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隨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復習是知新的過程,在我們整個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每個人剛開始學東西的時候,都有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經歷和苦惱。其實與遺忘做斗爭的最好方法就是復習。
【關鍵詞】 溫故知新;自律性;主動性
我們都深知在《論語》中,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開篇就強調了“復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我覺得這里所說的“溫”、“習”就是“溫習、復習”。復習是知新的過程,在我們整個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每個人剛開始學東西的時候,都有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經歷和苦惱。其實與遺忘做斗爭的最好方法就是復習。
可以說“復習”是解鎖英語學習的一把金鑰匙之一。對于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人來說,復習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在自己七年多的工作中,總會遇到許多學生和家長向我訴苦:英語太難學,單詞總記不住......記英語單詞固然是枯燥乏味的,固然是困難的。但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把“復習”這一重要的環節給漏了?;蛘呤菑土暡坏轿?,不能堅持復習。現在的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是被動的學習。而且是在老師的逼迫下背英語單詞,讀英語。這樣的學生談何“復習”?所以學習存在困難,久而久之就淪為英語學困生。復習的重要性,想必人人都知道,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特別是對于自律性、主動性不強的小學生來說那是談不上的“復習”。復習這一環節需要學習者有很強的約束力和很高的自覺性。不會復習的人,一節課的學習成果就將付之東流。而會復習的人,一節課學習加當天一定的復習,再加上第二天一定的復習,其效果就遠遠大于一節課所學。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第一組在學習后不久進行一次復習,第二組不予復習,一天后第一組保持98%,第二組保持56%;一周后第一組保持83%,第二組保持33%。第二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第一組高。由此可見,復習與不復習學習結果差別相當大。語言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必須不斷重復、重現的過程,即復習。它需要學習者不斷地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直至消化。復習其實也是積累知識的基礎和過程,知識都是靠我們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的。
我們人腦不同于電腦,它會遺忘,學新知時必須復習。在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從這條遺忘曲線,我們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因此,在學習完某項內容后應及時復習。第一次復習最佳時間應該是24小時內。如果過了這個時間再復習,則達不到預期效果。
從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溫習”理論,再有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斯浩的遺忘研究,都充分說明了“復習”是重要的、是必要的,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因為我們人腦不同于電腦,它會遺忘,遺忘的規律是記的快忘得也快。所以我們必須復習,必須與遺忘做斗爭。就可以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戴鴻杰. 復習里面藏秘訣[J]. 青少年科苑,20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