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在對高中音樂課程內容和高考課程內容展開分析的基礎上,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探討了藝術修養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學生審美教育與基礎教育、音樂教育育人和育才的關系,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程;高考課程;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過去高考制度下,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之間缺乏聯系,以至于高中音樂課程未能得到足夠重視。新高考制度的建立,增強了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的聯系,體現出了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在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要地位,也展現出了學生審美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還應加強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關系研究,以便對高中音樂教育產生深入認識,達到課程教學要求。
一、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
在高中教育階段,音樂課程屬于“必修課”,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得到了貫穿。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音樂課程包含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等部分。[1]其中,音樂鑒賞屬于必修課程,其余課程屬于選修性內容,帶有明顯實踐性傾向。
按照新高考考試制度,在高考課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進行課程選擇,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可以在物理、化學、歷史、生物、思想政治等科目中進行自主選擇。音樂課程作為藝術學科的一種,則被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疇,成為了高考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關系
?。ㄒ唬┧囆g修養與綜合素質的關系
在傳統高考制度下,分數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唯一關注點,注重學生藝術修養培養的高中音樂課程未能得到足夠重視,以至于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缺乏聯系。而高中音樂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對美的體驗,促使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得到培養,從而使高中素質教育得到推進。但過去高考課程的設置,體現了國家對高中生學科素質教育的重視,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新高考制度下,綜合素質評價成為了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促使高考課程得到了調整,使高中音樂課程被納入到高考學科體系中,清楚體現出了學生藝術修養與綜合素質培養的關系,標志著基礎教育改革開始向著素質教育方向全面推進。按照普通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需要對學生學業水平、身心健康、思想品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進行評價,相較于過去增加了“藝術素養”和“身心健康”的維度。而高中音樂課程作為藝術課程之一,不僅能夠使學生情操得到陶冶,也有助于學生智力開發,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為音樂作為不具象藝術,帶有自由性、模糊性,能夠為人們提供豐富聯想和創造空間,使人們的審美想象能力得到培養。而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能歸結為創造想象的辯證活動,所以,音樂在人的成長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使學生發展的天賦得到促進,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得到綜合素養的提升。由此可見,在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之間,體現了學生藝術修養培養與綜合素養培養的關系。在高考課程中,對學生藝術素養評價需要從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多方面開展,考察學生對藝術的鑒賞、感受、理解和表現能力。音樂課程評價顯然屬于這一維度,根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和藝術實踐中的表現對學生藝術素養進行考察,為高考課程評價的實施提供保障。因此,將音樂課程納入到高考課程范圍,促使高考課程結構得到了完善,推動了高考課程的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從而符合國家培養各類人才的要求。
?。ǘ徝澜逃c學生教育的關系
作為獨立學科,高中音樂課程可以起到美育的作用。但過去受高考學業壓力的影響,高中音樂課程需要為高考課程教學讓路,導致音樂課程形同虛設,無法發揮美育價值。在新高考方案中,音樂課程的學科地位得到了提高,成為了高考科目的組成部分,促使音樂課教學逐漸正常,從而使音樂學科在學生教育方面的功能得到了體現。在新高考制度下,音樂課程基本理念是以“審美為核心”,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在課程教學中體現音樂教育,即審美的觀念,對學生的審美感受力進行培養,促使人的審美素養得到提升。為此,需要在高中音樂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知識發現、感知和欣賞能力,確保學生實現藝術技能和方法的積累,產生健康審美價值取向,學會實現藝術表達。通過音樂審美教育,使人的氣質、情感等各方面受到影響,提高學生教育水平。在學生教育中,設定有培養學生感情品質的特殊目標。將高中音樂課程納入到高考課程中,能夠借助音樂善于表達情感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促使學生得到理智與情感的協同發展,滿足學生的內心需要,繼而為學生健康、積極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礎。此外,高考制度改革,促使學生擁有了高中課程的選擇權,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高中課程的多樣化建設,從而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滿足經濟社會對多層次人才的培養需要。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開設了音樂基礎理論、合唱、舞蹈表演、戲劇表演、視唱練耳等選擇性必修課程,結合學生教育要求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培養進行了細化,通過加強學生音樂審美教育達到高考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要求[2]。開設該類課程,能夠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形成良好價值觀,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因此能夠使高中音樂課程目標得到優化。正如音樂課程被納入高考課程評價一樣,音樂審美教育也是高中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考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加強了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的聯系,促使音樂課程目標得到優化的同時,也體現了審美教育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ㄈ┙逃撕徒逃诺年P系
將高中音樂課程納入到高考課程中,更能體現高中教育在育人和育才方面的統一關系。從本質上來看,高中音樂教育根本價值是對學生人格力量進行喚醒和整合,高中課程的設置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對美的本質和規律進行探索,從而通過實現學生審美心理建構完成學生人格塑造。所以,高中音樂課程開設首先是人的教育,在傾聽美好音樂和學習音樂演奏方法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的情感、思想保持和諧,也能使學生遵紀守律等性格得到培養,使學生與自然、與社會達到和諧統一。因此,一直以來,音樂課程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以發揮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機制,過去一直將音樂課程排除在外,則使人們產生了高素質人才不需要音樂教育的錯誤認識。但是,人才的培育與人的培育密不可分,所以人才培育同樣離不開音樂教育,人才的考查需要對其音樂文化素養進行考查,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高考制度的建立,使得高中音樂課程被納入到高考課程當中,不僅對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給予了重視,也對音樂教育的育才價值進行了肯定,能夠使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得到體現。所以,在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之間體現出了教育育人與育才的統一整體關系。從這一角度來看,高考作為選拔和評價人才的機制,并不能對學生脫離音樂文化素質的考查,以免出現育人與育才對立的情況。在國家教育方針中也明確指出,需要推動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將高中音樂課程納入高考課程,才能使素質教育與人才教育相協調,確保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教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新高考制度的建立,在實現高考課程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加強了高中音樂課程與高考課程的聯系,促使高中音樂課程教育內涵得到了豐富,體現出高中音樂課程對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音樂課程在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培養方面占據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劉秀群.高中音樂高考的聲樂教學[J].北方音樂,2017, 37(5):168.
[2]張中學.淺談音樂高考新形勢下的高中視唱教學[J].北方音樂,2014(4):112-113.
作者簡介:劉小莉(1979—),女,漢族,甘肅省靜寧縣,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