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精濁病和陽痿病理論與臨床創新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陽痿病(從肝論治、陽痿陰虧論、陰莖中風學說)和精濁?。ū骟w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精室理論、從瘡瘍論治、微觀辨證)為例,介紹現代中醫男科學在理論和實踐創新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為廣大中醫男科學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醫男科學;理論;實踐;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R27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5-0035-03
中醫男科學起源較早,在《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古籍中即有相關男性生理病理變化和疾病治療的記載,明清時期亦有《傅青主男科》、《陽痿論》等男科專著的問世,但直至20世紀末在王琦、徐福松、曹開鏞等創始人的帶動下學科才得以真正形成[1]。在全國中醫男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下,中醫男科學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創新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現以陽痿病(勃起功能障礙)和精濁?。郧傲邢傺祝槔M行簡要介紹。
1 陽痿病
1.1 從肝論治 國醫大師王琦教授根據現代男性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同時多抑郁、多焦慮等發病特點提出了陽痿病的發病多責之于肝,同時根據肝藏血、主疏泄、主宗筋,陰莖的快速充血依賴于肝血在肝氣的疏導下而發揮作用,提出了從肝論治陽痿病的治療原則[2-3]。在此基礎上,王琦教授根據臨床驗方創制了疏肝益陽膠囊(蒺藜、柴胡、蜂房、地龍、蛇床子等),經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其對勃起功能障礙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不僅提高了陰莖勃起的硬度同時改善了性欲[4-7]。目前,疏肝益陽膠囊在國內已廣泛用于勃起功能障礙、男性不育癥等疾病的治療,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8-9]。
1.2 陽痿陰虧論 古文獻中記載陽痿多以陽虛為主,如《重訂濟生方·虛損論治》指出“五勞七傷,真陽衰憊……陽事不舉”,而以陰虛立論者較少。全國名中醫徐福松教授根據“陽化氣,陰成形”理論指出,陰為陽之基,陽為陰之使,若陰精虧損,則陽無所振,陰損及陽,導致陽痿,此陰虛成痿之原由[10]。由此,徐老強調陽痿的治療不能單一以壯陽為主,根據其臨床用藥經驗,創制了經驗方二地鱉甲煎(生地黃、熟地黃、菟絲子、茯苓、枸杞子、五味子、鱉甲、牡蠣、金櫻子、牡丹皮、丹參、桑寄生等),治以陰中求陽,從而達到陰陽協調[11-13]。經臨床應用證實,二地鱉甲煎對于腎陰虛型勃起功能障礙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能有效改善陽痿患者的勃起硬度和性交滿意度并提高信心,相關理化指標亦得到顯著改善[14-16]。
1.3 陰莖中風學說 李海松教授通過分析陽痿病的發病特點(陰莖廢用、與情緒波動有關、發病年齡等)認為其與中風相似,此外兩者病理因素(風、火、痰、氣、虛、瘀)和核心病機特點(虛和瘀)亦相似,同時結合其臨床治療經驗以及相關現代醫學研究,提出了“陰莖中風”學說,屬中經絡范疇[17]。根據上述學說,李海松教授提出了大方復方、攻補兼施,化瘀通絡、貫穿始終,固本培元、重視扶正,疏肝解郁、標本兼顧等治療陽痿病的基本原則[18]。經臨床研究證實通過從風、從絡論治陽痿病,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增加了夫妻雙方的性生活滿意度,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19]。
2 精濁病
2.1 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 王琦教授創立了中醫體質學說,同時提出了體質可分、體病相關和體質可調的體質三論,使得中醫體質學說在各科疾病的防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20-21]。根據其多年臨床應用經驗,在體質、疾病、證候三者之間內在聯系的前提下,根據體質三論以辨體論治為核心,將辨體、辨病、辨證密切結合進行綜合臨床運用,又進一步提出了辨體-辨病-辨證的創新診療模式[22-23]。根據該診療模式將精濁病分為血瘀質(復元活血湯)、濕熱質(二妙丸、當歸貝母苦參丸)、氣郁質(柴胡疏肝散、金鈴子散)、陽虛質(暖肝煎、天臺烏藥散)和陰虛質(芍藥甘草湯)等幾種體質進行分型治療,從而更客觀和全面地把握了疾病的本質規律和發病特點,不僅豐富了臨床診療思維,而且提高了臨床療效[24]。
