讀與寫作“唇齒相依”,不可分割。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生動地道出讀書對寫作的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閱讀量大、理解能力強的人,他們的文章都是文采非凡,相反,讀書少的人肯定不會寫文章。韓愈,蘇軾等這些在文學上有非凡造詣的大家,他們讀的書何止上萬卷!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學生精讀的地方一定要做讀書筆記,記錄下當時的體會和感想,提高閱讀的效率。讀書筆記是對閱讀內容的思考,也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通過閱讀,學生學到了文章寫作的規律以及各種寫作技巧。在此基礎上,通過模仿借鑒,將優秀習作的思路技巧、美詞佳句以及感悟至深的人和事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從而有效、高質地完成寫作,作文水平逐漸得到提高。
三、善于積累,在積累中孕育寫作愿望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懽饕彩峭瑯拥览恚瑸槭裁春芏鄬W生面對作文時,都會抓耳撓腮,望題輕嘆,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平時閱讀量和詞匯量不夠,寫作素材匱乏,導致寫作時出現詞窮語塞的現象。蘇軾主張“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本褪钦f要廣泛閱讀,不斷積累。只有經過厚重的積累、沉淀,才能為學生的“正確模仿”做好準備,寫起作文來才會有取之不竭、源源不斷的素材。
在累積寫作素材方面,首先,可以從教材入手,因為教材是學生最為熟悉的文本。比如說,語文教材中的名篇、古詩文、名著等,可讓學生熟讀成誦,使學生牢記入腦。其次,教師可指導適當地選擇課外書籍、報刊來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一些優美的詞句和熟知近期發生的時事新聞,進一步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思想內涵。學生積累的課外新詞匯和美文美句日積月累,積少成多,逐漸擁有大量的信息內容,提起筆來便文思如泉之涌,寫作的愿望在積累的過程中孕育。
四、善于觀察,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與生活密切相關,寫作如果離開了生活,就如白紙般,毫無色彩,枯燥無味。要讓學生的作文充滿色彩和生機,進行作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從熟悉的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開始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從而獲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與素材;其次,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來自于生活。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斷更新,現在的課文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些文章既是名家的名篇,也是生活中的典范作用。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以“校園趣事”為話題進行作文。校園生活本來是學生生涯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學生會模仿了課文的表現手法,用敏銳的目光,仔細的洞察力,觀察身邊的發生的人和事,同時學著用質樸的語言,描繪校園快樂的時光,表現出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校園生活。又如,在進行“寫人物”為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衣著,舉止言行等。學生作文時寫出生了活中觀察到的點點滴滴,再結合人物細膩的內心世界,文章既充滿生活氣息,又具有真情實感。善于觀察,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積累的作文素材就越多,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前進,善于引導學生閱讀、積累、創新,讓學生的寫作技能在模仿中創新,寫作愿望在積累中孕育,寫作熱情在感悟中萌發,讓學生學到“漁”的方法,快樂作文。筆者相信,只要用心澆花,在作文園地里,將收獲沉甸甸的果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