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閱讀的土壤上開出寫作之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與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如何在閱讀中提高寫作能力越來越受到我們的關注。本文從四大方面入手,分析探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并進一步闡述了具體措施,促使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從閱讀中真正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博覽群書;品讀;摘抄;延伸;創新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離開閱讀談寫作或離開寫作談閱讀,都宛若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所指出的:“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閱讀就好像土壤,而作文就是花朵,只有在閱讀的土壤上辛勤耕耘、不斷開墾、不斷撒播種子、不斷澆水施肥,才能開出一朵朵寫作之花。
  一、博覽群書,撒播寫作的種子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币胗性捒烧f、可寫,我們就必須腹有詩書。正如古人所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課程標準》也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引領著孩子們博覽群書,在書中快樂翱翔,自由地放飛寫作的思維。
  秉承韓興娥老師所提倡的“課內海量閱讀”理念,筆者帶著孩子們快樂地踏上了閱讀快車道。在課堂上,我們讀《井底之蛙》《聞雞起舞》《濫竽充數》《臥薪嘗膽》等成語故事;我們讀《一千零一夜》《海的女兒》《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童話故事;我們讀《中華上下五千年》《論語》《道德經》《增廣賢文》等古代經典;我們讀《雷雨》《茶館》《白毛女》《威尼斯商人》等經典戲劇;我們讀《小學生快樂作文》《小學語文閱讀與運用》《值得小學生收藏的100篇美文》等實用型書籍;我們讀古詩詞、名人傳記、百科全書等一切優秀讀物……學生如饑似渴地吮吸著閱讀的甘露,他們的視野不斷開闊,見識不斷增長,思維不斷擴散,寫作的種子早已悄然撒下。
  在課下,筆者常常倡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書來閱讀,如果碰到自己不愛讀的書就放下,再換另一本;筆者還鼓勵學生多跟自己的小伙伴交換書籍來閱讀,共同探索書籍的奧妙;筆者還發動家長跟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交流,一起獲取閱讀的真諦……在書中,學生自由、快樂,他們愛上了閱讀,愛上了表達,寫作的種子開始肆無忌憚地發育。
  二、品讀范文,促發寫作的萌芽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經過層層審核以及精心挑選的。因此,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很好的學習范本,其中的語文素材以及文章的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借鑒與參考。由此可見,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范文資源,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范文,學習范文中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通過模仿與創新,寫出一篇篇上乘之作。
  在教學《假如》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章,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世界,從中感受馬良之筆的神奇。趁著學生沉浸文本之際,筆者向學生拋出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樣一個假設性問題,讓學生依據課文結構仿寫一段話。學生的思維之門一下子被打開了,寫起作文來“有如神助”。在他們筆下,盲童重新獲取了光明,癱瘓的老爺爺重新站了起來、蹬著三輪車艱難前行的叔叔一下子就爬上了高坡……學生興奮地揮動著手中的馬良之筆,用純真和善良書寫著一個個奇跡。
  在品讀《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學生被小興安嶺四季不同的美麗景色所深深吸引,他們沉浸其中,細細地品嘗著當中的美妙??吹綄W生對美景如此憧憬,如此向往,筆者便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我的家鄉也很美!我要寫一寫家鄉的一處景物。”有了《美麗的小興安嶺》這樣的范文引路,學生寫起習作來文思泉涌。他們仿照著《美麗的小興安嶺》總-分-總的謀篇結構,依據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配上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寫出了一篇篇獨具家鄉特色的美文……正是在這樣細細品讀范文的過程中,寫作的種子早已悄然萌芽,正肆意地生長。
  三、勤做摘抄,汲取寫作的養分
  閱讀與寫作息息相關,離開了閱讀,寫出來的作文也將索然無味,好的文章總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之上的。而《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與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勤做摘抄,提煉好詞好句,不斷豐富自己的寫作資源庫。
  《安徒生童話》《草房子》《十萬個為什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轉第26版)(上接第25版)《啟迪與智慧》《快樂作文》等都是學生爭相追捧的閱讀書目,他們讀課外書可入迷了。看到學生讀起書來如此帶勁兒,筆者就在班里設置了圖書角,每周至少用一節課來閱讀,用一節課來做摘抄,讓學生銘記書中優美的詞語、精彩的語段、故事情節、結構布局等。于是,班上出現了“小書蟲成長足跡卡”“我的積累我做主”“摘抄我最行”等形式多樣的積累本。在摘抄中,學生輕松、自信,他們不停地提煉書中精華,不停地采擷閱讀的快樂,不停地汲取寫作的養分。
  更讓筆者欣慰的是,學生通過摘抄,還提高了表達與交流能力。每次摘抄課后,筆者常??吹揭蝗汉⒆訃谝粔K,他們訴說著書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吟誦著書中的精彩語段,他們指手畫腳、眉飛鳳舞,一會兒歡笑,一會兒大叫……沖著學生這股熱情勁,筆者每周都會騰出一節課作為“摘抄分享課”。在“摘抄分享課”上,學生自由地暢談著自己的讀書體會,快樂地展示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摘抄本”,手舞足蹈地演示著自己從書中提煉的精華,自豪地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大聲地念出來……就是在這樣形式多樣的摘抄與分享中,學生提煉了閱讀的精髓,汲取了寫作的養分。每到真正動筆寫作的時候,平時積累在腦海里的好詞、好句、好段就如泉水般涌現,學生經過提煉,加以創新,靈活運用,寫出來的作文更是大放異彩。   四、延伸文本,綻放寫作之花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能放任學生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在文本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本之外進行拓展延伸,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閱讀的土壤上盡情飛翔,盡情耕耘,綻放出一朵朵寫作之花。