2.2 精室理論 《素問·五臟別論》指出:“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腑”。其中“女子胞”指女性子宮、卵巢等內生殖器官,而與女性相對應的男性的“精室”(前列腺、精囊、睪丸等生殖器官)并無記載。王勁松、徐福松、曾慶琪等教授從精室的功能、與臟腑經絡的關系以及精室的病證特點,提出“精室”當為奇恒之腑[25]。此后,全國各地學者對此進行廣泛深入研究,其共識為精室藏精(來源于腎精)主生殖,男子督、任、沖三脈起源于精室,精室屬奇恒之腑[26-29]。其對于精濁病的治療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主要為:①將精濁病作為奇恒之腑之病變看待,攻補兼施,調整其“藏泄”功能;②重視調整經絡的功能,尤其是督、任、沖三脈,可配合針灸、艾灸等提高療效;③對于育齡期男性尤其要重視對生育功能的調護,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④精室所藏之精來源于腎的先天之精,因此要重視對腎臟功能的調護[30]。
2.3 從瘡瘍論治 秦國政等教授分析精濁病的病因(外感和內傷)、發病機理(局部引流不暢和微循環障礙)和臨床表現(腫痛、分泌物等)均極為相似,因而提出了從瘡瘍論治前列腺炎的治療法則[31]。同時總結了立論瘡瘍、辨病治療,綜合辨證、分期論治,整合“三法”、重在“消托”,重視局部、兼顧整體,重視微觀、兼顧宏觀,衷中參西、增強療效的辨治思路[32]。此外,對常用的古方、驗方和常用中藥進行系統分析歸類,將精濁病按照熱蘊精室(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飲)、濕熱互結(四妙散合柴胡勝濕湯)、氣滯血瘀(四妙散合枸橘湯、通精活血湯)三個主要證型進行分型論治,同時結合患者的個體特點配合適當的外治療法。
2.4 微觀辨證 曾慶琪教授團隊通過對精濁病患者進行B超、前列腺液常規檢查,采集前列腺指診(大小、質地、壓痛)和前列腺液常規(白細胞和卵靈脂小體水平)相關參數,分析其和精濁病患者中醫證候的相關性。研究結果提示相關理化指標與對應的中醫證型具有較好的關聯性,可以用來輔助精濁病的中醫辨證分型[33-35]。此外,曾慶琪教授團隊通過長期臨床觀察,分析總結了精濁病各類中醫證型的相關肛門指檢情況(形態、大小、質地、表面是否光滑、中央溝情況、有無結節、活動度、是否有壓痛等一般信息,以及寒熱、潤燥、虛實等用于指導中醫辨證的相關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將其稱為為“前列腺切診”。是對中醫傳統診法-“切診”的有效補充,具有較高的理論創新價值[36]。兩種方法互為補充,為臨床癥狀較少或復雜的精濁病患者的中醫辨證提供了可靠的參考。 3 小結
慢性前列腺炎和勃起功能障礙發病率逐日增高,然而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西醫治療療效欠佳,中醫藥具有較大的特色和優勢,能較好地減輕臨床癥狀,有效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大有可為之處。
中醫男科學作為后起之秀,通過老一輩專家經驗的基礎上傳承創新和全國中醫男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為廣大男性朋友的生殖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徐福松.徐福松實用中醫男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2-9.
[2]王琦.王琦男科學.[M].2版.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9.
[3]王琦.宗筋論[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21(10):579-581.
[4]王濟,王琦,劉保興,等.疏肝益陽膠囊對動脈性勃起功能障礙大鼠VEGF,IGF及Akt1激酶表達的影響[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2,18(2):86-90.
[5]王濟,劉保興,李東桓,等.疏肝益陽膠囊對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大鼠ET和CX43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12):15-17.
