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的控制策略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琵琶作為我國樂器文化長河中流傳悠久的一種彈撥樂器,其演奏指法與技巧都相當復雜,因此,進行琵琶演奏時對演奏者左右手的默契度與靈活度要求極高。演奏中其音色的變化是體現演奏技藝的關鍵,演奏技巧不同,音色的起伏變化也就不同。只有當演奏者的左右手靈活配合,綜合應用多種演奏技法,才能彰顯出其演奏的技藝,從而彈奏出美妙連延的樂曲。本文將對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的控制策略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音色;音質;琵琶演奏;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J632.33 【文獻標識碼】A
經歷無數次改進后,如今演奏者彈奏的琵琶大多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其音色優美,尖、堂、松、脆、爆五種音色皆備。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古典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琵琶演奏作為我國源遠流長的古典樂器演奏藝術,其作品的發展也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密切關注。而要想將這一藝術瑰寶繼續發揚光大,進一步深入人心,演奏者就必須不斷地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掌握情感控制、心理控制等方法,靈活處理琵琶音色和音質的變化,從而為大眾呈現出更為高雅的古典藝術。
一、琵琶結構概述
樂器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與樂器本身的材質、結構等有很大關系,如果一種樂器自身的結構達不到應有的標準,那么演奏時就極有可能產生噪音,最終影響到演奏效果。如琵琶自身結構中,各品位間的高度問題就是影響其演奏效果的關鍵之一,若琵琶本身某兩個品位間的高度沒有達到其制定的規范,上一品與下一品之間的高度不合理,那么就極容易導致演奏中出現噪音。還有琵琶的面板、品和音柱間出現脫膠情況也會嚴重影響彈奏的音色與音質。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演奏者沒有及時對其處理,那么進行演奏時,琵琶脫膠的位置就會產生震動效應,這種震動會伴隨出現雜音,影響演奏人員的發揮。除此之外,由于保護不當導致琵琶出現受損、受潮的情況,以及琵琶定弦過低等都是致使琵琶演奏產生噪音的主要原因。因此,演奏者平時對琵琶做維護工作時,必須重視其是否滿足樂器制定和演奏應有的標準,并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1]
二、琵琶演奏中影響音色和音質變化的主要因素
(一)演奏技法
由于琵琶演奏技巧繁多,且相對復雜,需要演奏者左右手配合十分默契才能實現演奏應有的效果。因此,左右手的演奏技法也是影響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變化的重要因素。琵琶演奏時,演奏人員左手和右手控制的位置不同,所使用的技法也存在很大差異,而琵琶音色和音質的變化正是由左右手相互配合,采用各自相應的技法組合出的音響差異而產生的。只有當演奏人員左右手靈活配合,應用多種演奏技法,才能為大眾呈現出變化豐富的音色和音質效果。
?。ǘ┭葑嗾叩挠|弦力度
除演奏技法外,琵琶演奏人員的指法也是影響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變化的關鍵,其中,手指的觸弦力度變化將會直接控制演奏中的音色和音質變化。觸弦力度主要是由演奏人員演奏時手指壓弦所使用的重力大小來決定的,而這種重力主要來源于其指力和手臂重力所產生的作用力。演奏時,如果演奏人員觸弦力度大,那演奏出的音效一定是遒勁有力;如果觸弦力度小,那么演奏出的聲音就會產生清脆悅耳的效果。
?。ㄈ┭葑嗾叩挠|弦速度
琵琶演奏的音色千變萬化,這就要求演奏人員必須掌握好手指觸弦的速度。只有合理控制手指彈撥的速度,致使彈撥力度隨之變化,最終才能充分發揮出演奏者的精妙技藝。通常,若彈撥速度快,演奏出的音色就會更為尖銳響亮;而彈撥速度慢,則演奏出的音色就會更為和諧平穩。因此,演奏者手指觸弦時的快慢也是直接影響琵琶演奏音色和音質變化的因素。
?。ㄋ模┭葑嗾叩挠|弦幅度
觸弦幅度指的是演奏時演奏人員的彈撥幅度,其同樣也是控制琵琶音色和音質的關鍵之一。若演奏中彈撥的動作幅度大,手指的彈撥速度變慢,弦的運行時間長,那么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效果也就更加柔和;而演奏中彈撥的動作幅度小,手指在弦上停留的時間較短,其弦的震動變快,那么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效果則更為清脆一些。
?。ㄎ澹┭葑嗾叩闹镐h觸面
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手指指鋒與指甲觸面會不斷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是導致琵琶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千變萬化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若表演者用指甲中間部位接觸琵琶弦,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效果聽起來會更為輕盈、悅耳;若表演者用指甲側鋒部位接觸琵琶弦,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效果聽起來會更為沉重、渾厚;而若表演者用指甲的上鋒或下鋒部位接觸琵琶弦,則演奏出的音色和音質效果聽起來會更為尖銳、洪亮。[2]
三、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的控制策略
?。ㄒ唬┭葑嗉记珊椭阜ǖ目刂?
