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藝術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融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人們經濟水平提升后,對藝術領域的探索和追求也不斷提升。家長們逐漸加強了對藝術特長的重視,大多家庭選擇讓學生學習一門樂器,以培養其藝術修養和一技之長。本文以鋼琴教育為切入點,探討了鋼琴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藝術審美特征融入于鋼琴教育中的意義,對在鋼琴教育中融入藝術審美特征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藝術審美特征;鋼琴教育;教育意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鋼琴一直深受大眾喜愛,鋼琴教育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藝術審美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鋼琴教育已經實現了普及,但在教學環節存在許多的問題。大多數鋼琴教師偏重于對彈奏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藝術審美特征教學,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極為不利。
  一、藝術審美特征融入于鋼琴教育的意義
  藝術具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以鋼琴為代表的一眾樂器是音樂藝術的主要載體。人們在聆聽音樂時,擁有大眾化和個性化的藝術審美需求。鋼琴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演奏能力,更需要激發學生對音樂和鋼琴的熱愛。將藝術審美特征融入于鋼琴教育中,可以提升學生的演奏質量。擁有良好藝術審美能力的演奏者更能領會鋼琴曲的內涵,使鋼琴演奏的音樂效果更加突出,在演奏時也能給聽眾帶來更加愉悅的聽覺享受,演奏質量會大幅提升。此外,在鋼琴教育中加入藝術審美特征教學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1]學生們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已有鋼琴曲的情感內涵和技巧演變,更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表達于創作的樂曲中,提高自己的鋼琴應用技術。
  二、鋼琴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一)認知錯誤
  由于鋼琴起源于西方國家,且廣為人知的經典鋼琴曲和鋼琴家都來自西方,導致了在教學活動中東方元素應用較少,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許多學生的日常練習、參賽作品都選用了西方樂曲,導致學生們形成了西方音樂比民族音樂更為高雅的錯誤認知,甚至部分教師也存在這樣的錯誤觀念。這就造成了學生們對鋼琴教育的目的出現認知錯誤,對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
  (二)功利心重
  當前,雖然學習鋼琴的人數眾多,但是大部分習琴者的目的并不單純,反而充滿了功利性。許多學生學習鋼琴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被家長逼迫學習;而家長也并非從藝術培養的角度出發,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擁有特長,不落后于人。相比于實現鋼琴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大多數的鋼琴教育機構更為注重經濟收益,在教學研究上并不深入。
  三、將藝術審美特征融入于鋼琴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鋼琴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鋼琴教師是鋼琴教育的推動者,對鋼琴教學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鋼琴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素養和審美能力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優秀的鋼琴教師,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彈琴技巧,更能讓學生們對鋼琴和音樂藝術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鋼琴教育培訓機構在選拔教師時,應該更加謹慎嚴格。不但要考察鋼琴教師的樂感、演奏技巧、鋼琴理論知識,更需要具備高超的鋼琴運用能力和表現力。鋼琴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音樂藝術審美能力,并將相關的藝術審美特征融入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運用能力。鋼琴培訓機構可以對鋼琴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并將培訓重點放在審美能力提升和教學方法研究上,為學生提供更有質量的教學。當然,教學機構和鋼琴教師都應該加強對藝術審美特征訓練的重視,并將其添加在教學活動中,成為固定的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先通過訓練提高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然后再將其應用于教學中。比如,教師們可以互相配合進行課程演示,通過共同參與和總結,找出教學活動的不足之處,規范藝術審美特征訓練的強度和訓練方式,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加強人文教育,減少功利化思維
  目前,人們學習鋼琴的功利性較強,只有少部分人是因為熱愛而學習。為了提高鋼琴教學質量,實現鋼琴教育的真正目的,在鋼琴教育中應該加強人文教育,削弱人們的功利化心理。
  首先,鋼琴教育機構應該加強宣傳和引導,讓大眾真正了解鋼琴教育的內涵和意義。鋼琴教育機構在招生時,應該向學生和家長闡述學習鋼琴的意義。讓學生和家長充分意識到,學習鋼琴不僅是學會一門特長,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和鑒賞和能力,培養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其次,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需要謹慎選曲,讓學生擁有正確的認知。目前,大多數鋼琴教學機構采用的教學曲目都是西方鋼琴曲,造成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偏差以及認知錯誤,許多學生認為只有西方音樂才符合鋼琴藝術的審美,才是高雅的。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運用東方音樂元素,加強民族歌曲與鋼琴教學的融合,滿足鋼琴藝術審美特征需要。[2]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交替練習《車爾尼鋼琴流暢練習曲》和《中國民歌鋼琴曲集》,讓學生感受東西方音樂在鋼琴演奏上的異同,培養學生的鋼琴藝術審美。在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鋼琴曲背后的故事,更深層次地領悟鋼琴曲的內涵,使人文教學與藝術審美教學相輔相成。
  (三)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創造力培養
  創造力一直是教育行業關注的重點,鋼琴教育行業也不能免俗。鋼琴藝術發展至今,留下了大量的經典曲目,但是,鋼琴教育的重點不僅是對這些優秀資源的繼承,更需要進行創新和發展。所以,在進行鋼琴教育時,教師需要鍛煉學生的音樂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創作水平的提升。同樣,教師在教學環節可以不斷實現創新,以更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參與教學活動,發散思維實現創新。
  由于許多習琴者年紀尚小,而鋼琴教學和練習的過程比較枯燥,學生往往無法完成規定的練習量,教學成效難以提升。那么,教師可以嘗試著轉變教學方法,以更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練習量進行細化,以三天為周期,為學生制定限期目標;如果學生達成目標就給予獎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練習熱情,教學效果也能得到顯著提升。另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融入中國傳統樂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總結東方音樂與西方音樂的藝術審美特征,并進行專項訓練。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東西方音樂進行融合,并以此為靈感進行獨立創作,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實現獨立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鼓勵學生獨立創作樂曲,可以真正實現鋼琴教育的內涵,讓鋼琴教育實現技術與藝術教育的和諧統一,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將藝術審美特征融入于鋼琴教育具有必要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更能促進學生審美情趣和感知能力的提升,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因此,為了進一步發揮藝術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作用,鋼琴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對藝術審美教學的重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梅.藝術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融入分析[J].黃河之聲,2018(22):110.
  [2]裘思蔚.論藝術的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J].成才之路,2018(18):57.
  作者簡介:邱雨(1979—),男,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