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談教師備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面對現在新課程的標準,對信息技術老師的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要求,對于新課程的要求,我們年輕教師該如何備課呢?首先作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先進理念的教法為根。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要求,把課堂教學經營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備課 新課程 優質課
從將近8個年頭上課、聽課的經歷中,深切感受到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體現了教學中探究性的學習;體現了小組合作的教學組織方式。但也有些方面做的不是太好,需要教師進一步努力的,要從備課抓起,需要提前備課,備教學、備學生。課堂是老師最好的天然實驗室,優質課評比中的每一堂課都傾注了上課老師很多心血,一次一次的嘗試,一次一次的修改教案、教學方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認真備課,有時還教得不完善,不備課就更無把握把課教好。
近年來,高中信息技術以全新的面目、全新的教學理念及新的教學指導思想面對學生。所以教師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學生怎樣學好信息技術課,學生如何讓理論結合實踐,實現手腦并用的教學理念,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我認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備課:
一、 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個軟件教與學的特點
由教學生“學會”變成教學生“會學”,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知識和學習實踐中自我篩選和設計目標,自己尋找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以及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的能力。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要改變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新的做、學、教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學宗旨。吃透新教材,備課過程中,只要發現學生有問題時及時用記錄逐一記錄下來,在講課和上機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指導及現在操作演示。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 以先進理念的教法為根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上好每一節課,要把每一節課都上成優質課,就要先解決“教什么”,如何“教”,在這個基礎上,然后再去落實“怎么教”。準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采取的對策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彌補遺忘,增強記憶,而且可以相應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條件等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三、采取多種手段,及時鞏固課堂知識。
?。?)少講多練。因為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涂,講了一節課不如操作10分鐘。所以我認為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通過精心導入,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后講授學習內容和方法。最后鞏固練習。
(2)分段教學。分段練習的方法,教師先講授一段知識,然后讓學生練習,完成后再講授下一段知識,再讓學生練習。能過這種方法,能證學生及時吸收教學內容,及時消化。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是學好每一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四、備課要精選教學內容
走進教材:①吃透教材,感悟文本。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②把握要求。明確目標。③瞻前顧后,溝通聯系。要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不僅要重視每一課學習目標的制定,更要注重單元目標的制定,這樣才能使單元的整體目標和每一課的具體目標相互融合,使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持續、穩步發展。④合理舍棄,突出重點。在學生過程中如何遇到超難度的題,要學會適當的放棄,把自己會的知識答好答對,把握好重點、難點。
五、活化教材
新課程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努力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動態化、情境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將教材內容情境化。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預設,能夠通過情境恰當的引入主題,使學習內容立竿見影,并努力使其更具挑戰性和感染力。
?。?)將靜態知識動態化。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的,因為我們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靜態內容動態化,通過視頻或動畫將靜態知識點以活靈活現的畫面展現出來,使教材中的靜態知識更加操作化、活動化。其實,每一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是一個深學生歡迎的老師,都渴望自己不辱使命,這就為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之所以在課堂教學上呈現出差異,除個人修養、氣質、天賦、能力不同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是否精心備課。如何備好課?不是課前倉促準備就能完成的,厚積才能薄發。知識需要日積月累,只有不間斷的學習、讀書,才能“腹有詩書氣自化”。另外,還要不間斷地向同事學習,甚至于向學生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
參考文獻:
[1]《普通技術課程標準解讀》 顧建國,李藝,董玉琦
[2]《走進新課堂-----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3]《新課程怎么教得精彩》方國才,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4]胡秀琴《走進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現場》[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63
[5]吳軍其《新理念信息技術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3.
[6]《信息技術基礎》[M].上??萍冀逃霭嫔?009:6
[7]方國才《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