[6]王琦,倪平,吳衛平,等. 疏肝益陽膠囊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作用機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58-63.
[7]王琦,楊吉相,李國信,等.疏肝益陽膠囊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7(4):72-75.
[8]粟龍,黃臻,甘志勇,等. 中西藥聯合補腎疏肝,活血通絡法治療勃起功能障礙[J].中國性科學,2018,27(5):107-110.
[9]史亞磊,張敏建,程宛鈞,等.疏肝益陽膠囊治療肝郁腎虛型弱精子癥的臨床研究[J].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5,21(7) : 634 -636.
[10]徐福松,趙偉,章茂森.男科疾病臨證思辨[J].江蘇中醫藥,2017,49(10):1-6.
[11]黃健.徐福松教授論治勃起功能障礙學術思想總結[J].云南中醫中藥志,2016,37(12):8-10.
[12]應薦. 徐福松治療陽痿思想探析[J].湖北中醫雜志,2002,24(6):12-13.
[13]林宏洋. 徐福松教授治療男子性功能障礙臨床經驗及用藥特點[J].中醫藥研究,2001,17(2):32-33.
[14]黃健,徐福松.二地鱉甲煎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腎陰虛證臨床觀察[J].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2,18(12) : 1143-1146.
[15]周華,孫志興,項子良.二地鱉甲煎聯合他達拉非治療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35例[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5):491-493.
[16]禹思明,林鳴. 二地鱉甲煎配合他達拉非治療陰虛火旺型男性勃起功能障礙57例[J].陜西中醫,2013,34(3):322-323.
[17]李海松,馬健雄,王彬,等.陰莖中風探討[J].中醫雜志,2015,56(23):2064-2066.
[18]王繼升,宮僖浩,李本志,等.李海松教授治療陽痿臨床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12(9):1199-1201.
[19]莫旭威,李海松,王彬,等. 陽痿從風論治[J].環球中醫藥,2014,7(1):43-46.
[20]王琦. 中醫體質學說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2):6-15.
[21]王琦, 盛增秀.中醫體質學說[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 1982.
[22]楊正,馬明越,王濟,等.“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的創建與臨床應用[J].現代中醫臨床,2017,24(3):9-12.
[23]王振宇,姚海強,王琦,等.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的臨床運用[J].中醫雜志,2016,57(22):1921-1924.
[24]Donna May Winges,姚海強,李玲孺,等. 國醫大師王琦教授“三辨模式”論治前列腺 疼痛綜合征思路[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9):3559-3562.
[25]王勁松,査安生. 略論精室當為奇恒之腑[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2(3):8-9.
[26]章增加.試論精室理論的源流、實質及其意義[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14(11):826-827.
[27]鄭東利,廉印玲,趙衛.精室為奇恒之腑的臨床意義[J]. 中華男科學雜志,2006,12(7):660-661.
[28]王勁松.論精室歸屬奇恒之腑的意義[J].遼寧中醫雜志,2004,31(7):554.
[29]鄭東利,裴海清,孟偉等.精室為奇恒之腑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J].光明中醫,2009,24(1):167.
[30]朱勇,陳強,楊凱,等. 精室理論在慢性前列腺炎臨床治療中的指導意義[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3):1224-1226.
[31]中華中醫藥學會男科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基于瘡瘍理論論治慢性前列腺炎專家共識[J].中醫雜志,2017,58(5):447-450
[32]秦國政,張富剛,董保福.從瘡瘍論治慢性前列腺炎簡論[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12):1597-1601.
[33]Zhu Y, Gu YX, Yue J,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Routine Parameters of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nd 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of Chronic Prostatitis[J]. Integr Med Int, 2016(3):106–112.
[34]朱勇,曾慶琪,施勇,等.前列腺指診和前列腺液常規參數與CP 中醫證型的相關性[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2):507-509.
[35]曾慶琪.朱勇.楊凱,等.慢性前列腺炎微觀辨證[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7):5-7.
[36]朱勇,劉正建,曾慶琪,等.前列腺切診初探[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11):2253-2254.
(收稿日期:2019-01-09 編輯:陶希睿)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