結合影響琵琶演奏效果的因素來看,其中,表演者的演奏技法、觸弦力度、觸弦速度、觸弦幅度等都是決定其音色和音質變化的關鍵。當進行實際演奏時,這些關鍵因素之間就會產生相互關聯和制約的關系。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演奏人員根據所演奏的曲目對各因素做好協調處理,使其左右手撥弦和按弦的動作幅度、力度、速度等結合曲目演奏要求相互配合,最終充分控制演奏過程中音色和音質的變化。當表演者既掌握了相關曲目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靈活變換和控制演奏指法,那么自然也就能充分展現出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張弛有度、變化萬千的效果,從而為觀眾呈現出極具中華古典藝術魅力的美妙琵琶演奏。
?。ǘ┭葑嗾咔楦械目刂?
不同的琵琶演奏作品都有自身獨特的藝術背景,其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也定是帶著真情實感的。因此,演奏人員在演奏不同的曲目作品前必須先對該作品相關的內容進行了解。只有對曲目的背景、內容、情感有了認識,才更有助于演奏人員抓住其演奏中的技巧之所在。演奏前通過反復練習與體會,大膽想象創作者演奏時的心境以及其想表達的情景,再具體分析曲目演奏過程中如何協調控制好音色和音質的變化,最終帶著自身的情感與認識用心去進行演奏,才能將曲目的演奏效果發揮到極致。[3]所以,琵琶演奏除了需要掌握規范的指法與技巧外,還必須通過演奏者自身的情感進行控制,從而實現音色和音質的調控。
?。ㄈ┭葑嗾咝睦淼目刂?
琵琶樂器的基礎是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聽覺及想象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演奏必備的能力,演奏曲目時演奏者的心理狀態才能隨著曲目內容發生變化,從而準確把握音色和音質的控制方法,實現完美的演奏效果。此外,演奏者還必須學會在不同的場合、時間等情況下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狀態,排除一切心理因素干擾,認真去感受曲目中所蘊含的情感。通過在腦海中想象出樂曲應該呈現出的畫面,讓自己身臨其境般實現對演奏中音色與音質的心理控制,繼而表現出琵琶演奏的絕妙之處[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進行琵琶演奏時最為關鍵的就是控制好其音色和音質的變化,而要做到這一點則要求演奏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演奏技巧,靈活應用左右手的相互配合,并密切結合自身的情感與心理變化控制其彈奏時的彈撥力度、速度、幅度等,從而呈現出變化豐富、與眾不同的美妙樂曲。同時,對于如此歷史悠久的古典器樂文化,需要演奏者們不斷地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在實踐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藝,進一步將其發揚廣大。
參考文獻
[1]梁瑩.對琵琶演奏中音色和音質的控制探討[J].北方音樂,2016,36(5):167.
[2]周南.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探究[J].長江叢刊,2017 (5):19.
[3]張婷婷.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影響因素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3):93-94.
[4]王培,馬靜鳳.淺談琵琶演奏中”張”與”馳”的關系——以《彝族舞曲》為例[J].北方音樂,2017,37(13):46-47.
作者簡介:尹婷(1982—),女,彝族,云南個舊,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琵琶演奏,古箏演奏,音樂欣賞,中外音樂史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57.htm