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7—2018)》研究概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由福建師范大學、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聯合攻關,由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組織研究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7—2018)》黃皮書(簡稱黃皮書)2018年11月21日在北京發布。該黃皮書顯示:美國、德國、英國位列G20成員的前三甲,其中中國在G20中排名第7位,是G20中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該黃皮書根據G20各成員創新發展的實際,構建了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由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33個三級指標組成)和數學模型,對2015—2016年G20各成員國的國家創新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可以為G20各成員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二十國集團 國家創新競爭力
一、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分析
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孰強孰弱,日前已見分曉。2018年11月21日,由福建師范大學、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聯合攻關,具體由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組織研究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7—2018)》黃皮書(簡稱黃皮書)在北京發布,這是該課題組連續發布的第六部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報告。該黃皮書顯示:美國、德國、英國位列G20成員的前三甲,其中中國在G20中排名第7位,是G20中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該黃皮書根據G20各成員創新發展的實際,構建了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由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33個三級指標組成)和數學模型,對2015—2016年G20各成員國的國家創新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可以為G20各成員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據悉,該《黃皮書》是在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充實完善國家創新競爭力的理論內涵,緊密跟蹤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人文地理學等多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深入分析當前G20各成員國家創新競爭力的特點、變化趨勢及動因,按照科學性、客觀性、系統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則,建立起比較科學完善、符合各成員國國情的創新競爭力指標體系及數學模型。課題組運用所構建的指標評價體系和數學模型,采集了各成員國的最新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統計數據,對2015—2016年間G20中的19個國家(注:本報告選擇G20中的國家作為比較對象,由于歐盟作為一個聯合體,因此沒有不納入評價范圍)的創新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比較分析和評價,深刻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國家創新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追蹤研究G20內部各國創新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為世界各國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2016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處于第一方陣(1~5位)的依次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排在第二方陣(6~10位)的依次為:韓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處于第三方陣(11~15位)的依次為: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處于第四方陣(16~19位)的依次為:南非、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亞。
2015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處于第一方陣(1~5位)的依次為: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排在第二方陣(6~10位)的依次為:法國、澳大利亞、中國、意大利、加拿大;處于第三方陣(11~15位)的依次為:土耳其、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南非;處于第四方陣(16~19位)的依次為:阿根廷、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亞。
2015—2016年,共有13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位發生變化,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法國,上升了2位;中國、加拿大、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均上升了1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土耳其,下降了3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南非均下降了1位。此外,南非和阿根廷發生了跨方陣變動,即南非由第三方陣下降到第四方陣,阿根廷由第四方陣上升到第三方陣。
從綜合得分情況看,2015—2016年G20大部分成員的創新競爭力得分整體上呈略微下降趨勢,共有15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下降,4個國家得分上升,最終使得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下降了2.3分。有7個國家的得分下降明顯,降幅均在3分以上;其中意大利的下降幅度最大,達到9.3分。美國和加拿大的得分上升比較明顯,分別上升了1.9分和1.0分。通過對比2015—2016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變化情況可以發現,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導致各國在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快速下降。在今后的創新實踐中,G20各國需要重點關注創新投入和產出的增加、創新效率的提升和創新的可持續性,同時也要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改善創新環境,有效阻止國家創新競爭力的下降。
