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注?用愛澆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認為“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教學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
是啊,“沒有仁愛之心就沒有教育?!弊鳛橐幻嗣窠處?,更應該用心傾注全部的熱情,用愛澆灌稚嫩的花朵。
一、微笑是愛,鼓勵是愛
打工大潮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迫守在家鄉,缺少父母的呵護與管教,被關愛遠離,“留守兒童”成為他們的代名詞;離婚率的上升,離異家庭子女數量日益增多,孤僻、自卑、叛逆、粗暴,成為他們的影子;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父母,忙于生意、加班、應酬,而忽略了身邊的孩子,或溺愛嬌慣,或簡單粗暴,孤獨、自私、暴力、狂躁,成為他們的印記。
面對這樣的一群孩子,我們應該怎么做?聰明漂亮、成績優秀的孩子,人人會愛。面對臟兮兮而又孤僻、自私的孩子,我們還能否傾盡全心去愛?
我校地處城郊,從教十幾年來,我面對更多的是人們眼中所謂的“差生”。面對一張張單純的小臉,我心中更多的是憐,是愛。愛之深切,愛之真誠,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自信和激情。
每天,微笑著步入教室,讓溫暖的目光滑過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讓他們感受到母親般的關愛,時刻讓他覺得,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著他,使每個孩子都能有一種安全感,一種歸屬感。
每天,微笑著踏上講臺,把鼓勵的目光傳遞到每一個孩子心中,真誠、鼓勵的微笑,放松了孩子們繃緊的神經,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課堂氣氛也隨之寬松、和諧而又融洽。
每天,微笑著管理班級,讓關愛走進每一個孩子心中。表現優秀的孩子會感受到鼓勵和贊許,從而不斷努力、進取;調皮搗蛋的孩子,會感受到理解的寬容,從而自我反思、覺醒。
一切的關心、尊重、愛護,都包含在老師這微微的笑容、切切的鼓勵之中。有微笑,才會有尊重;有微笑,才會有關愛;有微笑,才會有成功。
二、寬容是愛,原諒是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過失不管多么嚴重,如果不是出于惡意,就不應該責罰他?!碧招兄壬苍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說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陶行知當小學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學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當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里去。
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這個學生已經等在門口了??梢灰娒妫招兄獏s掏出一塊糖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了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睂W生驚異地接過糖。
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里,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給你。”那個同學更驚異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他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
那個同學感動極了,他后悔地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
陶行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因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整個過程中,陶行知先生沒有任何的批評,而是采用了寬容的態度、表揚的方式,原諒學生犯下的錯。
四次表揚過程,我們能夠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良苦用心:表揚學生自己認識到了在整個事件中所犯的錯誤,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自我教育。
原諒是一種風格,寬容是一種風度。寬容是愛的精髓,它對孩子有著巨大的感染力量。
所以,我們要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當孩子犯錯誤時,不在集體面前揭穿、批評他,而可以約他單獨交談。首先要理解孩子所犯下的錯誤,以一顆寬容之心去看待孩子所犯下的錯。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有著與生俱來的頑皮。可以說,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他們的權利。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經歷過錯誤之后,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起碰掉的花瓶、打碎的門窗玻璃、損壞的實驗器材,保護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是更重要嗎?
其次要引導他們換位思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影響了別人,給別人帶來了不舒適、不快樂。從而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達到一種自我教育。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件,心中就會有一個正確處理事件的方向,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面對孩子們的錯誤時,我們應以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提醒自己,不妨改變批評、說教,而是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贊揚,多一點肯定,讓孩子們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尊重、理解與贊揚的目光中,快樂成長。
三、平等是愛,公正是愛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用博大的胸懷和真摯的愛心,發自內心地熱愛每一個孩子,包容所有孩子身上的一切差異、缺點。真正做到對所有的孩子平等公正、一視同仁,而不僅僅是關愛優秀、懂事的孩子。
關心是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礎。孩子們都是非常單純的,老師的一個關懷的動作,一句貼心的話語,都足以給他們帶來溫暖。記得有一次,一個孩子跌倒了,胳膊也擦破了皮。我發現后也很心疼,用碘伏簡單處理了一下,又輕輕摸摸他的傷口,叮囑他以后一定要注意安全。很調皮的孩子,卻低著頭靦腆而幸福地笑了。
尊重是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前提。孩子雖小,卻同樣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同樣渴望得到關心、尊重。尤其是自卑而敏感的孩子,內心更渴望尊重、呵護。所以我們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彎下腰來,和孩子對話。
溝通,是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手段。廣開言路,無論課堂上下,都要真誠地與孩子溝通,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觀點,指出老師的錯誤,切切實實做到平等。有一次,我往黑板上正板書呢,一個孩子突然喊道:“老師,您那個‘誕生’的‘誕’字寫錯了!”我沒有氣惱,更沒有掩飾,而是大大表揚了他:“真棒,觀察仔細,老師要向你學習!”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又經常扮演著“裁判”和“法官”的角色,孩子們的是是非非、紛紛擾擾,最終都要“告”到老師那里,等待老師權威公道的“判決”。這時,在孩子們的眼中,老師就是正義、公理的化身。所以,我們不僅要洞察一切,明辨是非,而且必須公正,不偏不倚,不論男生女生,遠近親疏,學生干部。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成長的土壤。有了愛,才使我們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一個愛的微笑,一句愛的鼓勵,一次愛的撫摸,都會感染孩子,樹立孩子的自尊、自信。而孩子在感受愛、體驗愛的同時,也會把愛轉化為對生活的熱愛,對社會的關愛,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