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注重養成教育,讓學生幸福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很多,如若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幸福。作為小學班主任,首先應該意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在班級管理中,要以養成教育為主要班級管理目標。本文從班級公約的建立、學習氣氛的形成、家校共育方面闡述了養成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養成教育;小學生;班主任
  習慣是長期的堅持下形成的一種處事方式,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班主任,承載著學生全面教育的重任,在這個艱巨的使命下,班主任老師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其次,還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杜絕一切不良行為的發生和持續,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班級管理制度,約束學生,有獎勵有懲罰,張弛有度地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幸??鞓返爻砷L。
  一、制定班級管理公約,促進學生成長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班級中,制度也要明確。開學之初,班主任就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集體來制定本班的管理制度,以此來達到共同約束的目標。班主任如果是自己制定制度,在踐行的時候,學生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制度成了負擔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將學生的想法進行歸納總結,大家同意后開始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班主任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實現班級自主細化管理。
  例如:在帶的班級中,教師實施了自主細化管理模式。在開學初,教師首先召開了班會,集體選舉了班干部,之后又在班會上進行了班級管理制度征集活動,在相處不長的時間里,教師就發現本班的學生有的愛吃零食,不愛運動,更不愛勞動,有的學生還有一些自私的行為,沒有集體榮譽感,最讓教師頭疼的是學習動力不夠,都是在老師們的催促下去學習,而且還有的不完成作業。面對這樣的諸多問題,教師結合學生的提議,制定了班級量化管理標準。其中特別地指出了,幫助別人加五分,課上積極的回答問題加二分,勞動課表現積極加三分,課間操表現出色加二分,課下作業完成較好加二分。這些都是一些鼓勵性的政策,有獎就有懲,班級里吃零食的扣三分,同學之間打架的扣掉十分,出言不遜,謾罵他人的扣掉五分。教師將這樣的制度貼在班級的醒目位置,讓學生們時刻地謹記。在班級制度的鼓勵下,班級中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孩子們上課更積極主動了,同學關系更加融洽了,學習習慣也逐漸形成了。為了使這種機制長期持續下去,教師每個月都進行一次匯總,將每個人的量化分數進行公示,不管得多少分數,每個人都有一個小禮物,這樣就使每個同學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激發。
  制度,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沒有要求的班級是不能取得進步的,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正是在這樣的主動性中形成的,主動性的發揮離不開規矩的推動,更離不開班主任密切的關注。
  二、營造班級學習風氣,改變學生習慣
  小學生的學習通常具有被動性,因為他們并不懂得學習是什么,是為了什么而學習。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其終身幸福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币簿褪钦f,學習是不能夠停止的,終身學習的理念必須要在小學生中廣泛推廣開來。作為小學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是什么,明確了學習目標,才能使學生具有主動性,改變從前的被動學習的狀態。
  例如:教師每次班會都會提及學習的巨大作用,用一些名人事例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學習經歷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教師都鼓勵他們不要灰心失望,用那些反敗為勝的事例去鼓舞他們。每隔一個月的時間,教師就讓班級的孩子們去寫一個小紙條,內容是近期的學習目標,教師并不參與學生的這個活動,目標是定給自己的,讓學生自己在一個月后去看是否實現,每個實現了目標的孩子都會得到教師神秘的獎勵。這樣不公開的方式充分地保護了孩子們稚嫩的自尊心。在教師的支持和鼓勵下,他們就會更加努力,不斷地超越自我,為自己的學習之路披荊斬棘,在這一年中都能夠懂得學習的含義。
  學習是終身的,在教師的班級中,教師力求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風氣,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地養成一種競爭意識和學習態度,讓他們的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帶來的無窮樂趣,感受到競爭帶來的自信心。
  三、建立家校溝通渠道,養成良好品行
  家校溝通是班級管理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中,家校溝通尤其重要,當前很多孩子都沉迷游戲玩具中,不愿意與陌生人交往,晚睡晚起,濫用零花錢,這樣的行為其實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單純依靠學校教育也許效果并不好。作為小學班主任,有責任與家長進行密切的溝通,針對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嘗試探索家校共育的各種有效舉措,讓家長關注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帶的班級中,教師就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教師首先建立了微信群,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來取得直線聯系,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在家的一些行為習慣。教師制定了一個表格,由家長每天如實來填寫,其中涉及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起床時間、睡覺時間、刷牙否、洗臉否、個人物品整理情況等,細化學生的一切行為習慣,在掌握了這些情況后,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教育活動來改掉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比如,針對學生的衛生習慣問題,教師在課上播放了動畫視頻,將細菌在自己的身體活躍著搞破壞的視頻展示給學生們看,他們在動畫的影響下逐漸地改掉了那些不好的衛生習慣。
  家長,不能一味地嬌慣孩子,溺愛就會使孩子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長。班主任不能無視學生在家的活動軌跡,否則就會使自己的管理陷入片面的誤區中。
  總之,小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容忽視,這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大事,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是小學班主任的責任。當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很多,其中包括行為性格偏激、不愛學習、癡迷電子產品、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及時關注和糾正,讓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喜龍.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策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9(20):42.
  [2]沈濱.加強小學生養成教育,開啟德育發展新征程[J].新課程(上),2018(10):2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5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