從綜合得分及其分布情況看,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呈階梯狀分布,且差異較大。2016年,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達到70分以上,其余國家均低于50分;其中,有8個國家介于40~50分,1個國家介于30~40分,6個國家介于20~30分,3個國家介于10~20分。當然,各個得分區間段內的各個國家得分差距還是比較小的。例如2016年,得分在40~50分區間的8個國家的得分非常接近,最高是德國,最低是加拿大,兩者得分相差7.0分。但整體來看,各個國家得分差距非常明顯,美國得分最高為73.9分,遠遠超過其他所有國家,其他國家得分均沒有高于50分。得分最低的印度尼西亞只有15.2分,印度也只有16.2分,與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得分差距非常大。
國家創新競爭力較高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9個發達國家全部處于第一方陣和第二方陣,只有排在第7位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比較好,創新投入、創新人才資源和創新制度環境優勢明顯,因此,這些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也比較強。國家創新競爭力較低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集中分布在第三和第四方陣。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在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效益等方面都還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的差距,需要花大力氣來改變這種狀況,不斷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從整體得分的變化情況來看,2016年,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最高得分為73.9分,比2015年上升了1.9分;最低得分為15.2分,比2015年下降了0.9分;平均分為36.2分,比2015年下降了2.3分。這表明G20國家整體的創新競爭力水平下降明顯。反映在二級指標上,則是所有二級指標的得分均下降,其中,創新投入競爭力的得分下降最快,平均分從2015年的34.7分下降到2016年的29.8分,下降了4.9分;創新產出競爭力的得分也下降明顯,下降了4.5分;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平均分分別下降了0.2分、1.7分和2.2分。
通過對比2015—2016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變化情況可以發現,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導致各國在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快速下降。在今后的創新實踐中,G20各國需要重點關注創新投入和產出的增加、創新效率的提升和創新的可持續性,同時也要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改善創新環境,有效阻止國家創新競爭力的下降。
從G20各方陣的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平均得分情況看,2016年,第一方陣與第二方陣的平均得分相差較大,兩者相差10.7分,得分比差為1.25:1;第二方陣與第三方陣的平均得分相差更大,兩者相差17.0分,得分比差為1.66:1;第三方陣與第四方陣的平均得分相差相對較小,兩者相差7.0分,得分比差為1.37:1。第一方陣與第四方陣的差距則非常大,得分比差達到2.83:1。此外,所有方陣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均有下降,其中,第二方陣的平均得分下降幅度最大,達到3.2分,第一方陣和第四方陣的下降幅度也很大,分別下降了2.9分和2.4分。還有,2015—2016年,有些方陣的個別二級指標的得分變化很大,例如第二方陣的創新投入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分別下降了7.0分和7.9分;第四方陣的創新產出競爭力下降了7.3分。
從2015—2016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排名在世界六大洲、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以及“金磚五國”中的平均得分及其變化情況看:除了北美洲和南美洲外,其余各大洲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均下降。其中,歐洲的下降幅度最大,達到4.3分;大洋洲和亞洲的下降幅度也比較大,分別下降了2.7分和2.6分。具體情況如下:
二、G20各成員國國家創新競爭力在世界六大洲的評價分析注: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亞,非洲只有南非一個國家,此處略去。
G20中所屬北美洲的3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排位差距非常大。2015—2016年,美國始終排在第1位,處于第一方陣;加拿大的排位上升了1位,仍處于第二方陣;墨西哥的排位保持不變,排在第17位,仍然處于第三方陣。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G20國家中所屬北美洲的3個國家內部的差距也非常明顯。2016年,美國的得分為73.9分,加拿大為41.8分,墨西哥僅為19.9分,比差為3.7:2.1:1,差距非常大??偟膩砜矗泵乐奕齻€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位比較穩定,平均得分為45.2分,在六大洲中最高。這主要得益于美國的影響,極大地拉高了北美洲地區的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
G20中所屬南美洲的2個國家。阿根廷和巴西分別處于第四方陣和第三方陣。2015—2016年,阿根廷的排位從第16位上升到第15位,巴西則從第13位上升到第12位。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兩國的差距也比較小。其中,2016年,巴西的得分為26.3分,阿根廷為24.7分,僅相差1.6分,比差為1.07:1??偟膩砜?,南美洲2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位有所變化,平均得分為25.5分,整體創新競爭力處于下游水平,在六大洲中僅比非洲略高。
G20中所屬歐洲的6個國家。歐洲這6個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的排位差距比較大,橫跨了3個方陣。2016年,既有處于第一方陣的法國、德國和英國,也有處于第二方陣的意大利,還有處于第三方陣的土耳其和俄羅斯;G20中排在第14位的土耳其與排在第2位的德國,相差了12位。個別國家的排位變化比較大,2015—2016年,土耳其下降了3位,法國上升了2位,意大利和俄羅斯的排位變化了1位。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歐洲6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差距也比較大。其中,2016年,最高分德國為48.8分,最低分土耳其為25.0分,前者是后者的1.95倍??偟膩砜矗瑲W洲個別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位變化較大,平均得分為38.9分,整體創新競爭力處于上游水平。
G20中所屬亞洲的6個國家。亞洲這6個國家(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排位差距比較大,橫跨了4個方陣。2016年,日本處于第一方陣,中國、韓國處于第二方陣,沙特阿拉伯處于第三方陣,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處于第四方陣;G20國家中排在第19位的印度尼西亞與排在第5位的韓國相差了14位。2015—2016年,中國、日本、韓國和沙特阿拉伯的排位均變化了1位,而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排位未發生變化。從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得分來看,亞洲6個國家的差距也比較大。其中,2016年,最高分日本為48.1分,最低分印度尼西亞為15.2分,前者是后者的3.17倍??偟膩砜矗瑏喼?個國家的整體國家創新競爭力排位變化較小,平均得分為33.0分,國家創新競爭力整體處于中等水平。
