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區域電商發展的模式、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農村電商發展對農民收入增加、農村消費升級、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農村就業水平的提升及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提高等方面均會產生積極影響。我國農村電商形成了產業區域特色明顯、政府政策主導、電商企業發力及行業協會推動的多種發展模式。但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產品同質化嚴重、電商人才缺乏、農村金融支持滯后、產品監管不到位等問題,這制約了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農村電商要從品牌化建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農村金融發展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關鍵詞:農村電商 農村經濟 農村金融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電商作為前瞻性、先導性的新型行業,能夠及時反映經濟發展動向,現階段,電商業務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已經搭建了全方位、跨時空立體化的商業生態,這一巨大變化已經影響到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表明,農村電商的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其對農民收入、農民消費、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農民就業、農村金融服務等方面均能產生積極影響。但與此同時,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背后還存在一定的潛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潛在問題,引導農村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發展農村電商的經濟意義
?。ㄒ唬┪覈r村電商發展情況
農村電商在國內電商行業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得到快速提升,農村電商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力量,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入農村電商市場。與此同時,農村電商的發展也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4-2018年國家連續五年出臺的“一號文件”均明確指出要發展農村電商,其中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要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根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見表1),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其中2017年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207.9億元,同比增長52.1%;2018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6322.8億元,占全國網上零售額的比重為15.5%,增速高于全國水平4.3個百分點。
農村電商的發展得益于農村地區電商發展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第一,在網民數量上,農村地區的網民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農村線上消費比例不斷攀升。截至2018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占比為26.3%,規模達到2.11億,較2017年末增加1.0%,迅速增長的農村網民數量為發展農村電商提供了消費群體和市場空間。商務部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為1.22萬億,2018年上半年達到6322.8億元,農村網絡零售表現出迅速發展態勢;第二,在推進鄉村振興和網絡強國的戰略中,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農村地區的寬帶網絡覆蓋率大幅度提升,成為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有力基礎。目前,我國行政村寬帶安裝比例超過96%,已有2.11億的農民具備上網條件,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為36.5%,農村地區網民手機網絡支付比例達到57%;第三,在流通方面,農村地區郵政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8年,我國農村地區郵政各類網點已達到21.7萬個,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等13個省市實現了物流的全覆蓋。專業物流公司紛紛布局農村市場,在推動農村地區物流效率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物流公司也是農村地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ǘ┌l展農村電商的重要意義
農村經濟發展問題是新時期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對實現我國經濟保持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農村電商為突破農村經濟發展瓶頸、尋找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契機提供了有效途徑。相關分析指出,農村電子商務自主創新性強,區域性、集群效應明顯,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良好思路,農村電商帶動了農民創收、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并加速農業產業化集聚(李成鋼,2015)。農村電商的出現與發展,成為推動農村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其對改善農村市場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優化農村消費結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農村電商顯著提升了農民消費傾向,成為促進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重要載體。農村電商的發展使農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優質的工業產品,并使農民能夠將農村地區生產的農副產品借助電商平臺銷往其他地區從而獲得利潤。相關研究發現,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對農民消費傾向具有顯著的正效應,電商對農民消費的影響大于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游士兵、張晴,2018)。農村電商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也提升了農民的消費傾向,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升,農民消費升級趨勢將更加明顯。
第二,農村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繁榮。電商業務作為綜合性的產業發展模式,具有統籌兼顧功能,能夠有效帶動商貿、物流、交通、通信、餐飲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在農村電商的發展下,農村市場對外交流更加頻繁,城鄉之間的經濟互動往來增多,農村地區商業貿易和物流運輸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第三,農村電商為提高農村地區就業創造了條件。農村電商行業的出現,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平臺。根據阿里巴巴統計,2017年我國24個省市區存在242個“淘寶鎮”,較2016年增長了79%,而“淘寶村”達到2118個,較2016年增長了62%,全國“淘寶村”所開設的網店已逾49萬個,帶動直接就業機會超過130萬個。農村電商的發展一方面提升了農村地區的就業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農民的勞動技能和素質,對形成高質量、可持續性的就業狀態奠定了基礎。
第四,農村電商發展為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奠定了基礎。農村電商促進了農村金融的發展與進步,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布局農村市場,其開發各類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投入更多資金以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電商為農村地區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性環境,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吸引了更多的資金融入,從而進一步推進了農村電商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梳理
當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采用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的形式,其主體包括電商企業、政府、農民從業者以及各類服務機構。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逐步完善了農村電商生態體系,農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向兩端延伸(洪勇,2016)。農村電商發展受區域產業結構、農副產品種類、文化特點、人才構成、物流基礎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基于不同區域特色的發展格局,具體如表2所示。
