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積極的改變教學方法。而將小學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去,那么不僅僅是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文中就如何將小學數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行探討,以期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質量 生活
興趣是最好的引導老師,對于小學數學來講,能否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特別是數學中的內容,概念多并且邏輯性較強,很容易讓小學生覺得枯燥。所以,需要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將教學融入到生活之中,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之中感受到數學的奧妙,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強化數學應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1]
一、融入生活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意義
數學知識抽象、邏輯嚴密,應用也非常廣泛。同時,小學生因為其自身年齡上的限制,其在認知能力、注意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上都存在著不足。這些原因都會讓小學生很難提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嚴重時甚至是會導致畏難情緒的產生,這就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了挑戰。生活化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改善開辟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必須要突出課堂教學的“生活性”,這將能夠讓數學知識的生活意義得以凸顯。[2]
在將小學數學融入到生活的過程之中,因為教學活動本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所以生活化的教學可以更好的改善教學質量。
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會接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通過實際的生活內容來進行講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非常有利的。在上小學之前,學生對于各種基本的數學符號和一些概念都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將數學融入到生活之中,可以減輕學生對于數學的抵觸,有助于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可以讓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的生動有趣,將數學語言用生活化的語言來進行表達,那么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反過來,從生活之中提煉出數學知識,并通過發展的眼光來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也會應用到生活之中,并且在學習了解的過程之中,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并在之后的學習之中能夠獨立地學習。[3]
二、融入生活之中,提高教學質量
1.利用生活激活學習興趣
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將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聯系。此時,教師需要架起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橋梁,創設出多種形式的、和生活相聯系的情境。例如在教學《復式統計表》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可以實現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之中的各種資料,例如班級中男生喜歡哪些運動、女生喜歡哪些運動等。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學生自己所收集到的,因此在制作圖標和分析圖表的過程之中他們會很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再如在學習計量單位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尺子來測一側自己身邊的常見的物體,如通過測量課本的長度、自己的身高,進而了解產長度單位的概念。平日跟家長去超市購物時,觀察想買東西的重量,以此來了解質量單位千克(kg)與克(g)之間的區別與換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生活中很常見的事物,來促進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物體,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他們還會主動地思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還能對學生的想象力予以有效地培養,在今后數學的學習中,憑借學生的想象力能幫助學生解決更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問題,讓教學更加的高質。
2.讓教材生活化,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脫離了實際。數學學習本身就是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經驗的基礎上來開展的,如果能夠從學生所擁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那么就可以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數學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也會感受到數學是淺顯易懂的。為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去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之中的數學,主動地采集生活中的教學實例,讓學生能主動地將數學和生活相聯系。
3.利用生活細節培養學生的數感
簡單來講,數感就是一種對于數學思想、數學符號等的直觀感知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于人們利用靈活的數學思維來對復雜的生活問題進行解決,其主要包括了對數學的認知、理解、體驗以及應用的過程。通過數感可以讓人們感到量化之后的世界,這樣就可以在遇到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時,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在腦海之中尋找到所需要使用的數學知識。具體到教學實踐之中來,我們可以通過生活的各種細節,構建起生活化的數學情境,以此來對小學生的數感進行有效的培養。例如在生活之中,每一家人都需要使用水,并且每個月小區中的水費催繳人員都會挨家挨戶地通過各種方式來通知水費的用量以及收費標準,根據這一現象,可以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去深入地感知數學思想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培養良好的數感。
4.回歸到生活之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講過,教任何課的目的都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效果,也就是讓孩子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用學過的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完成了教學之后,讓學生到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去進行演練,那么就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特別是在現實生活之中,很多信息都是綜合呈現的,我們可以將這些內容引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之中去引用數學知識。如在學習了《小數的加減法》之后,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購物生活化場景,選出其中的幾個小朋友作為售貨員,將自己的商品標上價格,其余的小朋友則來購物,在這樣買賣之中去鍛煉小數加減法。
結語
總之,數學本身就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將數學教學融入生活之中,不僅僅是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獲取知識,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各種生活數學能力,鍛煉學生數學生活思維,為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這樣的教學之中,教師還能夠減輕教學的壓力,可以更好的關注學生的成長,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新英.新課改形勢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5(17):66.
[2]楊天學.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7(04):116-117.
[3]苗寶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