三、發達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從綜合得分及其變化來看,9個發達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都比較高,2016年平均得分達到48.5分,是新興市場國家平均得分的1.93倍;各個發達國家的得分均高于30分,美國達到73.9分,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除美國外,各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差異不大,標準差只有10.1。但有7個國家的得分出現了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意大利,下降了9.3分,德國和英國下降也比較快,分別下降了5.6分和5.4分。這使得發達國家整體的創新競爭力水平下降了3.3分。 從綜合排位及其變化來看,9個發達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名都很靠前,均處于第一方陣和第二方陣,而且第一方陣都被發達國家所占據,其中美國穩居第1位。各國的排位相對比較穩定,變化幅度較小,變化幅度最大的是法國,上升了2位,加拿大上升了1位,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均下降了1位。
從二級指標得分及其變化來看,發達國家的各個二級指標得分都比較高,除了創新產出競爭力外,其余4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均在40分以上,遠高于新興市場國家。但是5個二級指標的平均分均下降,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下降幅度都很大,分別下降了5.8分、5.6分和5.3分;創新基礎競爭力和創新環境競爭力的平均分下降較少,分別下降了0.8分和2.5分。最終整體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分下降了3.3分。2016年,創新投入競爭力和創新產出競爭力的標準差比較大,分別達到16.4、19.0,說明這兩個指標是導致各國創新競爭力差異的主要因素。
從二級指標的排位及其變化來看,各國二級指標的排位均比較靠前,但也有個別國家的個別指標排位比較靠后。例如,2016年法國的創新環境競爭力排在第10位,日本的創新持續競爭力排在第12位,意大利的創新產出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分別排在第13位和第14位。整體來看,二級指標的排位比較靠前或者比較均衡的國家,它們的綜合競爭力排位也比較靠前,例如美國和德國。
總體來說,發達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水平比較高,排位比較靠前,且比較穩定。
四、新興市場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從綜合得分及其變化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相對較低,2016年平均得分只有25.1分,遠低于發達國家,比2015年還下降了1.5分;除中國外,其余國家的得分均低于30分,最低的印度尼西亞只有15.2分;各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差異不大,標準差只有8.1。此外,10個新興市場國家中,有7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出現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印度,下降了5.4分;土耳其的下降幅度也比較大,下降了4.1分。只有巴西和阿根廷的得分略微上升,分別上升了0.2分和0.1分。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新興經濟體整體的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下降了1.5分。
從綜合排位及其變化來看,10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名都比較靠后,只有中國處于第二方陣,其余國家則處于第三方陣或第四方陣。中國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佼佼者,2015年和2016年分別排在第8位和第7位,得分也遠高于其他國家。各國的排位相對比較穩定,變化幅度不大,排位變化最大的是土耳其,下降了3位,中國、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南非的排位變化均為1位,而墨西哥、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排位保持不變。
從二級指標得分及其變化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的各個二級指標得分都比較低,除了創新環境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外,其余3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均在30分以下,遠低于發達國家。5個二級指標中,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平均分分別上升了0.4分和0.7分,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競爭力的平均分分別下降了1.1分、4.0分和3.5分。2016年,創新環境、創新投入競爭力和創新產出競爭力的標準差比較大,分別達到13.1、12.7和16.4,是導致各國創新競爭力差異的主要因素。
從二級指標的排位及其變化來看,各國二級指標的排位均比較靠后,但也有個別國家的個別指標排位比較靠前。例如,2016年中國的創新產出競爭力和創新投入競爭力分別排在第2位和第5位,俄羅斯的創新環境競爭力排在第4位。整體來看,二級指標的排位比較靠前或者比較均衡的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排位也比較靠前,例如中國、俄羅斯;而二級指標排位靠后的國家,它們的綜合競爭力排位也比較靠后,例如印度尼西亞、印度。
總體來說,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水平比較低,排位比較靠后,變化不大,總體競爭力水平略有下降。
五、“金磚五國”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從綜合得分來看,2016年,金磚國家的平均得分為27.0分,比2015年下降了2.0分。中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遠高于其他國家,是唯一一個得分高于40分的國家。金磚國家的得分差異比較大,得分比差為2.84:1.76:1.53:1.23:1。俄羅斯、巴西的得分均高于20分,分別為28.4分和24.7分,而南非和印度的得分均低于20分。
從綜合得分變化來看,只有巴西的得分上升,其余4個國家得分均下降。其中,印度下降最快,下降了5.4分;其次為南非,下降了2.8分。最終使得金磚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整體得分下降了2.0分。
從綜合排名來看,2015—2016年,中國是唯一一個處于第二方陣的國家,而俄羅斯和巴西處于第三方陣,南非和印度處于第四方陣。
從二級指標得分及其變化來看,金磚國家的創新環境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得分相對較高,分別達到40.4分和31.3分,而創新投入競爭力的得分最低,僅為16.1分。5個二級指標中,除創新基礎競爭力的得分上升外,其余4個指標均下降,其中,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得分下降明顯,分別下降了3.3分、3.4分和3.7分。最終使得金磚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整體得分下降了2.0分。
從二級指標的排位及其變化來看,各國二級指標的排位處于中等靠后位置,但也有個別國家的個別指標排位比較靠前,例如2016年中國的創新產出競爭力和創新投入競爭力分別排在第2位和第5位。整體來看,二級指標排位靠后的國家,它的綜合競爭力排位也比較靠后,例如印度。
總體來說,金磚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排位比較穩定,總體競爭力水平有所下降,而這主要是由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快速下降引起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