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瑪利亞·蒙臺梭利是十九世紀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以兒童生命為出發點,通過教育給予兒童選擇的自由,提出可借鑒、可推廣的幼兒早期教育方法,為教育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所著《蒙臺梭利教育法》其內容詳盡地闡述了部分幼兒教育思想,她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對后人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幼兒教育
從1901年起,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為現代兒童教育奠定了基石。她在書的結尾部分這樣寫道:“如果身體上的照料使孩子對身體健康感到快樂,那么智力和道德上的照料使孩子感受到最高級的精神快樂成為可能,使孩子進入到這樣一種世界,在那里有持續不斷的驚喜和發現在等待著他們,這樣的世界不僅僅在于外部環境中,還存在于自己心靈的深處?!睆闹校腋惺艿搅艘晃荒赀~的老人對兒童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內容簡介
蒙臺梭利在《蒙臺梭利教育法》中提到:“我并不打算提供一篇有關科學教學法的論文,而是為了給出一個實驗的結論,這個實驗好像開辟了一條道路,使得我們能將最近這些年導致了教育變革的新的科學原理應用于實踐。” 在本書中她用了17個較大的章節闡述了“兒童之家”的教學方法,貫穿自由教育、自然教育、感官教育、智力教育等多個領域。在解放孩子本真自由的前提下,蒙臺梭利主張從多方面教育培養兒童的能力。其幼兒教育方法形成了一套系統性的教育體系,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
1.自由、紀律與工作
自由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理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她強調真正的科學的教育學的基本原則是給學生以自由,允許兒童按照本性自發地表現自我。對此,蒙臺梭利對教師提出了廢除獎勵和外在懲罰,引導孩子走上紀律道路的要求。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不要讓孩子們把好與乖乖坐著不動混淆,壞與主動性混淆起來。
2.感官教育
在蒙氏的教育體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的訓練。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正處在各種感覺的敏感期,感官得到充分發展有助于其精神的全面發展。且通過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發現兒童的感官缺陷,同時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和判斷力等,是智力發展的第一步。
《蒙臺梭利教育法》中不僅闡述了對于特殊兒童的教學方法,而且將方法運用到普通兒童的教育中,全方面地為幼兒教育提供指導和幫助,引發廣大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二、對《蒙臺梭利教育法》的評價
在《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她提出要通過自由教育、感官教育等,改善意大利人民尤其是貧民的教育狀況和生活狀況。在“兒童之家”中給予孩子極大的自由活動權利。教師則以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身份科學教育兒童,引導兒童主動學習、獲得成長。蒙臺梭利提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先進性、可操作性,遠遠地超越了她的時代。
作為傳統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位歷史人物,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及實踐中的歷史缺陷和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蒙臺梭利注重兒童的個性發展,強調獨立性。兒童習慣自己獨立完成工作,同時他們處在安靜而不多話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他們的社交能力可能會發生退化。且長期接受蒙臺梭利教育的兒童,長期做一些安靜的活動,和言語教具的接觸不多,進而影響兒童言語方面的發育。蒙臺梭利完全排斥說理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不免和盧梭一樣陷入了片面性。
盡管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時代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但她的很多觀點在當代社會依舊熠熠生輝,并不影響蒙臺梭利在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幼兒教育史上,自福祿貝爾以來影響最大的一人”。
三、現實意義與啟示
?。ㄒ唬┘o律源于自由
在教育改革的當代,社會急需一批具有改革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這就需要兒童從小接受科學的、自由的教育,在尊重兒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讓他們在自由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轉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多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教育學生,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把創設環境納入到工作日程上,積極收集適合兒童發展的各種教學材料,鼓勵兒童主動操作、交流探究,引導兒童進行頭腦風暴。
(二)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完成對人的塑造
蒙臺梭利教育法不僅是學校教育家庭化的第一步,同時也對家庭教育帶來了啟發和借鑒意義。家庭是一個人最先接受教育,而又受其終生影響的地方?!案改甘翘烊坏睦蠋煟麄儗和?,特別是幼兒影響最大”,正是說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父母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常常能夠發現孩子與他們的父母在行為、言語上總有一定的相似性。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何等重要。家庭教育是人格塑造的第一步,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行為有一定影響。而我國家長教育意識薄弱,許多父母不了解科學的教育方法,或管教過嚴,或嬌寵放任,這對孩子的成長都極為不利。
對一個孩子的教育,不是單獨地只靠家庭、學校、社會的任何一方,而是需要三者的相互配合與支持。只有在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兒童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協調的發展,進而促進教育的各個環節配合得宜,凝聚教育合力,真正把兒童塑造成完善的人。
四、結語
“慈愛、信任與尊重”造就了這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實踐家,蒙臺梭利的教學理念與實踐方法在當今幼兒教育中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級的中國仍具有現實意義。她那“敬畏兒童,尊重兒童”的教育思想告誡著莘莘學子,然而對于她而言,研究兒童教育或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更可貴之處在于她能將這種不懈精神貫穿于自己治學的始終,即使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后,即使在遭遇坎坷挫折后,也始終如一,愿蒙臺梭利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精神永遠照耀著教育人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著.蒙臺梭利教育法[M].霍力巖譯.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劉雯,楊麗珠.論蒙臺梭利兒童個性發展理論的現實意義[J].教育科學,1997(03):41-43.
[3]霍力巖.中國應怎樣借鑒“蒙臺梭利”[J].學前教育研究,2001(01):78.
[4]吳式穎,李明德著.外國教育史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