  1.利用課文插圖進行寫話訓練。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喜歡直觀、生動、色彩鮮明的東西,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特別在意。尤其是在上語文課時,學生常常會被那一幅幅生動、明朗、富有兒童情趣的課文插圖勾住了魂。他們老盯著課文插圖出神, 時而思索,時而大笑,(下轉第31版)(上接第30版)時而憂郁……于是,筆者便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例如,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后,筆者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中插圖,然后寫一段話。在觀察插圖中,學生自由想象,腦洞大開,他們仿佛已化身為詩中的小童,跟隨詩人楊萬里的腳步,進入菜花叢中,去追趕蝴蝶……于是,便有了《春意》《宿新市徐公店觀春景》《追蝶》《楊萬里出游》等一篇篇基于課文插圖所創造出來的優秀習作。
  又比如,在教學《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后,筆者再次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小男孩和老奶奶的動作、神情,揣測他們之間的心理活動,想象他們之間會有什么對白……當學生還沉浸在觀察與思考中時,筆者向學生拋出了這樣一道謎題:“文中,小男孩寫了一張便條來向老奶奶道歉,那么‘這張便條’上到底寫了什么內容呢?”這一謎題猶如一道閃電,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思維閘門劈開了。學生放飛想象,紛紛化身為不小心砸碎老奶奶玻璃的小男孩,內疚、害怕、不知所措……他們帶著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寫下了一張張充滿歉意的便條。到此,筆者還沒有罷休,而是繼續因勢利導:“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小男孩這樣的事情?你內疚,難過,卻又不敢當著同學、朋友,甚至老師、父母的面來承認錯誤,你想說的話怎么也說不出口,那么就請你也把它寫在紙條上,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送給你想說的人。”這樣通過一環扣一環的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不斷地拓寬,寫作熱情也愈加高漲,他們才剛完成上一輪的練筆,立刻又饒有興致地投入到下一輪的習作中。
  2.巧用懸念,續篇故事
  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常常發現有些課文的結尾,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懸念。有時,它是平淡無奇、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有時,它是充滿懸疑色彩、引人深思的問句;有時,它僅僅是一個省略號……只要我們適當誘導、加以啟發,學生便能展開想象,把故事編寫得更加形象完整。
  例如,《風箏》一文以“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結尾,那顯赫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懸念:到底我們的“幸福鳥”有沒有找到?找到了“幸福鳥”,我們的心情如何?我們所找尋的“幸福鳥”僅僅是一只風箏嗎?“幸福鳥”代表著什么?我們真正尋找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在這樣無盡的懸念中,學生大膽想象,放開思維,續編了一個個新穎有趣的故事。
  又比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時,筆者引導學生把目光鎖在了結尾語段中的一句話:“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蔽谋井斨械摹耙苍S”包含了兩種意思:也許永遠不會見面,也許將來有一天他們會見面。就是這樣雙重的可能性,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于是,筆者趁機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臺灣青年又會作出怎樣的回應呢?……在想象中,學生的思維快樂地跳躍著,他們馳騁在創造的世界里,不停地續寫著感動,續寫著奇跡,續寫著兩岸同胞的心連心,愛連愛。
  3.文體改編,創新表達
  在教學古詩、記敘文、文言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文體時,我們欣喜地發現,有時引導學生對文體進行一下改編,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篇散文時,文中出現了許多像詩一樣的美句,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書中精美的句子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一連串的驚嘆和贊美。于是,筆者便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擷取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加以創新,把散文改編成小詩。在學生的創作中,《聽雨》《秋雨之魂》《聽,秋雨來了》《我與秋雨有個約會》等一則則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小詩便應運而生了。
  例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古詩時,學生被詩中的送別之情所打動,深深地向往著李白與汪倫之間的這種情誼。于是,筆者趁機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加以內化,發揮想象力,不斷創新,改編成自己喜歡的文體形式。一寫到改編文體,學生就眉飛鳳舞,手舞足蹈,整個小臉都煥發著光彩。因為此刻的他們仿佛就是天地的造物者,所有的一切都將在他們手中締造出來,而李白和汪倫也成了他們筆下的締造者,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編寫著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寫作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多年的教學實踐再次證明,只要我們循循善誘,引領學生博覽群書,教會學生品讀范文,鼓勵學生勤做摘抄,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延伸文本,不斷創新,閱讀的土壤上將開滿寫作之花。
  參考文獻:
  [1]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7.
  [2]楊鼎夫.小學語文閱讀與運用[M].花城出版社,2014,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