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培養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塑造小學生人格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借助德育教育手段和教學契機,為其提供人格完善的契機。傳統文化能夠體現中華傳統思想道德觀念中的精華,如果小學教師能夠合理應用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則更利于小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健康成長。筆者在下文主要分析了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人格完善和發展的有效路徑,希望本研究內容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傳統文化 德育發展 小學生 人格發展
  引言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任務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積累,學生的人格發展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這才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方法。傳統文化為我們開展德育,發展學生人格提供了客觀條件,重視傳統文化弘揚利于使小學德育工作的作用得到全面發揮,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和道德精華部分會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具體的應用方法還需要我們結合具體實際開展研究。
  一、傳統文化德育與日常生活的融合
  首先,我們可以積極利用傳統節日滲透德育。中國傳統節日和歷史文化發展之間具有密切關聯,節日習俗和精神內涵都是我們傳統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寄予了整個民族的美好期望和愿景,體現了我們的集體價值觀和精神追求。在具體教育活動中,我們就可以借助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傳說以及節日風俗引導小學生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在理解基礎上體現出尊重,并進一步培養其對傳統節日的喜愛之情,構建傳統文化教育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
  其次,就是要引導家長參與其中。我們不僅僅需要在學校生活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還應該動員家長參與到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中,讓家庭教育在這個過程中也發揮自身的作用,家校聯合共同完成引導和教育。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我們要合理利用電視、書籍以及網絡資源滲透傳統文化,為小學生創設接觸傳統文化的客觀條件,并拓展和升級學生在學校內接觸的傳統文化知識,如帶領孩子參觀博物館以及有關傳統文化的社區活動,引導小學生主動接觸和接納社會公益和自然環境,將德育滲透在實踐中,深化德育效果。
  二、利用國學經典教育促進人格培養
  小學課內外閱讀中都涉及很多國學經典,如我們熟悉的《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孝經》等經典作品,都具有很強的啟蒙教育意義,涵蓋了自然、社會、歷史、修身、處世、教育、農藝、禮儀、道德、典章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1],在強化道德教育效果和擴展道德教育范圍上起到了顯著作用。國學經典的利用不僅能夠使小學生獲得知識學習契機,還能夠利用文字作品的文化傳播功能,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產生良性影響,這對小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升和文化素養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當前的小學教育活動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國學經典的有效應用,使一些富含哲理的內容得到充分利用,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睍r刻重視自醒,倡導保持這種自我反省的意識;又如,“老吾老之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的尊老愛幼美好品質[2]。這些經典的國學作品都可以成為小學德育教育素材,將小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高素質人才。
  三、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讓傳統文化滲透于各科教學中
  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借力課堂教學也是重要方法,小學語文學科和傳統文化教育之間具有密切關系,促進傳統文化滲透和小學學科教學質量提升之間并不矛盾,反而具有一致性,因此我們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關注課堂教學素材的傳統文化因素,并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3]。如,在教學王安石的《元日》一詩時,除了要講解詩句含義,做好基礎教育工作,我們還應該做好素材的外延教育,如春節的歷史淵源,可以讓學生課前結合網絡手段做好材料整理,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
  四、利用網絡平臺宣傳我國傳統文化
  信息時代背景下,教育活動也開始借力網絡平臺,在傳統文化滲透過程中,網絡平臺也發揮著顯著作用。網絡平臺和資源能夠在德育資源上提升豐富性,在宣傳工作上提升有效性。如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傳統文化網站,小學生則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瀏覽網站,檢索自己喜歡的傳統文化內容。如開辟“中國傳統文化”專欄,鼓勵學生定期瀏覽,并寫觀后感。此外,利用網絡技術和學生家長建立密切聯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升德育工作針對性。
  五、利用傳統文化支撐心理教育,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得到了我們的關注,心理建設也是人格培養的關鍵,利用傳統文化思想中的積極因素,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正確體驗成功,建立信心?!墩撜Z·先進》記載,孔子早期弟子曾晳,篤信孔子學說,在談志向時,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4]。這樣和諧的畫面能夠讓學生獲得和諧和積極的心理體驗,產生“樂以忘憂”的效果,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帶給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再如《孟子·告子章句下》中“人皆可以為堯舜”告知學生主觀努力在成功道路上的必要性,為學生帶來克服困難的激勵,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提升學生克服艱難險阻的意志力,這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結語
  總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人格培養上發揮著顯著作用,但是如何將傳統觀念文化的德育潛力全部挖掘出來,還需要教學工作者的繼續努力。當前存在于小學教育德育中的問題還有很多,要求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傳統文化教育契機,為學生的品質培養和人格健全提供助力。本研究主要針對傳統文化在小學生人格培養上的作用發揮問題展開論述,希望本研究中的觀點具有實踐參考價值,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關曉堂.在課程滲透中弘揚傳統文化[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01):71.
  [2]崔振彬.淺談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15(05):116-117.
  [3]田立君.小學階段國學教育及其研究的現狀、問題與成因[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2(07):54-55.
  [4]沈小培,袁建瓊.普及儒學教育的當代價值探究[J].教育探索,2014,32(03):127-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5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