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慢性胃炎(CG)是以胃粘膜慢性炎癥為表現的消化系統常見病之一,多種病因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其中最常見的致病菌為幽門螺旋桿菌。當今,西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普遍存在耐藥現象,而中醫藥在這方面有一定優勢。因而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慢性胃炎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推廣。
  [關鍵詞]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146—01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臨床表現以消化不良癥狀為主1。目前,西醫學對于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機還尚未完全清楚,多種病因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其中以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這種病原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稱為幽廣]螺旋菌感染性慢性胃炎[2),相關調查顯示本病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3]。大量研究觀察發現Hp感染也可以導致胃癌的發生致病[4]。因此,根除Hp不僅可以治療胃中的炎癥反應,對防治胃癌也具有重要意義[5]。目前Hp對于西藥的耐藥現象愈發嚴重,尋求有效根除Hp的方案愈發急迫。近些年,更多的醫學者將目光轉向中醫,中醫通過“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在根除Hp的治療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1 病因病機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發病的內在因素主要是脾胃虛弱,正如《脾胃論》所云:“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徐經世16]教授通過長期臨證實踐得出治療本病要將健運脾胃貫穿于治療始終,這樣胃內黏膜得以修復。蔣興偉[71等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得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虛肝郁所引發,脾胃升降出入失調則會產生一系列消化系統癥狀。馮玉彥等[8]通過臨宋觀察研究得知胃絡瘀血證和脾胃濕熱證是幽廣]螺旋桿菌感染性胃炎發病率最高的證型。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發病的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濕熱之邪困乏脾土,可兼夾它邪,虛實夾雜,病情反復,纏綿難愈。崔教授[9]認為胃粘膜受到Hp感染后與中醫所論述的胃腑受到外在邪氣所侵犯是一個道理,它們均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羅曉韻[10]通過臨床觀察研究發現HP感染與濕熱邪氣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且兩者之間相互影響,濕熱之邪過剩有助于HP的感染,Hp感染后有助于濕熱的產生。
  2 中醫治療進展
  近些年,隨著本病患病率的逐年增高,中藥根除Hp感染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相關研究表明中藥對于治療本病具有一定的價值,適合廣泛在臨床上推廣。根據本病的病機是以脾胃虛弱為本,兼以濕熱、肝郁、痰濁為標的本虛標實之證,在治療上也應該以健脾運胃、清化濕熱、疏肝解郁、化痰降濁為原則加減用藥。臨床上常用黃芪、黨參等藥健脾益氣;黃連、黃芩等藥清熱解毒;柴胡、郁金等藥疏肝解郁?,F代藥理研究中藥的清熱解毒就相當于西藥的抗生素,對幽門螺旋桿菌有較大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白宇寧等[1]在臨床治療本病時常習慣用清熱解毒之品,如:三黃、公英、梔子、地丁等,這些中藥都有一定抑制Hp活性的作用。劉清華等[12]通過動物實驗觀察研究發現,公英、地燈等藥能很好的殺滅實驗中小鼠胃腸道的HP。賈建輝[13]將納入標準的HP感染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大黃瀉心湯加減,對照組給子抗生素治療,結果表明中藥湯劑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后HP轉陰性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3 中西醫結合根除Hp的進展
  由于中醫和西醫在治療Hp感染性慢性胃炎方面都其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因此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本病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趙琳[141將納入標準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中藥黃芪建中湯加減聯合西藥阿莫西林,對照組給予單純的西藥阿莫西多林,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HP轉陰性明顯高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房靜遠,劉文忠,李兆申,等.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3,27(2):58—63.
  [2]李哲.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中醫證型及舌象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3]張萬岱,胡伏蓮,蕭樹東,等,中國自然人群H.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0,15(5):265—270
  [4]陳愛梅.中西醫結合與標準三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療效對比[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8):2086—2087.
  [5]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全國幽門螺桿,劉文忠,謝勇,等.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胃腸病學,2012,51(10):832—837.
  [6]張國梁,李艷,李永攀,等.徐經世調節內環法治療Hp相關性胃炎思路初探[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10):925—926.
  [7]蔣興偉,張曉,良尹健.中醫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慢性淺表性胃炎6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6):176—177.
  [8]馮玉彥,楊倩,劉建平,白海燕,胡冬菊.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證型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關性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8):754—755.
  [9]王開成.崔金海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J].四川中醫,2013,31:13—14.
  [10]羅曉韻,李賀元.脾胃濕熱證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研究[J].河南中醫,2011,31(10):1090—1091.
  [11]白宇寧,張潤順,朱昱翔,等.從脾虛絡阻毒損辨治慢性蔞縮性胃炎及癌前病變.中醫雜志[J].2013,54,(1):26—27.
  [12]劉清華,林淵,邱頌平.單味中藥散劑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實驗研究[J].福建中醫藥,2011,42(2):49—52.
  [13]賈建輝.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油門螺旋桿菌陽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3):135.
  [14]趙琳,孟國瑋,解志堅.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9例[J].中國中醫藥,2009,7(1):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6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