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授人以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英語老師,我一直在尋找自己職業生涯的突破口。越是課改,我們感覺我們和城里的學生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學生的成績老是提不上去。以前我們一直在抱怨孩子,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伊恩·史密斯的《分享學習目標》,里面談到“教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學習。令人困倦的是,很多教師雖然非常詳細地向學生解釋學習任務,卻沒有與學生分享教師期待他們從任務中學到什么、在任務的過程中去學習什么以及在完成任務后他們的學習會達到什么程度?!笨吹竭@段話,我豁然開朗,有效教學就應該以學生能力的實際變化為目標,是指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老師教了多少。明白了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備課中,我開始大膽的刪減教材,認真解讀《課程標準》,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是簡單的課時目標,而是宏觀目標,看到的是通過初一,初二,初三一級一級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在初三達到什么樣的能力,明白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要培養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最終擁有語言能力。
教育 隨筆 傳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176-01
教授知識很重要,但是教授學習的策略更重要。我們首先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我們過去的教學,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策略的傳授,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別能力,更不用說繼續學習和深造的能力了。通過解讀課標,明白現在的教學,“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有想學的欲望,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的思想意識里要扎根這一點,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步驟。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一年上學期的一節課,那天我要上的是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3Greeting Together Topic2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ectionC。以前都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上課,那天我突然間想到要不讓學生把他們家的全家福帶到課堂上,本課要上的內容是a photo of Kangkang’s family,當我布置完任務,學生們很開心。第二天,課堂上我首先拿出來的是我自己的全家福,通過班班通的實物展臺,我與學生們分享了我的全家福,引出了本課的話題,呈現了情境和環境,學生很容易就融入進來。接下來我讓他們把他們帶來的全家福拿出來,表演模擬情境對話,因為有簡單的話題提供和交流信息,學生樂于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態度,基本掌握傾聽和呼應的技能,達到本課要掌握的教學目標。現在日常教學中,詞匯是語言的最基本單位,是語言的基礎。如同高樓大廈的一磚一瓦,英語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取決于詞匯的擴展。而詞匯的記憶也是教學難點。有的課文中生詞較多,學生感覺記憶有困難,教師可以教他們化整為零??梢园凑赵~性,按單詞分成幾組,先記一組,逐組記憶。例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2Topic2SectionC共有19個單詞,對于初一的孩子一下子感覺是一座大山,老師就有責任幫他們,教他們怎么爬山才不累,我就按類別把19個單詞分成以下幾類:
上身服裝:cap 、shirt、blouse、glove
下身服裝:skirt、shoe、 trousers
整身服裝:dress
成對的服裝量詞用:pair
特征:big、small、long、short、different
器官:nose、eye
其他的:like、bring、here
口語用語:Here you are.
告訴學生,單詞記憶要運用減法原則,完成一組就減去一組,到后面就輕松了。但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和規律,要及時加以復習和鞏固,防止遺忘。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使用學過的單詞,比如學完數詞,每次上下樓用英語數一數,上街購物,看到自己學過的單詞用英語說,今天身上要穿的衣服想想學過的單詞,如果想不出來,趕緊復習。
學生記憶單詞的效果不是整齊劃一的,只要學生比以前學習效率高,就要對他進行表揚。這樣他才有想要繼續學習的動力。
有了學習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學生的成績、優點以及思維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時鼓勵。在每一堂課的新知識點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并運用。例如復習七年級Unit7Could you help me,please?時,我抱了一個看似很沉重的箱子走進教室,隨口說:“This is a heavy box.Who can help me?”許多學生都舉手要幫我,于是我把箱子交給一個男同學問他:“Could you help me ?”他接過箱子說:“Certainly.”然后我又問他:“Is this heavy ?”他掂了掂箱子的分量說:“ No, it is not heavy. It is light.”(這剛好是這一課時要掌握的能力目標)隨后我又借機問學生: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學生們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東西來。接著我便從這個大箱子里拿出了很多小東西,每樣都要求學生描述它們的顏色和形狀。凡是猜中的同學都有相應的禮物作為獎品。學生英語的興趣就在這“似教非教”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出來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愉;授人以愉,不如授人以欲。當學生們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符禮科.教育隨筆成就好老師[J].教育科學論壇,2018(13):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