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逐漸呈現出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技能也成為當前廣大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也由此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仍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落后等諸多問題,導致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低、質量差。對此,本文將從注重交流與合作、以任務為驅動和采用情境教學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論述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和科學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提供有益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高策略
新課程改革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意味著初中信息技術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教學要求,即要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輸的教學傾向,改善機械訓練的教學現狀,強調和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進而不斷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不斷順應時代發展和課程改革的趨勢,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能和教學能力,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身心特點出發,不斷改進、優化與革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和模式,以切實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落實和推進新課程改革。
一、注重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合作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更加生動和活潑。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便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其次,教師則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合作欲望和動機,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展開問題的溝通、互動、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之間思維的互補與觀點的碰撞,從而實現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讓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幻燈片的整體設計》這部分知識時,在學習本節課程前,學生們對幻燈片的制作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為了促進學生們的共同進步,筆者為學生們看展了合作學習活動。首先,筆者對學生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以6人為一小組。通過小組的學習,學生們能夠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交流協作,完善自己認知。這樣一來,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交流與合作,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以任務為驅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任務驅動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能夠充分克服傳統機械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讓學生深入到知識形成過程中,切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術便可以根據信息技術知識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課堂任務,并以巧妙地方式向學生提出和布置任務,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圍繞著共同的任務深入的學習、分析、思考與探究,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原理、更快地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同時在探究任務的過程也能夠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圖文混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們掌握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以及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的方法,筆者結合本節課程的內容,為學生們布置了一些任務,然后讓學生們根據任務的引導,對本節課程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這一方式,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讓學生們對知識有了獨特的理解與認知。這樣一來,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筆者通過以任務為驅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采用情境教學,確立教學目標和任務
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首先需要確立教學的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并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將信息技術知識以圖像、動畫或者視頻等形式直觀地展示和呈現給學生們,以創設出直觀、演示情境,豐富學生的直觀感知和感性認識,并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word文檔的編輯》這部分知識時,為了確立教學目標和任務,筆者借助信息教師中教師系統,為學生們創設了的演示情境,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掌握word文檔的操作方法。在筆者演示的同時,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進行練習,讓學生們更好的鞏固知識,加深技能的掌握。這樣一來,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筆者通過采用情境教學,有效確立了教學目標和任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加強和優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發展素質教育和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動力。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再局限和落后于傳統之中了,而是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思想,運用合作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法和情境教學法等多種創新型的教學策略來優化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和升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最終促進學生信息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亞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05):47-48.
[2]沈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7(04):22-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