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臭氧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微創臭氧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從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患有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患者50例,以隨機方式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25例/組。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模式治療,實驗組患者實施微創臭氧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不同治療方案實施介入后,對比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采取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為76%,而采用微創臭氧治療的實驗組患者為92%,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患者采取微創臭氧治療,改善了患者臨床肢體不適感,且具有創傷小,疼痛輕等優勢,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關鍵詞]微創臭氧;腰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50—02
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已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伴隨病情發展會導致腰椎側凸、腰部活動受限,嚴重者則會引發肢體功能障礙,應結合臨床癥狀及時介入治療方案。微創有氧是醫學進步的產物,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治療手段,治療痛苦極小,且再次復發的概率也較低,效果極為顯著。因此,本文針對微創臭氧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選取從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患有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50例患者,做出以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調查統計所選取的50例患者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患有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25例1組。對照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齡均在25~55歲,平均年齡(50.05±5.12)歲,患病時間為4~15個月,平均病程為(10.17±5.08)個月;實驗組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齡均在31~59歲,平均年齡(54.11±4.89)歲,患病時間為5~17個月,平均病程為(12.47±4.61)個月。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確診患有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同時排除患者患有其他重大心腦血管疾病。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姓名、性別和各項基本指標等基線資料比較和分析,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手術流程、注意事項及護理方案均在患者及家屬知情下操作,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患者均行不同治療方案,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方法治療,主要予以牽引、按摩、推拿以及皮下止痛療法。實驗組患者則采取微創臭氧治療,具體實施治療方案如下:首先,患者采取側臥位體式,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所采用的麻醉藥物為0.5%濃度的利多卡因;其次,利用CT對記住中旁線進行穿刺,并將60%濃度的25ml臭氧注射到椎間盤內;最后,采用復方倍他米松進行局部密封?;颊咴谛形摮粞醮┐虝r要注意穿刺速度和角度,避免傷害到神經。同時,患者在治療后應謹遵醫囑,臥床休息,合理安排作息和飲食,在醫護人員指導和引導下進行適當康復訓練。
1.3 療效判定
根據患者實施不同治療方案后,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患者治療效果做出評價和總結。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疼痛感消失,肢體功能、日常生活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有所減輕,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逐漸恢復正常;無效:無任何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1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在治療期間采取兩種治療方法,針對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分析和統計。對照組患者為為76%,實驗組患者為92%,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腰間盤突出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推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組織從破裂突出位置作用于后方或椎管內,并壓迫或刺激相鄰的脊神經,腰部受到多方作用引發疼痛。而椎管狹窄是各種原因引起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導致疼痛、麻木、肢體無力?;加醒g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不僅會導致患者神經功能障礙,嚴重者會造成肢體功能障礙,影響生活質量。
常規的按摩、推拿、牽引等治療方法,只是起到緩解作用,但治標不治本。伴隨醫療技術發展,微創臭氧成為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主要手段。微創臭氧是第四代椎間盤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具有“綠色療法”的美譽,是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理想方法。它與傳統治療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超氧消融屬于自然療法,創傷極小,主要作用于髓核,對其他組織無影響。它通過CT精準定位,通過穿刺針進入椎間盤后,注入濃度精確的超氧到病灶,利用超氧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對組織內的蛋白多糖達到瞬間氧化的目的,實現對髓核細胞的破壞,從而造成了但多白糖的功能上市。髓核組織不能承受滲透壓,就會造成水分喪失,從而改變了椎間盤內的壓力,減少了對神經的壓迫,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兩組患者在治療效果的分析統計,予以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6%,采取微創有氧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由此可見,針對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疾病,采取微創有氧治療,效果顯著,有效的避免了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降低了患者再次復發的概率,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田海寶.射頻消融加臭氧注射微創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4):74±76.
[2]李壽龍.探討微創臭氧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9):44.
[3]張雷.微創臭氧治療腰間盤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狹窄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8):3589±35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