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愛澆灌,靜等花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的引領者,是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橋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魏書生老師這樣說:“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要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必須有‘愛心’這把鑰匙。”
  歲月如梭,韶光易逝。我在農村中學已經工作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瑣碎、繁雜。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對學生應該即嚴又愛,嚴中有愛。特別是對待后進生,我們更應持克制、忍讓、寬容的態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這就需要多一份“慈母心”。因為學生在老師眼中永遠是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學生的摯友!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接近,班級工作的開展更是如魚得水,游刃有余。下面是我在班級教育工作實踐中經歷的故事。
  小席,男,14歲。父親因病常年臥床,母親長年在村周圍打工,其實小席同學的母親精神方面也有輕度問題。小席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小席學習勤奮刻苦,也非常熱愛體育運動。但這個孩子極度內向,不夠自信。八年級時,學校舉行春季運動會,我鼓勵小席報名參賽,在800米跑中他取得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績,但在接下來的接力賽中,小席因血糖過低暈倒了。我把他抱到操場外,趕緊給他補充糖水,幫他擦拭汗水,并告訴他,他是老師心目中的的冠軍。小席滿臉自豪地笑了。從那以后,小席變得外向了很多,在班里總是主動去幫助別的同學,也愿意把家里的一些事兒說給我聽。八年級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在家里經常給小席帶點牛奶之類的,我還讓家人幫著給他挑衣服和鞋子。我還時常地表揚、鼓勵她,給他更多的自信,還經常地抽出自己的空余時間給他談心交流家里的情況,利用飯后之余經常到他家進行家訪,了解相關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后來的中考中,小席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重點高中。
  我們班還有一個小陳同學,他和小席截然不同。他住在學校所在的村子里,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父親母親還有姐姐長年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他。但是長輩們對其是一味的溺愛,對孩子缺乏嚴格的管理。小陳很機靈聰明,接受能力強,能言善辨,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原因,該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學習行為習慣很差,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上喜歡插嘴。而且只能表揚,不能接受批評,只要受到老師批評就會情緒激動,和老師頂嘴是常見現象。后來我發現小陳對體育非常感興趣,而且擅長體育。為了能激發他的學習積極性,后來我讓他當上了體育班長,課下經常在體育訓練方面給予他指導。對于小陳同學,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動之于情,曉之于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慢慢改正錯誤。一學期下來,他的集體感增強了,上課也不搗亂了,還經常問老師問題,學習成績隨之得到了提高。我堅信:“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開放的時間不同。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開得會更動人。”
  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復雜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愛是由班主任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靜待花開是對教育的一種責任與擔當,是對教育信念的執著與堅守,更是一種教育智慧和教育底蘊。用愛和智慧等待,我們一定會等到花兒美麗綻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0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