通過梳理既有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本文發現其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產業特色明顯。農村電商發展主要依托當地的特色開發農副產品,特色農副產品較其他區域具有顯著的市場競爭力,是發展農村特色電商的基本前提;第二,政府主導力量重要性凸顯。由于農村地區資源有限,故需要借助政府推動。農村電商依靠政府招商引資,形成綜合發展力,如浙江麗水、浙江臨安模式等;第三,電商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電商的發展受到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的推動,其中最典型的“淘寶村”模式成為極富中國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集聚形態(崔麗麗、王驪靜、王井泉,2014;周應恒、劉常瑜,2018)?,F階段,依托大型電商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開發農村電商市場、優化農村市場環境仍是農村電商發展主流;第四,行業協會作用凸顯。行業協會作為推動電商發展的團體性力量,對農村電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甘肅成縣成立電商協會專門銷售核桃,集產品特色和行業協會力量于一體,極大地促進了該地電商的發展。
農村電商模式存在的問題
農村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對破解“三農”難題具有積極影響。但與此同時,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也積累了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制約農村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農產品同質化嚴重且缺乏質量標準認證。農產品質量認證一直是我國市場較為缺乏的內容,市場上擁有QS認證的農產品企業較少,農民產品質量意識淡薄,導致其很難建立品牌,“三品一標”的農產品魚目混珠充斥市場也導致了“劣幣驅走良幣”的現象發生。由于電商農產品缺乏質量標準認證,導致消費者難以判斷農產品質量的好壞,從而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意愿,這不利于農村電商長遠發展。
第二,電商人才缺乏。電商行業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國農村地區電商業務發展起步晚,其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缺乏,人才激勵機制不到位,較低的薪酬待遇難以滿足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從而導致了農村地區電商人才匱乏,最終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人才的缺乏使農村電商在發展的效率、格局、規模等方面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這進一步拉大了電商業務在城鄉不同地區發展的同步性,從而不利于農村市場的開發。
第三,農村金融支持滯后。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持,金融是農村電商發展的“血液”,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先導性資源。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因經濟發展滯后,其農村金融市場不發達,涉農金融機構對支持農村電商發展戰略認識仍處于初級階段。農村金融在平臺建設、融資服務模式效率、金融資源投放等方面均與城鎮地區具有較大差距,農村電商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其發展受到了阻礙。
第四,產品監管不到位。農村電商的核心是農副產品的在線銷售,故農產品的質量監管就顯得十分關鍵?,F階段,農村電商的產品沒有一個統一的監管機制,農村電商產品由于沒有受到完善的監管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這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保障產品質量是保障農村電商健康持續發展的第一環節,目前相關監管機制滯后于農村電商發展步伐,加強農村電商產品監管機制建設,強化產品質量意識,是促進農村電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此外,農村地區物流基礎建設發展滯后,農村地區受限于地理位置、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以鄉村公路為代表的基礎交通設施已不能滿足高效率的物流運輸需要,農村電商物流在可及性、可靠性、服務水平等方面都與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城鎮地區存在較大差距。與此同時,農村地區互聯網通信基礎建設不足,多數農村電商存在不通網、網速慢、收費貴等問題,這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農村電商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農村電商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優化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對進一步實現高效率電商發展格局作用顯著。農村電商發展對農民收入增加、消費升級、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農民就業水平的提升及農村金融服務能力等方面均產生積極影響。當前,我國農村電商形成了產業區域特色明顯、政府政策主導、電商企業發力及行業協會推動的多種發展模式。但是,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產品同質化嚴重、電商人才缺乏、農村金融支持滯后、產品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制約了農村電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需要通過多種措施有效化解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第一,推動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當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品牌效應不明顯、產品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難以保障等問題。對此,農村電商要構建自身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通過品牌化發展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力。農村電商品牌是構建農村電商產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村電商發展質量和層次的關鍵步驟。
第二,推動農村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保障產品質量。產品的安全問題關系到農村電商發展的生命,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對推動農村電商可持續健康發展十分關鍵。因此需要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形成有效約束,建立市場監督機制進一步強化產品質量意識,從而保障農村電商健康發展。
第三,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為農村電商提供更多的金融資源。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更多的鼓勵措施以促進更多的金融機構入駐農村市場,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需要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增強自身互聯網服務效率,切實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加強農村金融產品研發,與農村電商形成協同發展機制。
此外,政府還需加快推進農村人才培育機制,引導各類專業人才返鄉創業,下鄉支持農村經濟建設,同時還需要建設完善的人才福利保障機制,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有利環境。綜上所述,農村電商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保障其健康長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既要優化農村電商發展模式,也要不斷解決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成鋼.“互聯網+”下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2)
2.游士兵,張晴.農村電商發展對農民消費傾向的影響研究:刺激效應與增收效應[J].珞珈管理評論,2018(3)
3.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4)
4.崔麗麗,王驪靜,王井泉.社會創新因素促進“淘寶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證分析——以浙江麗水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4(12)
5.周應恒,劉常瑜.“淘寶村”農戶電商創業集聚現象的成因探究——基于沙集鎮和顏集鎮的調研[J].南方經濟,2018,V37(1)
作者簡介:張筑平(1962.11-),男,漢族,湖北黃陂人,碩士,貴州財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發展經濟學與農村經濟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